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電阻定律(精選5篇)

電阻定律

發布時間:2023-01-07

電阻定律(精選5篇)

電阻定律 篇1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案

  2.6電阻定律

  年   月    日

  課 題

  §2.6電阻定律 課 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電阻定律和電阻率,能利用電阻定律進行有關的分析和計算。 2、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導體電阻的決定因素,培養學生利用實驗抽象概括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電阻定律及利用電阻定律分析、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 利用實驗,抽象概括出電阻定律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教 學 方 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  學 手 段      實物投影儀、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電鍵、導線若干、實驗所需合金導線、日光燈燈絲、歐姆表、酒精燈、熱敏電阻、光敏電阻、手電筒                      教學活動 (一)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在初中學過,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導體電阻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關系是什么?學生:導體電阻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同種材料制成的導體,長度越長,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教師:同學們在初中已經知道了導體的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定性關系,這節課讓我們用實驗定量地研究這個問題。 (二)進行新課 1、電阻定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介紹固定在膠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導線l1、l2、l3、l4的特點. (1)l1、l2為橫截面積相同、材料相同而長度不同的合金導線(鎳鉻絲)(2)l2、l3為長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橫截面積不同的合金導線(鎳鉻絲)(3)l3、l4為長度相同、橫截面積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導線(l3為鎳鉻絲,l4為康銅絲)演示實驗:按下圖連接成電路。

  (1)研究導體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教師:將與a、b連接的導線分別接在l1、l2兩端,調節變阻器r,保持導線兩端的電壓相同,并測出電流.比較通過l1、l2電流的不同,得出導線電阻與導線長度的關系。學生:從實驗知道,電流與導線的長度成反比,表明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長度成正比。(2)研究導體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教師:將與a、b連接的導線分別接在l2、l3兩端,調節變阻器r,保持導線兩端的電壓相同,并測出電流.比較通過l2、l3電流的不同,得出導線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學生:從實驗知道,電流與導線的橫截面積成正比,表明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橫截面積成反比。(3)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系教師:將與a、b連接的導線分別接在l3、l4兩端,重做以上實驗。學生:從實驗知道,電流與導體的材料有關,表明導線的電阻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師生共同活動:小結實驗結論,得出電阻定律。電阻定律:(1)內容:同種材料的導體的電阻r跟它的長度l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導體電組與構成它的材料有關。這就是電阻定律。(2)公式:r=ρ 教師指出:式中ρ是比例常數,它與導體的材料有關,是一個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稱為材料的電阻率。電阻率ρ:(1)電阻率是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2)單位:歐·米(ω·m)[投影]幾種導體材料在20℃時的電阻率 材料ρ/ω·m材料 ρ/ω·m銀1.6×10-8鐵1.0×10-7銅1.7×10-8錳銅合金4.4×10-7鋁2.9×10-8鎳銅合金5.0×10-7鎢5.3×10-8鎳鉻合金1.0×10-6錳銅合金:85%銅,3%鎳,12%錳。鎳銅合金:54%銅,46%鎳。. 鎳鉻合金:67.5%鎳,15%鉻,16%鐵,1.5%錳。學生思考:(1)金屬與合金哪種材料的電阻率大?(2)制造輸電電纜和線繞電阻時,怎樣選擇材料的電阻率?[參考解答](1)從表中可以看出,合金的電阻率大。(2)制造輸電電纜時應選用電阻率小的鋁或銅來做.制造線繞電阻時應選用電阻率大的合金來制作。 2、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演示實驗:將日光燈燈絲(額定功率為8 w)與演示用歐姆表調零后連接成下圖電路,觀察用酒精燈加熱燈絲前后,歐姆表示數的變化情況。

  學生總結:當溫度升高時,歐姆表的示數變大,表明金屬燈絲的電阻增大,從而可以得出:金屬的電阻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教師:介紹電阻溫度計的主要構造、工作原理。如圖2.6-5所示。

  學生思考:錳銅合金和鎳銅合金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極小,怎樣利用它們的這種性質?參考解答:利用它們的這種性質,常用來制作標準電阻。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電阻定律r=ρ 2、電阻率是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如金屬材料);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半導體材料、絕緣體等);而某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極小(如康銅合金材料) (四)實例探究 ☆電阻定律的應用 【例1】一段均勻導線對折兩次后并聯在一起,測得其電阻為0.5 ω,導線原來的電阻多大?若把這根導線的一半均勻拉長為三倍,另一半不變,其電阻是原來的多少倍?答案:8 ω;5倍解析:一段導線對折兩次后,變成四段相同的導線,并聯后的總電阻為0.5 ω,設每段導線的電阻為r,則 =0.5 ω,r=2 ω,所以導線原來的電阻為4r=8 ω。若把這根導線的一半均勻拉長為原來的3倍,則這一半的電阻變為4ω×9=36 ω,另一半的電阻為4 ω,所以拉長后的總電阻為40 ω,是原來的5倍。 ☆綜合應用 【例2】在相距40 km的a、b兩地架兩條輸電線,電阻共為800 ω,如果在a、b間的某處發生短路,這時接在a處的電壓表示數為10 v,電流表的示數為40 ma,求發生短路處距a處有多遠?如下圖所示.

  解析:設發生短路處距離a處有x米,據題意知,a、b兩地間的距離l=40 km,電壓表的示數u=10 v,電流表的示數i=40 ma=40×10-3a,r總=800ω。根據歐姆定律i= 可得:a端到短路處的兩根輸電線的電阻rx rx= ω=250ω                                         ① 根據電阻定律可知: rx=ρ                                                                      ② a、b兩地輸電線的電阻為r總,r總=ρ                    ③ 由②/③得                                                        ④ 解得x= ×40 km=12.5 km

  學 生 活 動

  作   業 書面完成p61“問題與練習”第2、3題;思考并回答第1、4題。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后 記

電阻定律 篇2

  高中物理教案課 題

  §2.6電阻定律 課 型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電阻定律和電阻率,能利用電阻定律進行有關的分析和計算。 2、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導體電阻的決定因素,培養學生利用實驗抽象概括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電阻定律及利用電阻定律分析、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 利用實驗,抽象概括出電阻定律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教 學 方 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教  學 手 段     實物投影儀、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電鍵、導線若干、實驗所需合金導線、日光燈燈絲、歐姆表、酒精燈、熱敏電阻、光敏電阻、手電筒                      教學活動 (一)引入新課教師:同學們在初中學過,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導體電阻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關系是什么? 學生:導體電阻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同種材料制成的導體,長度越長,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教師:同學們在初中已經知道了導體的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定性關系,這節課讓我們用實驗定量地研究這個問題。 (二)進行新課1、電阻定律教師:(多媒體展示)介紹固定在膠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導線l1、l2、l3、l4的特點. (1)l1、l2為橫截面積相同、材料相同而長度不同的合金導線(鎳鉻絲) (2)l2、l3為長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橫截面積不同的合金導線(鎳鉻絲) (3)l3、l4為長度相同、橫截面積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導線(l3為鎳鉻絲,l4為康銅絲) 演示實驗:按下圖連接成電路。

  (1)研究導體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 教師:將與a、b連接的導線分別接在l1、l2兩端,調節變阻器r,保持導線兩端的電壓相同,并測出電流.比較通過l1、l2電流的不同,得出導線電阻與導線長度的關系。 學生:從實驗知道,電流與導線的長度成反比,表明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長度成正比。 (2)研究導體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教師:將與a、b連接的導線分別接在l2、l3兩端,調節變阻器r,保持導線兩端的電壓相同,并測出電流.比較通過l2、l3電流的不同,得出導線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學生:從實驗知道,電流與導線的橫截面積成正比,表明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3)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系 教師:將與a、b連接的導線分別接在l3、l4兩端,重做以上實驗。 學生:從實驗知道,電流與導體的材料有關,表明導線的電阻與材料的性質有關。 師生共同活動:小結實驗結論,得出電阻定律。 電阻定律: (1)內容:同種材料的導體的電阻r跟它的長度l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導體電組與構成它的材料有關。這就是電阻定律。 (2)公式:r=ρ 教師指出:式中ρ是比例常數,它與導體的材料有關,是一個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稱為材料的電阻率。 電阻率ρ: (1)電阻率是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 (2)單位:歐·米(ω·m) [投影]幾種導體材料在20℃時的電阻率 材料ρ/ω·m材料ρ/ω·m銀1.6×10-8鐵1.0×10-7銅1.7×10-8錳銅合金4.4×10-7鋁2.9×10-8鎳銅合金5.0×10-7鎢5.3×10-8鎳鉻合金1.0×10-6錳銅合金:85%銅,3%鎳,12%錳。 鎳銅合金:54%銅,46%鎳。. 鎳鉻合金:67.5%鎳,15%鉻,16%鐵,1.5%錳。 學生思考: (1)金屬與合金哪種材料的電阻率大? (2)制造輸電電纜和線繞電阻時,怎樣選擇材料的電阻率? [參考解答] (1)從表中可以看出,合金的電阻率大。 (2)制造輸電電纜時應選用電阻率小的鋁或銅來做.制造線繞電阻時應選用電阻率大的合金來制作。 2、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演示實驗:將日光燈燈絲(額定功率為8 w)與演示用歐姆表調零后連接成下圖電路,觀察用酒精燈加熱燈絲前后,歐姆表示數的變化情況。

  學生總結:當溫度升高時,歐姆表的示數變大,表明金屬燈絲的電阻增大,從而可以得出:金屬的電阻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師:介紹電阻溫度計的主要構造、工作原理。如圖2.6-5所示。

  學生思考:錳銅合金和鎳銅合金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極小,怎樣利用它們的這種性質? 參考解答:利用它們的這種性質,常用來制作標準電阻。 (三)課堂總結、點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電阻定律r=ρ 2、電阻率是反映材料導電性能的物理量.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如金屬材料);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半導體材料、絕緣體等);而某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極小(如康銅合金材料) (四)實例探究☆電阻定律的應用【例1】一段均勻導線對折兩次后并聯在一起,測得其電阻為0.5 ω,導線原來的電阻多大?若把這根導線的一半均勻拉長為三倍,另一半不變,其電阻是原來的多少倍? 答案:8 ω;5倍 解析:一段導線對折兩次后,變成四段相同的導線,并聯后的總電阻為0.5 ω,設每段導線的電阻為r,則 =0.5 ω,r=2 ω,所以導線原來的電阻為4r=8 ω。 若把這根導線的一半均勻拉長為原來的3倍,則這一半的電阻變為4ω×9=36 ω,另一半的電阻為4 ω,所以拉長后的總電阻為40 ω,是原來的5倍。 ☆綜合應用【例2】在相距40 km的a、b兩地架兩條輸電線,電阻共為800 ω,如果在a、b間的某處發生短路,這時接在a處的電壓表示數為10 v,電流表的示數為40 ma,求發生短路處距a處有多遠?如下圖所示.

  解析:設發生短路處距離a處有x米,據題意知,a、b兩地間的距離l=40 km,電壓表的示數u=10 v,電流表的示數i=40 ma=40×10-3a,r總=800ω。 根據歐姆定律i= 可得:a端到短路處的兩根輸電線的電阻rx rx= ω=250ω                                         ① 根據電阻定律可知: rx=ρ                                                                      ② a、b兩地輸電線的電阻為r總,r總=ρ                    ③ 由②/③得                                                        ④ 解得x= ×40 km=12.5 km

  學 生 活 動

電阻定律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l、深化對電阻的認識,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2、知道半導體、超導體及其應用.

  說明:電阻跟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長度之間的關系,初中已經定性地講過.這里,要通過實驗,在復習的基礎上,引人電阻率的概念,得出電阻定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從猜想~研究方法~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探索過程,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各種材料電阻率的介紹,加強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

  2、通過我國對超導現象的研究介紹,激發學生愛國和奮發學習的精神.

  教學建議

  本節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對于電阻定律的理解、掌握和應用電阻定律解決有關問題,由于前面學生有了部分電路歐姆定律的知識,常常會以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有關,于是對于電阻理解會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索(老師動手,學生觀察),最后用科學的方法推導定律、得出結論,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 的理解滲透.

  注意強調電阻和電阻率都是由導體本身的性質決定,但是二者反映的物理問題不同,電阻反映的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而電阻率反映的是導體導電性能的好壞.電阻大的導體其制作材料的電阻率并不一定大.

  關于電阻定律的單位,可以讓學生導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銅、鐵、鋁的電阻率講課時要重點說明.

  關于導體教學,最好以講課、實驗和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可以安排一個演示實驗,就是金屬的電阻率和溫度的關系,這個實驗做起來很簡單,現象也很明顯,學生可以很直觀的得出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關系.電阻率和溫度有關,因此在電阻定律其那面要加上“溫度不變”的條件.

  關于電阻溫度計、半導體和超導現象,可以事先組織學生查閱資料,自學以后在課堂上利用適當的時間進行交流講演或者是直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閱讀自學.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我國關于超導的研究和發展情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銷祖國的愛國熱情.

  教學設計方案

  電阻定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2、能用電阻定律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3、知道半導體、超導體及其應用.

  二、重點、難點

  電阻定律是本節的重點內容;電阻率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電壓表,電流表,直流電源,滑動變阻器,酒精燈,電阻絲(一根),自制電阻絲示教板.

  說明:電阻絲示教板上,有電阻絲A,電阻絲B,其中B對折,其長度是A的兩倍,電阻絲C是與A相同且等長的兩根電阻絲并聯而成.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應該如何操作?

  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只要增加導體兩端的電壓或降低倒導體的電阻即可.

  2、給定一個導體,如何測量它的電阻?(學生自己設計電路)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導體的電阻與兩端的電壓以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那么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教學

  1、探索定律——電阻定律

  (1)影響電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

  (2)解決辦法——控制變量法

  (3)演示實驗(思路)

  A、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電路圖(教師投影打出)

  B、出示電阻定律示教板、說明板上的幾種金屬材料

  C、引導學生連接電路,并說明注意事項

  D、依次對三種金屬材料的電阻進行測量

  E、對數據進行分析

  a)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接面積有關

  b)定理推導

  教學設計方案

  電阻定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2、能用電阻定律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3、知道半導體、超導體及其應用.

  二、重點、難點

  電阻定律是本節的重點內容;電阻率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電壓表,電流表,直流電源,滑動變阻器,酒精燈,電阻絲(一根),自制電阻絲示教板.

  說明:電阻絲示教板上,有電阻絲A,電阻絲B,其中B對折,其長度是A的兩倍,電阻絲C是與A相同且等長的兩根電阻絲并聯而成.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應該如何操作?

  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只要增加導體兩端的電壓或降低倒導體的電阻即可.

  2、給定一個導體,如何測量它的電阻?(學生自己設計電路)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導體的電阻與兩端的電壓以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那么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教學

  1、探索定律——電阻定律

  (1)影響電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

  (2)解決辦法——控制變量法

  (3)演示實驗(思路)

  A、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電路圖(教師投影打出)

  B、出示電阻定律示教板、說明板上的幾種金屬材料

  C、引導學生連接電路,并說明注意事項

  D、依次對三種金屬材料的電阻進行測量

  E、對數據進行分析

  a)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接面積有關

  b)定理推導

  (3)實施過程

  按如圖(b)所示電路,依次將A、B、C三段電阻絲分別接入電路中,利用 測出三段電阻絲電阻,并加以比較.

  應指出:B電阻絲長度是A的2倍,測出電阻也約為A的2倍.

  說明:

  ① ,C電阻絲與A等長,為了改變橫截面積,C的兩根電阻絲并排連入電路中,相當于橫截面積增加1倍,測出電阻比A電阻小,約為A電阻的一半.

  ② 可以寫成 ,其中對同一材料導體. 不變,不同材料導體. 不同. 反映了材料導電性質,稱作電阻率,用 表示.

  ③電阻率 ,這提供了一種測量 的方法.

  當 ㎡, m時, 在數值上等于 .

  強調: 的大小由導體材料決定.

  的大小與溫度有關,一般 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實驗3:把單獨一根電阻絲接入前圖所示電路中,測出電阻來,用酒精燈加熱.再看電壓表、電流表讀數,可以計算出電阻,從而判斷電阻增大了.

  ④總結:電阻定律

  導體電阻跟它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三)復習鞏固

  導體兩端電壓 不變,導體電阻率 ,長 ,橫截面積 ,問經過 秒后,通過導體任一截面的電量.

  若 、 不變,導體材料也不變,要讓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加倍,可采用什么辦法?

  若 、 及導體體積都不變,導體材料給定,要讓通過導體截面的電量加倍,可采用什么辦法?

  探究活動

  1、討論:如何測定液體的電阻率?

  2、實驗設計:測定水的電阻率。

  3、數據處理:選定某種金屬導體,描繪起電阻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曲線。

電阻定律 篇4

  《電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中的一節教學內容。前些日子,我曾拜讀了一位物理教師撰寫的教案,并聽了該教師的課堂教學,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這里簡述如下。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導體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

  2)深化對電阻的認識,掌握電阻定律,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

  3)掌握電阻率的概念,知道溫度對電阻率的影響。

  點評:在課程標準中,有關《電阻定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通過實驗,探究決定導線電阻的因素,知道電阻定律。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水平動詞——“知道”,屬于知識目標中四個水平中的最低水平。但教師給出的目標中“掌握電阻定律”、“掌握電阻率的概念”都是第三層級的水平要求,遠遠超出了課程標準對《電阻定律》的知識要求。對于非學科重點知識,將教學要求提到如此的高度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

  2.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同學們學習了電阻的定義式R=U/I,電阻與U和I沒有關系,只與導體本身的因素有關。根據已有的知識,同學們可以猜出:電阻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本節課我們就通過實驗,探究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

  2)方案交流

  學生提出兩種方案,一種是將幾種不同的金屬絲串聯,控制電流不變,研究電壓、導體的某一屬性和電阻之間的關系;一種是將幾種不同的金屬絲并聯,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導體的某一屬性和電阻之間的關系。

  經過討論,師生決定采用串聯的方式實施測量,和書本上的要求相一致。

  教師在這里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每一次測量需要注意的問題,明確每一次操作應注意的事項,電壓表示數的意義,讓學生出充分認識到控制變量在本實驗中的意義。

  3)學生實驗

  根據學生的方案實施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特別強調的一個要求,就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將測量得到的數據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點評:科學探究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系列活動,要讓學生經歷一次比較簡單但環節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一般情況下總要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師生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這位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即去掉一些環節,突出某些環節,實現課堂教學的有限開放。

  在這里,教師簡化掉的幾個環節是:第一,猜想的環節,讓學生在課下就先進行猜想,課堂上一帶而過,節約了不少時間;第二,電表的接法。要測量一個電阻,必然要測量電流和電壓,就需要兩個電表。兩個電表接入電路,就有了內接法和外接法的討論,僅這個討論就可以花上一節課的時間,這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采用了四個金屬絲串聯的方式,讓它們在測量中電流相等,去掉了一個電表,也簡化了電路的設計;第三,滑動變阻器的接法。是采用分壓接法還是限流接法?這也不是本節課要討論的關鍵,所以教師基本上沒有提,隨學生自己選用。

  教師突出的兩個方面是:第一,控制變量的思想和做法。本實驗中,有四根不同的金屬絲,要通過比較的方式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因此控制變量非常關鍵。教師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給予了不同角度的強調;第二,數據記錄表格的設計。遇到測量就要首先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是人的科學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這一點通常不被重視。很多教師總是將設計好的表格發給學生填寫,放棄了培養學生數據意識的時空。

  4)電阻定律

  介紹電阻定律的內容,電阻率的概念。通過標準電阻、燈泡電阻阻值變化的特點,分析并理解材料的性質,知道不同材料電阻率的特點。

  5)鞏固練習

  略

  點評:本節課的教學,核心的內容就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到《電阻定律》,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它來進行解釋。從教學的重點看,知識本身并不是這節課的重點,科學探究的方法才是重點。

  本節課的科學探究,和教材中其他部分的探究相比,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有兩種形式的探究,一是理論探究;二是實驗探究。是不是兩種方法任選一個即可呢?其實并非如此,教材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教師引導學生用兩種方式都來進行探究,既讓學生知道探究不僅僅是做實驗,又讓學生明白理論探究和實踐探究是可以相結合的。有相當一批物理理論被確認,就是先有了理論上的探究,然后通過實驗得到證實的。

  教材的編寫順序是先實驗探究,然后再理論探究,是否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如此呢?這倒未必。從學的邏輯看,先理論、再實踐,先簡單、再復雜比較符合學生一般的認知規律,因此,在學生實驗探究之前,應該首先安排學生進行理論探究。

  教師在本節課中,將理論探究這部分的內容給放棄了,不知道是出于二選一的考慮,還是前面專門進行了理論探究。如果前面專門進行了探究,那是值得肯定的(當然,是否要花費兩節課的時間講授這一內容,還可以討論)。如果將理論探究放棄了,那就很可惜了,失去了一個理論探究和實踐探究相結合的很好的教育資源。

電阻定律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l、深化對電阻的認識,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2、知道半導體、超導體及其應用.

  說明:電阻跟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長度之間的關系,初中已經定性地講過.這里,要通過實驗,在復習的基礎上,引人電阻率的概念,得出電阻定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從猜想~研究方法~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探索過程,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各種材料電阻率的介紹,加強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

  2、通過我國對超導現象的研究介紹,激發學生愛國和奮發學習的精神.

  教學建議

  本節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對于電阻定律的理解、掌握和應用電阻定律解決有關問題,由于前面學生有了部分電路歐姆定律的知識,常常會以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有關,于是對于電阻理解會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索(老師動手,學生觀察),最后用科學的方法推導定律、得出結論,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 的理解滲透.

  注意強調電阻和電阻率都是由導體本身的性質決定,但是二者反映的物理問題不同,電阻反映的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而電阻率反映的是導體導電性能的好壞.電阻大的導體其制作材料的電阻率并不一定大.

  關于電阻定律的單位,可以讓學生導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銅、鐵、鋁的電阻率講課時要重點說明.

  關于導體教學,最好以講課、實驗和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可以安排一個演示實驗,就是金屬的電阻率和溫度的關系,這個實驗做起來很簡單,現象也很明顯,學生可以很直觀的得出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關系.電阻率和溫度有關,因此在電阻定律其那面要加上“溫度不變”的條件.

  關于電阻溫度計、半導體和超導現象,可以事先組織學生查閱資料,自學以后在課堂上利用適當的時間進行交流講演或者是直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閱讀自學.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我國關于超導的研究和發展情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銷祖國的愛國熱情.

  教學設計方案

  電阻定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2、能用電阻定律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3、知道半導體、超導體及其應用.

  二、重點、難點

  電阻定律是本節的重點內容;電阻率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電壓表,電流表,直流電源,滑動變阻器,酒精燈,電阻絲(一根),自制電阻絲示教板.

  說明:電阻絲示教板上,有電阻絲A,電阻絲B,其中B對折,其長度是A的兩倍,電阻絲C是與A相同且等長的兩根電阻絲并聯而成.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應該如何操作?

  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只要增加導體兩端的電壓或降低倒導體的電阻即可.

  2、給定一個導體,如何測量它的電阻?(學生自己設計電路)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導體的電阻與兩端的電壓以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那么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教學

  1、探索定律——電阻定律

  (1)影響電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

  (2)解決辦法——控制變量法

  (3)演示實驗(思路)

  A、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電路圖(教師投影打出)

  B、出示電阻定律示教板、說明板上的幾種金屬材料

  C、引導學生連接電路,并說明注意事項

  D、依次對三種金屬材料的電阻進行測量

  E、對數據進行分析

  a)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接面積有關

  b)定理推導

  教學設計方案

  電阻定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并了解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2、能用電阻定律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3、知道半導體、超導體及其應用.

  二、重點、難點

  電阻定律是本節的重點內容;電阻率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電壓表,電流表,直流電源,滑動變阻器,酒精燈,電阻絲(一根),自制電阻絲示教板.

  說明:電阻絲示教板上,有電阻絲A,電阻絲B,其中B對折,其長度是A的兩倍,電阻絲C是與A相同且等長的兩根電阻絲并聯而成.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應該如何操作?

  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只要增加導體兩端的電壓或降低倒導體的電阻即可.

  2、給定一個導體,如何測量它的電阻?(學生自己設計電路)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導體的電阻與兩端的電壓以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那么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教學

  1、探索定律——電阻定律

  (1)影響電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

  (2)解決辦法——控制變量法

  (3)演示實驗(思路)

  A、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電路圖(教師投影打出)

  B、出示電阻定律示教板、說明板上的幾種金屬材料

  C、引導學生連接電路,并說明注意事項

  D、依次對三種金屬材料的電阻進行測量

  E、對數據進行分析

  a)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接面積有關

  b)定理推導

  (3)實施過程

  按如圖(b)所示電路,依次將A、B、C三段電阻絲分別接入電路中,利用 測出三段電阻絲電阻,并加以比較.

  應指出:B電阻絲長度是A的2倍,測出電阻也約為A的2倍.

  說明:

  ① ,C電阻絲與A等長,為了改變橫截面積,C的兩根電阻絲并排連入電路中,相當于橫截面積增加1倍,測出電阻比A電阻小,約為A電阻的一半.

  ② 可以寫成 ,其中對同一材料導體. 不變,不同材料導體. 不同. 反映了材料導電性質,稱作電阻率,用 表示.

  ③電阻率 ,這提供了一種測量 的方法.

  當 ㎡, m時, 在數值上等于 .

  強調: 的大小由導體材料決定.

  的大小與溫度有關,一般 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實驗3:把單獨一根電阻絲接入前圖所示電路中,測出電阻來,用酒精燈加熱.再看電壓表、電流表讀數,可以計算出電阻,從而判斷電阻增大了.

  ④總結:電阻定律

  導體電阻跟它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三)復習鞏固

  導體兩端電壓 不變,導體電阻率 ,長 ,橫截面積 ,問經過 秒后,通過導體任一截面的電量.

  若 、 不變,導體材料也不變,要讓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加倍,可采用什么辦法?

  若 、 及導體體積都不變,導體材料給定,要讓通過導體截面的電量加倍,可采用什么辦法?

  探究活動

  1、討論:如何測定液體的電阻率?

  2、實驗設計:測定水的電阻率。

  3、數據處理:選定某種金屬導體,描繪起電阻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曲線。

電阻定律(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物理《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說課稿(通用2篇)

    教學目標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伏安法測電阻是一項重要的物理實驗。因為,它既涉及學生對相關重要物理概念的正確理解,又涉及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 電阻的串聯教案示例(精選2篇)

    (一)教學目的1.通過實驗和推導使學生理解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2.復習鞏固串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3.會利用串聯電路特點的知識,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 第二節電阻的串聯教案(精選2篇)

    (一)教學目的1.通過實驗和推導使學生理解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2.復習鞏固串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3.會利用串聯電路特點的知識,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 第四節電阻的串聯教案(通用2篇)

    (一)教學目的1.理解串聯電路的總電阻跟各個串聯電阻的關系,并能推導出來;2.會運用串聯電路的特性和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聯電路問題;3.初步領會等效替換法和分析綜合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分析電路問題的思路.(二)教具6伏電源,2歐、3歐、...

  • 第二冊電阻的并聯(精選2篇)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 《電阻》教學設計(精選4篇)

    6.3 電阻教學設計1、知識和技能知道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電阻及其單位,能進行電阻的不同單位之間的變換;知道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能根據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判斷、比較不同導體電阻的...

  • 導體對電阻的阻礙作用(通用5篇)

    教學目標1知道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電阻的單位,能進行電阻的不同單位之間的變換。3理解電阻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能根據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判斷比較不同導體電阻的大小。...

  • 電阻的并聯(精選10篇)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 電阻的串聯(精選13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鞏固串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特點.2.理解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3.會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2.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興趣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加...

  • 《電阻》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過程方法:1.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 第二冊電阻的并聯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 “電阻測量”創新,

    【--思想】“電阻測量”這節內容是部分電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串并聯電路等知識的具體綜合應用,即既有聯系實際的意義,又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故可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為此,在這節課的教...

  • 探究決定導線電阻的因素

    一、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知道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兩種方法——外接法和內接法,并采用外接法來測量導線電阻。能設計和畫出實驗電路圖,并按照電路圖搭建實物電路,了解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 ,第五節 電阻的并聯

    第五節 電阻的并聯一、教學目的1.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2.使學生確認并會獨立推導并聯電阻與分各電阻定量關系。3.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并對并聯總電阻隨任一電阻增大而增大形成結...

  • 第三節   電阻

    第三節 電阻●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學習電阻的概念、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2.知道電阻的大小跟導體的種類等因素有關.3.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會把滑動變阻器正確地連入電路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二、能力目標1.通...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青青国产 |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美女爽爽爽视频 | 久久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AV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精品蜜乳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宅男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尖叫 | 欧美性视频精品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三年片免费大全国语 |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美女色诱在线播放 | 欧美人与动牲交免费观看网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六区 |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 国产日本亚洲 | 中文国产字幕 | 久久久久久久黄色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黄色av免费在线观看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大学生 | 色香蕉久久 | 日本heyzo视频 | 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好姑娘5剧情在线观看免费 v888aⅴ视频在线播放 | 伊人第一页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高清 |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老熟女 | 51久久成人国产精品麻豆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狠狠色噜噜综合社区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免费观看 | 澳门午夜影院 | 国产成人精品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