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精選12篇)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4
【課前復習】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聲音的三個特征以及決定他們大小的因素.下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回答以下問題:
1.聲音的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__________有關,__________越大,音調越__________.人耳聽到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__________有關,__________越大,響度就越__________.我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它們的__________不同.
2.人們把高于__________hz的聲音叫超聲波;把低于20 hz的聲音叫__________.
3.男中音放聲高歌,女高音小聲伴唱,__________的響度大,__________的音調高.
請對照以下答案,看你回答得是否正確:
聲音的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人耳聽到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就越大.我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它們的音色不同;人們把高于XX0 hz的聲音叫超聲波,把低于20 hz的聲音叫次聲波;男中音放聲高歌,女高音小聲伴唱,男中音的響度大,女高音的音調高.
掌握了以上知識,你可以預讀一下《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節內容,試著做做下面的題目:
1.人們以__________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__________.
2.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條:在__________處減弱;在__________過程中減弱;在__________處減弱.
【學習目標】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基礎知識精講】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是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在一些地區,一些單位,噪聲成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噪聲是哪里來的?究竟有哪些危害?用什么辦法來減弱噪聲呢?帶著這些問題來進行學習,看你學完本節知識后,能掌握多少.
1.噪聲
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噪聲的來源
噪聲的來源是非常多的.
在工廠里,發動機的運轉聲,通風機吸氣或排氣聲,材料的鋸割、沖壓、切削聲…使得一些工廠成為噪聲污染非常嚴重的單位.
在公路上,噪聲的主要來源是來往機動車輛的鳴叫聲、發動機振動聲和排氣聲,以及車身的振動聲.這里的“罪魁”是拖拉機和重型卡車,其次是摩托車.
在家里,幾名同學聚在一起旁若無人地高聲說話、放聲大笑、引吭高歌,或者開大收音機、錄音機或電視機的音量,都會干擾家里人和鄰居的生活,成為令人厭煩的噪聲來源.
知道了噪聲的來源,請同學們注意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和工作.
3.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同學們可能見過在街道上有一些顯示噪聲等級的裝置.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分貝的符號為db.用它來表示聲音的強弱.0db是人們剛剛能聽到的最弱聲——聽覺下限,10 db相當于微風吹落樹葉的沙沙聲.圖1—9給出了一些聲強的分貝數和人們相應的感覺.
圖1—9
30~40 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 db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70 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聲環境里,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引起神經衰弱、頭疼、血壓升高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 db的噪聲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為了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 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 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 db.這三項指標,請同學們記住.假如夜間你家附近的工地或飯店發出的聲音超過50 db,那么你就可以通過向當地的環保部門舉報,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3.控制噪聲
噪聲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聲十分重要.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有幾個階段.
有下面三個階段: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
因此,控制噪聲也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即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它的傳播、防止它進入耳朵.
在聲源處減弱.例如,改造噪聲大的機器或換用噪聲小的機器,做個外罩把噪聲源罩起來,在內燃機排氣管上加消聲器(圖1—10)
圖1—10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例如,使裝有噪聲源的廠房門窗背向居民區,來減弱傳向居民區的噪聲;在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造林,使傳來的噪聲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減弱.(圖1—11)
圖1—11
在人耳處減弱.例如,可以戴上防噪聲耳塞,或者在人耳孔中塞一團棉花.(圖1—12)
圖1—12
我們教室或學校令人心煩的噪聲有哪些?來源在哪里?用什么辦法可以減弱這些噪聲?通過本節的學習,同學們自己就可以制定一個方案了.
【學習方法指導】
冬天原來嘈雜的馬路,降雪后,顯得格外寂靜,周圍環境中的噪聲都上哪去了?
降雪后,馬路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雪,我們知道馬路上的“嘈雜”聲主要來自于各種機動車發出的噪聲,這時馬路上的雪松軟,有縫隙,變成了較好的吸聲材料,噪聲被雪“吃掉”了.所以雪后的馬路上顯得比平時寂靜多了.
后來,科學家根據這一原理,制成了專門鋪在馬路上的“吸聲”材料,用這種材料鋪成的馬路,噪聲大大降低了.
【拓展訓練】
噪聲的防護技術
噪聲是繁華城市里污染環境的一大公害.為了貫徹我國噪聲衛生標準,減小噪聲的危害,保護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必須對噪聲進行防護.在噪聲防護技術中,一是減小噪聲源的噪聲,二是減弱、控制噪聲的傳播,三是個體防護.下面概括介紹這三方面的防護技術.
1.對噪聲源的防護技術
最理想的辦法是將噪聲源的發聲體改為不發聲體,例如用無聲液壓代替高噪聲的錘打,用無聲焊接代替高噪聲的鉚接等.用這類無聲或低聲設備及工藝代替高聲設備及工藝,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噪聲問題.但是,由于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從聲源上根治往往是不可能的,許多原有設備還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發揮作用.因此,對噪聲采取一些控制技術,仍然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義.
對噪聲源的控制技術如下表.
安裝消聲器 利用聲的吸收反射干涉等消聲設備,對空氣聲最有效
吸聲處理 吸收聲的能量,對空氣聲最有效
隔聲 反射聲的能量,對二次固體聲有效
減振處理 吸收振動能量,對一次固體聲有效
隔振 反射振動能量,對一次固體聲有效
消聲器是控制空氣動力性噪聲的主要方法,它是一種阻止聲音傳播而使氣流通過的裝置.消聲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限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消聲器以及微穿孔板消聲器等.吸聲處理是在噪聲源周圍安裝吸聲材料.隔聲是把發聲體封閉在一個小空間使之與環境隔絕等.
2.減弱和控制噪聲的傳播,可以有四種技術
(1)遠離噪聲源.人遠離噪聲源,使噪聲在遠距離傳播中衰減.
(2)改變噪聲指向.噪聲在低頻時,一般無指向性,但隨著頻率的增高,其指向性也隨著增加.因此,對于高頻噪聲,改變指向是一項控制噪聲的行之有效的對策.
(3)筑墻控制噪聲的傳播.衰減量與聲頻或波長有關,與墻高度也有關.筑墻衰減噪聲,在實用中被考慮的限度為25 db.若在墻上貼吸聲材料或在房間掛吸聲板,也能有效地衰減噪聲.
(4)大氣、樹木和草地可以削弱噪聲的傳播.噪聲由氣溫高處向氣溫低處折射、由上風處向下風處折射.根據這一規律,噪聲源應設置在低溫處和下風處.綠化城市,不僅可以減弱噪聲的的傳播,而且可以防止空氣污染.
3.個體防護
如果由于技術或經濟上各種原因,未能達到控制噪聲的要求,只好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1)帽盔.優點是隔聲量大,對高頻的隔聲量可達40 db~50 db,而且可以減少對內耳的損傷,對頭部又有防震和保護作用.缺點是笨重、不透氣.因此只對強噪聲適用.
(2)耳罩.外殼用硬質材料,內面用軟質材料,內裝吸聲材料,隔聲性能好.
(3)隔聲棉.用石蠟或油浸透的棉花塞入耳道.
(4)耳塞.通常用軟橡膠或軟塑料制成.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7
物 理 教 案 課題名稱§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課型新授課課時安排1課時內容分析本節主要從日常的聲現象,包括:優美的音樂,雜亂的聲音引入,依次介紹噪聲的來源,噪聲的等級和危害,控制噪聲學情分析學生對于噪聲現象非常熟悉,但極少的同學會考慮它的產生來源傳播,及噪聲的控制。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真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重點難點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真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策略方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并用透鏡式教學。課前準備預習預習本節,查書關于噪聲的來源教學媒體投影設備,示波器等。課后記教學程序教 學 內 容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復習提問引入新授課噪聲的來源演示人說話會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口音知道你雖沒有看見但卻已經聽見他聲音的你熟悉的人,這是根據什么來區別的?男女高音歌唱家,這里的音指的是什么?我們可以聽到蚊子煩人的聲音,但卻聽不到翩翩的蝴蝶的聲音,為什么,這是什么不同?一個低音歌唱家在輕聲哼唱,請找出他的音調及響度分別指什么?同學們咱們來聽一段音樂,教師放梁祝,和一段噪音。請同學們談談感受。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而雜亂無章的音樂使人難受。我們這節課就來看看§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生活中除了水污染,空氣污染外,噪音已成為人民生活中的另一個污染源,請找一找噪音都來自哪里?學生找出噪音的來源:黑板上寫字時的吱嘎聲,馬路上的汽車聲,工廠里干擾學習的咣當聲,夜間影響別人休息的音樂聲,它再優美也成為了噪音。。。。。由此可見噪音指的是:凡影響人民的正常休息,學習,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音。教師打開一臺收音機用鐵釘劃銼聽聲音讓學生感受。引導引導導入新課放音樂提出問題提出提出問題回答發言 分析回答談感受搜尋事例分析歸納得出結論視聽教學程序教 學 內 容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噪聲的等級危害注意事項控制噪音既然有噪聲,我們的生活又不可避免或多或少的都會遭受干擾,那么我們休息時多大的聲音才不會影響我們睡眠呢?請同學們閱讀。1、 聲音以分貝為單位,用他來表示聲音的強弱。(和溫度用攝氏度一樣)2、 0分貝是人們剛能聽到的微弱聲音,注意并不試分貝就聽不到聲音了。3、 30-40分貝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70分貝會干擾人們的談話,影響工作效率。90分貝以上會嚴重影響聽力,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突然到150分貝的環境會使鼓膜出血,雙耳失去聽力。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可超過90分貝,為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分貝,為了保證睡眠不可超過50分貝。既然噪音會帶來如此的危害,那么我們如何來控制它以保證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呢?請找一找生活中的控制手段:馬路兩側植樹。摩托車的消聲器城市路兩側的隔音板工廠里工人們戴的防噪音耳罩。提出問題引導引導引導閱讀材料談體會談注意事項談控制方法教學程序授 課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小結 鞏固練習 布置作業經過上述總結我們不難得出該如何消滅噪音。1、 防止噪音產生2、 阻斷噪音的傳播3、 防止它進入耳朵。小結本課的收獲完成目標檢測調查一下校園或你家周圍有什么樣的噪音,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和班里的同學互相交流,看看誰的調查更細,采取的措施更好。引導 糾錯 布置作業分析 總結 總結 練習板書設計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來源: 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單位:分貝 控制噪音: 防止噪音的產生,阻斷他的傳播,防止它進入耳朵。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9
課題
第一章:聲現象 第四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學習重點
噪聲的來源及危害,減弱噪聲的途徑
學習難點
噪聲的等級
教具與
媒體
玻璃片、鐵釘、音叉及相應的圖片、錄像等
教
學
程
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依據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提問幾個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做好知識的鋪墊。
2、播放錄像
[師]聲音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能給人以優美享受的聲音,叫做樂音;另一類是令人感到心煩意亂的聲音,我們把它叫做噪聲,隨著現代化大工業的發展,近年來噪聲己成為國際公害,那么噪聲的來源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它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的,怎樣減弱噪聲呢?我們如何今天就來學習第四節的內容,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板書)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噪聲的來源
1、【提出問題】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常來自哪里呢?
2、【實驗器材】兩玻璃片、鐵釘。
〖方案1〗將兩玻璃片的棱接觸后摩擦,讓學生聽發出的聲音。
〖方案2〗用鐵制品與水泥地摩擦,感覺它發出的聲音。
3、這些聲音發聲時有什么特點呢?我們用示波器觀察一下它的波形,再與樂音進行對比。
老師放一段錄像。
總結:噪聲的振動是無規則的。
4、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是令你心煩意亂的,
總結:妨礙其他人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
所以噪聲的來源很多,我們判斷一種聲音是不是噪聲,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從物理學角度看它的振動規則,如果它的振動是不規則的,那么這種聲音就是噪聲;二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是否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如果對其他人有影響,則屬于噪聲。
5、舉一些生活中產生噪聲的例子。
(二)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危害
1、【等級】雖然都是噪聲,但它們之間也是有不同級別的,有的強度大,有的卻小,我們如何描述噪聲的這種差別呢?
2、我們是否可以將聲音分成若干等級,每一級代表一定的強度。于是我們就用分貝作為聲音強弱等級的單位,分貝用符號db來表示。
3、請同學觀看課本圖1.4-3的聲音強弱等級表,找出以下幾種聲音的強弱。
(1)有利于學習的教室里的聲音;(2)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談聲;(3)嘈雜的馬路上的聲音;(4)噴氣式飛機起飛的聲音。
4、【危害】
大約有三類:心理效應、生理效應和物理效應
(1)心理效應:使人煩躁、精力不集中、妨礙休息
舉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曾用尖銳的噪聲來折磨被俘人員,使他們精神錯亂以獲取口供。
(2)生理效應:出現耳聾、頭痛、消化不良、視覺模糊等癥狀,嚴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舉例:20世紀50年代,西班牙曾經有80個人自愿做噴氣發動機噪聲作用的試驗對象,結果有28人死亡,其余都得了嚴重的麻痹癥。
(3)物理效應:高強度的噪聲能夠損壞建筑物
舉例:曾有一架飛機,在60米底空只以每小時1100千米的速度飛行時,使地面一座樓房遭到破壞。
所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減小噪聲對其他人的危害。
5、噪聲監測
播放噪聲監測圖片或錄像,讓學生觀察,從監測儀上能得到什么知識。
(三)噪聲的控制方法
由于我們聽到聲音的過程是:聲源→傳聲介質→人耳,所以控制噪聲的方法也要從以上三個方面加以控制。
例如:你正在學習,但樓下音樂的吵鬧聲影響了你,你該怎么辦呢?
老師總結控制噪聲的三個方法
1、在發聲處控制
如:摩托車上的消聲器;用光信號代替聲信號;提高技術,增加金屬間的彈性,研制無聲合金等。
2、在傳播過程控制
如:在公路兩植樹造林,讓樹木來減弱噪聲;對產生噪聲的機器裝上隔音罩等。
3、在人耳處控制
如:戴上耳塞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老師舉一些例子,請同學們判斷這是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噪聲的。
(四)我國在控制噪聲方面的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已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各省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也都制定了相應的法規文件。其中有一條是: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并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法律為我們提供了保護,你還怕什么呢?
(五)噪聲的利用
噪聲也能利用,例如,利用噪聲可以消除雜草,發電、制冷、除塵等。
(六)練習:
課外活動小組參考課題:
研究噪聲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這個活動適合以4~6人的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查閱資料,了解相關知識,選定要研究《噪聲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并擬訂實驗方案。
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兩玻璃片摩擦時或鐵釘擦地時
我正在學習,其他學生的唱歌聲
所舉的例子可多可少,老師要適量掌握
可以利用書上的表格,通過比較能得出一個大約值
有聲音強弱的大小,其單位是分貝(db)
學生回答
生1:
生2:
生3:
學生回答
做好知識的預備
可以讓學生直接制造一些噪聲來,可提高積極性
噪聲的波形借助多媒體,可以體會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利
養成帶著問題看書的好習慣,也為理解影響別人學習的聲音做好鋪墊
通過對噪聲危害的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利用實例引出控制噪聲的三種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從我國法律的規定上給學生以熏陶,增強控制噪聲的信心和勇氣
利用噪聲的利用,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課堂小結
這節課從聲音的分類角度得出樂音與噪聲中噪聲的有關知識。主要分析了噪聲的來源、噪聲的等級和危害及控制噪聲的方法等內容。
對噪聲和來源我們是通過錄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方法得出的;對噪聲的等級和危害我們是通過看書和錄像相結合的方法得出的;對噪聲控制的方法我們是通過一個個的實例總結出的。
教學流程
板
書
設
計
第四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的來源
1、噪聲的振動都是無規則的;
2、凡是影響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聲音都是噪聲。
二、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危害
1、等級:噪聲的單位是:分貝,符號為db。適宜學習的強度為30~40db。
2、危害:從心理上、生理上和物理上都能產生一系列的效應。
三、控制噪聲的方法
1、在發聲處控制;2、在傳播過程中控制;3、在聲源處控制。
四、我國在控制噪聲方面的措施
五、噪聲的利用
課
后
反
思
該課屬于應用性質,所以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還應進一步提高,貴在設計更新穎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參與。
在錄像素材方面,還應進一步提供一些學生見得少的情景,能體現高科技方面的情景等,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和噪聲的區別.
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能力目標:
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分析,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1)噪聲和它的形成;(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3)怎樣減弱噪聲.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點明了本節課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保護意識.隨后教材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闡明了噪聲的形成,再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明了什么聲音屬于噪聲;緊接著指出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過大量數據及各種分貝聲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據,闡明了噪聲對人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材針對聽到聲音的條件,提出了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教材最后的“想想議議”,目的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改造自己的環境.
本節的重點是從環保角度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聯系實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法建議
1)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涉及到的是現今社會的敏感話題,是現實生活中正在面對的問題.所以,對于本節知識的講解決不能照本宣科,必須聯系實際.課前可讓學生調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圍的環境、位置和當地政府的一些規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節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減弱噪聲的幾個途徑.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應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例如:在第一節中,我們講到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是:
聲源的振動 介質(空氣)的振動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帶領學生總結出可以從三個途徑減弱噪音污染: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最后讓學生參與進來,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自己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3)根據本課內容,將本課作為閱讀、討論課比較適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擬出閱讀提綱.
教學設計示例
示例1:
教學重點: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難點 :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減弱噪聲的途徑
教具:錄音機、錄制好的磁帶
教法: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過程 :
(一) 新課引入
用錄音機放一首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進行一半的時候逐漸有了雜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或用戶裝修房屋時的電鋸聲.
學生指明這是噪聲.
點明課題:我們這節課將學習有關噪聲的知識.
(二) 新課教學
閱讀提綱:
1.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2. 優美的歌曲一定是樂音嗎?(舉例說明)
3.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4. 上課時間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的來源?
5. 你知道城市噪聲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6. 噪聲的等級用什么計量?
7. 你知道噪聲對人的身體有哪些危害?(除影響聽覺外的其它危害你還知道什么?)
8. 你認為應怎樣減弱噪聲?
9. 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規定?
10.你對學校環境改善有哪些建議?
學生閱讀后,進行討論,討論中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結
1. 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2. 噪聲的等級劃分——分貝.
3. 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4. 減弱噪聲的途徑
示例2:
(一)新課引入
教師提問引入:作為學生,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受“當課堂紀律很好時,我們會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較為深刻;但是當某一節課由于某種原因而導致課堂紀律較亂時,這節課的聽講效果也就特別差,好象對老師講過的知識沒有什么印象”這是為什么呢?
引出:安靜的環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鬧的環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學生的切身體會引入
(二) 新課教學
一、 噪聲
舉出不同事例
(1)工地機器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
(2)在音樂廳聽音樂
(3)入睡時有人放聲歌唱
問題:上述聲音是否是噪聲?噪聲如何界定?
指出:噪聲應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認識.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指導學生讀表:書第40頁(或用投影儀打出)
一些聲音的分貝數和人的感覺
常 聞 聲
貝 數(dB)
感 覺
微風吹動樹葉沙沙聲
耳語
10
20
極靜
靜夜
室內一般說話聲
30
50
安靜
大聲說話
嘈雜的鬧市
70
90
較吵鬧
電鋸
110
很吵鬧
響雷
螺旋槳飛機起飛
120
130
鼓膜震痛
噴氣式飛機起飛
火箭、導彈發射
140
150
無法忍受
通過閱讀表格,讓學生感受到:噪聲是個我們人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回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及社會公德意識的必要的教育,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教師指出:在現代化都市中,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都是當代社會的重大公害,減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噪聲的控制
與第一節教材中相應知識相連系:
在第一節中,我們已經學習過關于人耳聽到聲音所經過的物理過程:
聲源的振動 → 介質(空氣)的振動 → 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① ② ③
聯系這個物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從聲源的振動發出聲音,到鼓膜的振動引起神經反應聽到聲音.
問題:針對上述人聽到聲音的過程,可以從幾個環節減弱噪聲?
總結出可以從三條途徑減弱噪音污染.并分別舉出事例:安裝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樹造林(重點講解其優越性);帶耳塞等.
學生參與:舉出生活中不同的噪聲并提出減弱噪聲的方案.
請同學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四)總結、擴展
教師應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一份調查報告.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提出環境保護的建議.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課題】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對不同作業 環境下人群的健康調查,及查閱資料,寫出噪聲污染對人體聽覺危害的調查報告.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課題】社區(或學校)噪聲污染調查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調查社區(或學校)中噪聲污染的情況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噪聲的建議.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社會調查;綜合分析材料;寫出調查報告;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社會調查要有過程紀錄.
3、和其他成員交流.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11
[知識提要]
1. 噪聲的來源和分類
噪聲可分為兩種:物理噪聲和環保噪聲.我們更多關注的是環保噪聲.
2. 噪聲的危害
噪聲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受到損害的是聽覺系統;其次是慢性損傷,如果人長期處于高分貝的噪聲環境中,會使聽覺疲勞不斷加深,發生器質性病變,造成聽力下降.
3.防治噪聲的三條基本途徑:
a.防止噪聲產生 b.阻斷它的傳播 c.防止它進入耳朵
物理練習
一.填空題
1.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______人們正常休息,______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____________的聲音產生______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圖1-5中甲、乙是兩種聲音的波形,由圖
可知圖甲是 的波形,理由是
;圖乙是
的波形,理由是 。
3. 居民區,清晨有一家飯店大聲播放優美動聽 甲 乙
的流行音樂,這種音樂______(填“屬于”或“不屬 圖1-5
于” )噪聲。
4.有效控制噪聲的主要途徑有:防止噪聲的______,阻斷噪聲的______,防止噪聲進入______。
5.現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設置噪聲檢測設備,若某一時刻該裝置顯示的示數為53.26的數據,這個數字的單位是______,當有摩托車駛過時,顯示屏上的數據將會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在地震來臨之前,常常會看到一些動物煩躁不安甚至恐慌,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原來是因為它們聽到了來自地下的震動聲,但此時的人卻一無所知,原因__________ _ _ _ 。
二.選擇題
1.下列所給出的聲音中,屬于噪聲的是( )
a.公園里悠揚的音樂,人們在音樂中起舞 b.馬路上拖拉機行駛的聲音
c.教室里教師講課時的聲音 d.在會議室里人們發表講話時的聲音
2.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不屬于噪聲的是( )
a.車輛剎車聲 b.沖擊鉆發出的聲音
c.優美的小提琴聲 d.音響設備發出的震耳的歌聲
3.有一鬧鐘正在響鈴,將鬧鐘用泡沫塑料墊起,使其響鈴聲音減弱,這是( )
a.在發聲處減弱噪聲 b.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
c.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為了使鬧鐘的使用壽命延長
4.下列措施中,不是為了減弱噪聲的是( )
a.給摩托車的排氣管安裝消聲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
c.利用聲吶探測海水的深度 d.在紡織車間工人帶上耳罩
5.假如跟你住對面樓的鄰居經常大聲播放音樂,干擾你的學習和休息,下列措施中無效的是 ( )
a.趕快將門窗關緊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將窗戶打開,讓空氣加快流通,使聲音跑出去 d.將棉被掛在窗戶上
6.由于洗衣機沒有放穩所產生的振動噪聲,最好的處理辦法是( ).
a.調節洗衣機的腳旋鈕,使其平穩著地 b.室內的人帶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機的衛生間門窗關上 d.在洗衣機內加更多的水
7.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不屬于噪聲的是( )
a.上課了,學校附近的卡拉ok廳播放出十分響亮優美動聽的音樂
b.清晨,公園里播放著優雅琴聲,伴隨著老年人的晨練,令人心曠神怡
c.看電影時,幾個同學在一起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表現十分開心
d.公路上機動車輛的鳴叫聲,發動機的排氣聲
實 驗 探 究
下面是小明的一則日記:
10月15日 星期三 晴
叮鈴鈴,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打破了校園的寧靜,放學了。我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大街上。街上人來人往,喧鬧非凡,叫賣聲、車鈴聲、汽笛聲仿佛匯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回到家里,放下書包,躺在軟軟的沙發上,覺得上了一天的課有些疲勞。當我打開錄音機欣賞那優美的輕音樂時,全身的每一個毛孔別提有多舒服了。“小明,把錄音機關掉!”這是爸爸的聲音,他在書房里看書,我的心里不解,心也涼了半截……
(1)針對日記,請提出幾個與聲音現象有關的問題.
(2)小明的爸爸不允許小明欣賞輕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3)你能幫助小明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都能兩全其美嗎?
應 用 創 新
1.一個年輕人在迪斯科舞廳做服務生,干了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聽力明顯下降。你能告訴他其中的原因嗎?
2.現在的居民樓一般都裝有防盜網,網的上方有一塊很大的薄鐵片做成的擋雨板。這樣在網內的東西才不會被雨淋濕,可是每當在下雨時,雨點打在擋雨板上,發出了很響的嗒嗒聲,如果在夜里,這個噪聲更是影響人的睡眠,你想個辦法減小或消除這個噪聲?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篇12
說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性和聲的利用之后,對聲學知識的延伸拓展。課程標準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為“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本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1)噪聲的來源;(2)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危害;(3)控制噪聲。
噪聲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國于 1996年10月2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本節內容的物理知識不多,難度不大,教學主要從環境保護出發,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讓學生經能探究防止噪聲各種措施的過程,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這些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價值。在滲透學法,培養學習習慣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點評: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了本節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最新課程標準對本節教學內容的要求、本節的主要知識點和本節教學內容的詳細分析。分析詳細而具體,科學而準確。
2.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②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途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觀念。
點評:說課者通過對教材和課標的詳細研究,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定位準確,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
3.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控制噪聲的途徑
教學難點:噪聲的危害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4.教學用具
為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實際教學目標,課前需要準備如下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玻璃、鐵釘、示波器、電動機、泡沫塑料、罐頭盒等
點評:本節內容的教學總體難度不大,教學重點是控制噪聲的途徑,相對本節的其他知識點來說,難點是噪聲的危害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說課者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分析合理,對教學用具的準備詳細而全面。
二、說學情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剛開始學習物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探究知識的欲望。但是,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方法并未掌握,所以,教師要予以必要的學法指導。本節課內容難度不大,要求不高,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便于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
點評:說課者對初二學生學情的分析準確、科學,對教師如何依據學生的學情處理教學內容,分析的全面而深刻。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啟發式講授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出發,采用各種形式的講授給學生傳授系統的知識,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導入新課時以“全國愛耳日”為契機,利用幾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利用講授的方法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再如,在學習噪聲的概念和來源時,教師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幾個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然后講授總結。
演示實驗法:物理規律暗藏在現象中,在認識噪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演示實驗“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音”使學生體驗噪聲,加深對噪聲的認識。
2.學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如在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生討論:噪聲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實驗法:如在進行控制噪聲的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學生實驗,體驗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閱讀法:閱覽讀法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對于一些內容較簡易的知識,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來解決。如在學習噪聲的概念和來源時可使用閱讀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提問,鞏固舊知
教師利用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復習前面學習的有關知識: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的三個特性是什么? 聲音的三個特性分別與什么有關?
點評:通過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復習鞏固上節所學內容,兩個問題基本囊括了上節課所學的重點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情景導入,激發情趣
教師利用下面的問題導入新課:XX年3月3日是第十四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 噪聲是損害聽力的重要原因,什么是噪聲?噪聲有哪些危害?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有關噪聲的一些知識。
點評:從“全國愛耳日”導入新課,密切聯系時事熱點,激趣設疑,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標理念。
(三)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噪聲的來源
教師引導,認識噪聲:
教師通過播放歌曲、演示實驗、組織學生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物理知識:
(1)播放譚晶演唱的歌曲地球村,讓學生欣賞美妙的音樂;
(2)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音;
(3)讓學生一起聽一名學生講故事,同時讓另一名學生在旁邊大聲唱歌。
教師在進行上面教學活動的同時,利用示波器展示以上進程中聲音的波形,加深印象。
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噪聲:通過對比(1)和(2),問學生:你喜歡哪一種聲音?在第(3)種情況中,唱歌對大家聽故事有什么影響?
閱讀教材,明確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關于噪聲的來源的描寫(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物理學的角度講,什么是噪聲?
(2)從環境保護角度講,什么是噪聲?
(3)第一類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4)教室和教室周圍有哪些噪聲?這些噪聲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點評:(1)教師通過創設特定的物理問題情景,使物理學習生動有趣,簡單易懂;(2)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重視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基本內容,矯正一部分學生不愛看書,忽略教材的不良習慣。
2.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教師講解:人們以“分貝”為單位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其字母符號為“db”。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3頁內容和“小資料:人對不同強度的聲音的感覺”,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以下幾種聲音的強弱:
輕聲耳語的聲音;圖書館閱覽室中的聲音;人與人之間的一般說話聲;很嘈雜的馬路上的聲音;噴氣式飛機起飛的聲音
(2)討論:噪聲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總結:強的噪聲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適,如耳鳴、耳痛、聽力損傷等;噪聲可以使工作效率降低;損害心血管;干擾休息和睡眠等等。
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組隊辯論:鞭炮燃放有木有?
問題:王安石《元日》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燃放鞭炮是我國的傳統,近年來,許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辦法。從環境保護以及喜慶的角度,發表你對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據所學的知識,提出更合理的建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點評:由學生自愿組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體現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體現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3.控制噪聲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掌握控制噪聲的知識。(利用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
(1)學生實驗:把旋轉的電動機放在桌子上,會產生較大的聲音;將電動機用軟泡沫塑料墊起,減少桌面的振動,噪聲明顯減弱;將電動機置于空罐頭盒上,將罐頭盒用軟泡沫塑料墊上,再用軟泡沫塑料擋在電動機與學生之間,發現噪聲明顯減弱;聽到噪聲時,捂住耳朵,噪聲明顯減弱。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①防止噪聲產生;②阻斷噪聲傳播;③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2)教師引導學生做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并引導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減弱噪聲的實例。
教師講解控制噪聲的必要性,并介紹“禁止鳴笛”的標志。
點評:本節的重點是控制噪聲的途徑,說課者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實驗,探究出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
(四)效果檢測,課堂小結
教師利用課件投影習題進行效果檢測。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五、說板書設計
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的來源
2.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單位:分貝(db)
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3.控制噪聲
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