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沈從文(讀書札記)
沈從文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教書時,看中了一位女生張兆和。他對她非常戀心,有事沒事親近她,隔三岔五給她寫信。張兆和是一位求學心切而又性格內向的女子,她見沈從文這樣做,心里很是局促不安,雖然是老師,但她對老師的這種舉動非常反感。再加上當時社會時代的局限性,學生談戀愛,特別是跟老師談戀愛是很倒霉的事,她怕被人嘰諷和非議,經常羞愧得抬不起頭,有時一碰到沈先生的目光,她就回避,甚至逃跑。
沈從文源源不絕的情書攪得張兆和不得安寧。有一天,她終于鼓足勇氣把一迭厚厚的情信送給學校領導,想讓校方出面阻止沈從文的這種丑行。她說,沈先生如此干擾我的學習和生活,實在令人無法忍受。然而校方卻以個人通訊自由為由,并沒有多加干涉。當時的胡適先生反而規勸張兆和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情書。沈從文見張兆和平靜了下來,就更瘋狂的寫信,而張兆和卻始終不回復只言片語。這沈從文也真有耐心,就一直堅持寫到張兆和讀書畢業。
畢業后,沈從文又寫信到蘇州她家里,后來又提著禮物到她家來探訪。張兆和的父母很開明,她的姐妹們也喜歡沈從文,并多次勸張兆和不要死心眼。張兆和終于被沈從文純真的執著追求所感動,沈從文也終于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意志贏得了張兆和的鐘愛。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沈從文婚戀上的一段佳話。
執著,是沈從文突出的性格特點。不僅在愛情上,更重要的是這種可貴的性格始終貫串于他生命的全過程,貫串在他畢生的事業中,并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眾所周知,沈從文是“五四”以來中國文壇上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同時他又是一位自學成才而又勤奮多產的作家。其實,沈從文小時候并沒有多讀書,隨著家庭的破敗,十四歲小學尚未畢業就去當了兵,在地方土著部隊一干就是六年,二十歲以后只身來到北平。他說自己是“鄉下人”,其實他豈止是鄉下人?他從湘西一個僻窮落后的苗族山寨中走出來,初到北平,地生人不熟,衣食無著,幾成乞丐。有一天,他好不容易寫完一封求職信,終因身無分文,貼不起郵花而胎死腹中。他又試圖以寫作為生,但對于當時連標點符號的使用都成問題的他來說,談何容易!雖然當時賣文千字僅得幾毛錢的稿費,但他的投稿幾乎是泥牛入海,甚至還遭遇一些編輯的冷遇和嘲諷,但他仍然“簡單直愚”,“堅忍不拔”。他信仰生命,禮贊生命,力求在生命中發現“美”。
他忍受著饑寒交迫和社會的白眼,頑強的堅持寫作,,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一方面來自家鄉的那份生活教育,那種山里人的倔強;另方面也受著中外古今許多有成就的偉人的鼓舞和影響,用一種“見賢思齊”的心情來勉勵自己;再者,正當他在文學道路上涉步維艱時,及時的得到了郁達夫、徐志摩、胡也頻、丁玲等人的支持和援助,使他從衣單腹空,處境凄涼中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老一輩作家的提攜,新朋友們的幫忙,加上自身的勤苦磨礪,最終決定了他“此后的方向和命運。”
從沈從文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組合,但起決定作用的仍然還是自身的努力和堅持。
沈從文是一代名家,他留給我們的財富不僅僅是他的文學作品的巨大魅力,而更重要的是他那孜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格取向,他那種認定了目標,一勇直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一份執著。他的精神,對當代的文學青年,特別是正在迷途中摸索前進著的人們,無疑會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作者:柴良干 2002年12月10日
作者郵箱:
- 沈從文與“京派”文學
近年來,現代文學學術界對沈從文和“京派”都有較多的關注,評價也在提高。這是時代變化的結果:在以往比較政治化的年代里,對作家和文學現象的評論是非常講究區分所謂“主流”與“支流”的。...
- 沈從文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
- 第二冊沈從文與九妹
英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弗吉尼婭·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虛構了一個莎士比亞才華非凡的妹妹,講述了她因為男權社會的偏見和不公而被扼殺的故事。...
- 沈從文《邊城》教案(精選12篇)
教學要點:通過誦讀,運用填補空白和改寫詩歌等方式學習環境描寫。課堂導入古老的湘西風貌如同久在深閨的少女,譜寫著一曲曲古典詩意的歌謠,純情輕柔,自然樸實。...
- 沈從文他在痛苦中開花文學作品類閱讀原文附答案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沈從文,他在痛苦中開花》文學作品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沈從文,他在痛苦中開花》文學作品類閱讀原文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
- 致汪曾祺老先生的公開信
汪老先生: 《胡同文化》是您老先生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書序。有人讀了后說“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胡同文化已漸漸消失,但對于它的衰落,作者卻很眷戀,甚至傷感。...
- 往事回思如細雨——紀念汪曾祺逝世七周年
曾祺走了七年了。一代散文大師在北京突然去世的噩耗是從董樂山兄的來信中得知的。樂山當時為肝疾所苦,“心緒不定”,1997年5月21日信上說:“不過過了七十,什么意外都可能發生,你的老同學汪曾祺已于5月16日逝世,我是看報才知道的,剪...
- 世紀絕唱汪曾祺
中國文壇還算是幸運的,二十世紀末葉出了個作家汪曾祺。一個隨和的老頭,不經意間留下了二百多萬字的作品。誰知這不算豐碩的文字,竟然天雨般隱于云彩里,時不時就淋濕了天下人(尤其是普通人)干涸的心。...
- 文潔若:我慶幸嫁給了蕭乾
一個月前的某天,正忙于處理稿件的我突然接到一位女士的電話,“你好,我是文潔若呀,有關我的一件訴訟案正在審理中,我能否和你們講講我這邊的實情?我平時比較關注文化對話版……”她的語調輕快柔和,卻又令人不容置疑地堅定。...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