八年級物理上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學設計(精選2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學設計 篇1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課題
第三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執教
教學
目標
1.能從物理學的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噪聲。
知道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
知道減弱噪聲的途徑,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重點
知道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知道減弱噪聲的途徑
難點
環境保護的教育。
教具
演示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優美的歌曲同學們都喜歡聽,除了豐富人們的文娛生活,還可以使人奮進。但是,對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電鋸聲、機器的轟鳴聲等,同學們聽起來感到煩燥,心神不安,這些聲音都是噪聲。我們這節課將知道什么是噪聲?噪聲是從哪里來的?噪聲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減弱噪聲?
二教學過程 設計
1.將課前刻印好的本課閱讀提綱分發給每位學生(或板書在小黑板上)。閱讀提綱
!!(1)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認識什么是噪聲?
!!(2)為什么有時樂音也是噪聲?(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噪聲)
!!(3)城市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是從哪里來的?
!!(5)舉例說明噪聲對人們有哪些危害?
!!(6)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哪些?
!!(7)說一說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減弱噪聲上將做些什么?
!!(1)學生閱讀課文第一段"噪聲的來源"后,按四人一組討論提綱中的(1)、(2)、(3)、(4)問題(討論時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教師巡回傾聽學生的討論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然后全班發言,教師進行補充。(板書: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識,噪聲是發聲體無規則地雜亂無章地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閱讀
討論
教學過程 設計
(2)演示:用充氣的氣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聲音聽起來人們感到非常不舒服。講述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喇叭鳴叫聲,商店內招攬顧客收錄機大聲播放音樂聲等,這些都使城市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干擾機關、團體的工作人員正常工作,干擾學校正常教學。
!!(3)講述"分貝",分貝是計量噪聲強弱的單位。講述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圖3-13和第三段課文。讀后連續組織學生討論提綱中的(5)和討論"為什么非洲北部農村70歲老人的聽力比美國20多歲的城市青年還好?"
教師歸納后板書:噪聲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4)閱讀課文"怎樣減弱噪聲",請同學們說出減弱噪聲的途徑。引導學生根據城市建設情況,政府部門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車鳴喇叭的規定,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設置噪聲計量儀表等措施,都是為了減弱城市噪聲,使人們正常地進行工作、學習和有安靜的休息環境。(教師板書:減弱噪聲的途徑是,從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三、小結本課內容
!!1.從物理學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噪聲。
!!2.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3.減弱噪聲的途徑和政府部門采取控制減弱噪聲的措施。
!!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應做到不影響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總結本章知識
閱讀
三.思考與作業
四板書
第三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
1. 物理學角度:
2. 環境保護角度:
二.噪聲等級
1.分貝(dB)
三.噪聲危害
四.怎樣減弱噪聲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五說明
八年級物理上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學設計 篇2
說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性和聲的利用之后,對聲學知識的延伸拓展。課程標準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為“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1)噪聲的來源;(2)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危害;(3)控制噪聲。
噪聲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國于 1996年10月2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本節內容的物理知識不多,難度不大,教學主要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讓學生經能探究防止噪聲各種措施的過程,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這些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價值。在滲透學法,培養學習習慣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點評: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了本節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最新課程標準對本節教學內容的要求、本節的主要知識點和本節教學內容的詳細分析。分析詳細而具體,科學而準確。
2.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②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途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觀念。
點評:說課者通過對教材和課標的詳細研究,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定位準確,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
3.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控制噪聲的途徑
教學難點:噪聲的危害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4.教學用具
為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實際教學目標,課前需要準備如下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玻璃、鐵釘、示波器、電動機、泡沫塑料、罐頭盒等
點評:本節內容的教學總體難度不大,教學重點是控制噪聲的途徑,相對本節的其他知識點來說,難點是噪聲的危害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說課者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分析合理,對教學用具的準備詳細而全面。
二、說學情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剛開始學習物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探究知識的欲望。但是,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方法并未掌握,所以,教師要予以必要的學法指導。本節課內容難度不大,要求不高,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便于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
點評:說課者對初二學生學情的分析準確、科學,對教師如何依據學生的學情處理教學內容,分析的全面而深刻。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啟發式講授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出發,采用各種形式的講授給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導入新課時以“全國愛耳日”為契機,利用幾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利用講授的方法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再如,在學習噪聲的概念和來源時,教師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幾個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然后講授總結。
演示實驗法:物理規律暗藏在現象中,在認識噪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演示實驗“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音”使學生體驗噪聲,加深對噪聲的認識。
2.學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如在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生討論:噪聲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實驗法:如在進行控制噪聲的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學生實驗,體驗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閱讀法:閱覽讀法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對于一些內容較簡易的知識,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來解決。如在學習噪聲的概念和來源時可使用閱讀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提問,鞏固舊知
教師利用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復習前面學習的有關知識: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的三個特性是什么? 聲音的三個特性分別與什么有關?
點評:通過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復習鞏固上節所學內容,兩個問題基本囊括了上節課所學的重點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情景導入,激發情趣
教師利用下面的問題導入新課:XX年3月3日是第十四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 噪聲是損害聽力的重要原因,什么是噪聲?噪聲有哪些危害?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有關噪聲的一些知識。
點評:從“全國愛耳日”導入新課,密切聯系時事熱點,激趣設疑,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標理念。
(三)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噪聲的來源
教師引導,認識噪聲:
教師通過播放歌曲、演示實驗、組織學生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物理知識:
(1)播放譚晶演唱的歌曲地球村,讓學生欣賞美妙的音樂;
(2)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音;
(3)讓學生一起聽一名學生講故事,同時讓另一名學生在旁邊大聲唱歌。
教師在進行上面教學活動的同時,利用示波器展示以上進程中聲音的波形,加深印象。
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噪聲:通過對比(1)和(2),問學生:你喜歡哪一種聲音?在第(3)種情況中,唱歌對大家聽故事有什么影響?
閱讀教材,明確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關于噪聲的來源的描寫(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物理學的角度講,什么是噪聲?
(2)從環境保護角度講,什么是噪聲?
(3)第一類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4)教室和教室周圍有哪些噪聲?這些噪聲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點評:(1)教師通過創設特定的物理問題情景,使物理學習生動有趣,簡單易懂;(2)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重視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基本內容,矯正一部分學生不愛看書,忽略教材的不良習慣。
2.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教師講解:人們以“分貝”為單位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其字母符號為“db”。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3頁內容和“小資料:人對不同強度的聲音的感覺”,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以下幾種聲音的強弱:
輕聲耳語的聲音;圖書館閱覽室中的聲音;人與人之間的一般說話聲;很嘈雜的馬路上的聲音;噴氣式飛機起飛的聲音
(2)討論:噪聲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總結:強的噪聲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適,如耳鳴、耳痛、聽力損傷等;噪聲可以使工作效率降低;損害心血管;干擾休息和睡眠等等。
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組隊辯論:鞭炮燃放有木有?
問題:王安石《元日》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燃放鞭炮是我國的傳統,近年來,許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辦法。從環境保護以及喜慶的角度,發表你對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據所學的知識,提出更合理的建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點評:由學生自愿組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體現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體現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3.控制噪聲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掌握控制噪聲的知識。(利用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
(1)學生實驗:把旋轉的電動機放在桌子上,會產生較大的聲音;將電動機用軟泡沫塑料墊起,減少桌面的振動,噪聲明顯減弱;將電動機置于空罐頭盒上,將罐頭盒用軟泡沫塑料墊上,再用軟泡沫塑料擋在電動機與學生之間,發現噪聲明顯減弱;聽到噪聲時,捂住耳朵,噪聲明顯減弱。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①防止噪聲產生;②阻斷噪聲傳播;③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2)教師引導學生做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并引導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減弱噪聲的實例。
教師講解控制噪聲的必要性,并介紹“禁止鳴笛”的標志。
點評:本節的重點是控制噪聲的途徑,說課者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實驗,探究出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
(四)效果檢測,課堂小結
教師利用課件投影習題進行效果檢測。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五、說板書設計
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的來源
2.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單位:分貝(db)
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3.控制噪聲
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