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常州市安家中學 呂堅
一、教學目標
1、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在說話過程中注意表情、語氣、身姿、手勢等非語言因素,使說話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3、在反復吟誦中感悟蘊含在文中的人文內涵,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濃濃親情。
4、能在學習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選出研究主題,并指定計劃,合作解決問題。
一、單元課時安排:共12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背影》 2課時
《甜甜的泥土》 1課時
《人琴俱亡》 2課時
《父母的心》 1課時
《我的母親》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二、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中心內容是“至愛親情”,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愛,蘊含著母愛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 ,再優越條件也割不斷的父母對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社會的細胞,本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對自己家庭生活的回憶及共鳴,在此基礎上體會父母兄弟的至愛親情。
在單元教學上,四篇文章可各有側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復朗讀中理解作者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甜甜的泥土》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訴了人們人間的至親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人琴俱亡》則通過十分簡潔的語言,刻畫了子猷的獨特形象,表現了兄弟之間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親》截取了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通過四個片段,集中表現了母親普通而偉大的形象,感人淚下。《父母的心》則通過平凡的故事,描寫了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整體把握單元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歸納課文間的異同點。學生明確任務,瀏覽目錄、課文。
2組織交流,教師指導。小小組交流,并匯報。
3全班交流,得出結論。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看法。
4請學生自由閱讀文章,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由閱讀
3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單元學習方案。制定計劃和活動方案。
課后學習:收集與朱自清相關的材料。
第二學時 《背影》(一)
學習目標:
1、學會運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
3、學習本文記敘事實,不加任何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4、明白本文透過“背影”所傳達出來的父子見的濃濃的親情。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激發感情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以《游子吟》導入 ,創設情景。齊讀《游子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感情。
2指導學生速讀課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做圈點勾畫及批注。
3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
4再讀文章,創設問題情境:文章幾次寫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時候?學生再讀課文,同桌交流。
5組織學生全班交流,點評。學生交流、點評。
第二塊:再讀文章,感受親情。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創設問題情境:人們常說,畫龍點睛,畫人寫人也是如此,可文中卻選擇人們不太注意的背影來描寫,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再讀課文,仔細品味。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3你能否從正面給“父親”作一段關于外貌、動作的描寫。學生寫作
4組織交流、教師點評。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
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時,心理感受會怎樣?試給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寫。
第三學時 《背影》(二)
第一塊:整體感知,加深理解。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組織學生交流課前學習成果:給文中的“我”加上一端心理描寫。小組交流、推薦,全班交流。
2用幾個詞語概括我看到父親時的感受和心情。總結、歸納。
3父親真摯的愛使我流下 一次又一次的淚,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流淚的句子,并結合文章分析作者每一次流淚的原因。再讀文本,思考,討論。
教學反思
第二塊:課外延伸。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組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精彩片段。有感情的誦讀。
2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著許多關于親情的感人片段,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并結合你親人的某個特征寫一段作文。學生寫作。
教學反思
第四學時《甜甜的泥土》
學習目標:
1、明白母親對兒子的至愛親情。
2、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推敲并說出文章結尾的意義和作用。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心目中的媽媽。聽歌曲,交流。
2帶著問題讀課文: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為題,文章給我們講的是怎樣一件事?讀文章,討論與交流。
3創設問題情境:文中的“她是誰”?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對小亮的“至親至愛”。讀課文,小組討論。
4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
5創設問題情境:王小亮看見糖驚喜極了,他知道這糖是誰送給他的嗎?說說你的理由。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塊:語文活動。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創設問題情境: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現在的父母對他是怎樣的?為什么這句話在小亮身上沒有驗證呢?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以聯系小亮的老師、同學、生母來分析。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班級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3創設問題情境:在文章的結尾小亮先是“忍不住滾下淚來”,可一會兒又“笑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試把王小亮當時的心理變化描述出來?學生討論,寫作。
教學反思
第五、六學時:人琴俱亡
學習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通讀課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以“七步詩”的故事導入 ,請學生談談對兄弟情的看法。 聽故事,討論,交流。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讀書中遇到的問題,翻譯課文。交流疑難,釋疑
3“上陣不離親兄弟,打仗還須父子兵。”分析另一種兄弟情。導入 課文,看看文中的兄弟情。交流。
4讓學生圈點勾畫,對重點語句做標記。學生讀文章,給重點語句做標記。
5自由閱讀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達子猷與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思考,圈點勾畫。
6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
7創設問題情景:既然兄弟情深,為何子敬死了,子猷卻“了不悲,都不哭”?再讀文章,思考討論。
8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
教學反思
第七學時 :《父母的心》
學習目標:
1、欣賞文學作品,能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2、能理解作品的內涵,并結合自己的經歷,體會到蘊涵在故事中的濃濃的愛心。
課堂學習
第一塊 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創設情境:你認為父母的心應該是怎樣的,結合你的理解給文章加上副標題。討論交流。
2設疑:可是文中的父母卻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這是什么原因呢?快速瀏覽全文 ,整體感知課文。
3組織學生交流。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塊 再讀課文,感受“割不斷的父母對子女的情愫”。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本來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這可以使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學生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2組織學生全班交流、點評。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點評。
3故事結尾似乎并未結束,這一家人的生活始終成問題,請同學們給未完成的故事續寫結尾。學生寫作,交流。
4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課后收集反映父母對子女的愛心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等。
第八學時 《我的母親》
學習目標:
1、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到真摯、深沉的母愛。
2、學會截取人物表現中的最典型的經歷寫人物的方法。
課堂學習
第一塊 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復習導入 :復習《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是________。思考,交流。
2請同學交流收集到的關于母愛的諺語。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3組織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并給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標題。學生快速瀏覽文章,同桌討論,加小標題。
教學反思
第二塊 再讀課文 深入分析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析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對孩子的愛,并說說為什么。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個片段,展開研究。
2組織學生交流。學生交流。
3創設情境:文中的父親愛不愛孩子,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確嗎?學生思考,討論。
4課外拓展:模仿本文“四個片段”的想法,寫自己的母親。學生寫作。
教學反思
第九、十、十一學時:作文教學
學習目標:
1、養成在寫作之前編列作文提綱的習慣。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精心安排各部分內容,組成嚴密的整體。
第九學時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復習導入 :復習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并給每篇課文列出結構圖。學生復習課文,列結構圖。
2組織引導學生學習“關于寫作”,明確文章結構的作用。學生自學。
3請學生談談關于文章結構的認識。學生交流。
4出示作文題,請學生列出提綱。列提綱,并相互交流。
教學反思
第十學時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明確本次作文要求。學生修改提綱。
2組織學生作文。學生完成作文。
教學反思
第十一學時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明確本次作文評改要求。學生自己修改作文。
2組織學生評改同桌作文。學生評改同桌作文。
3小組互評,推薦優秀作文,全班交流。學生互評,推薦優秀作文,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第十二學時:口語交際——一姿一容總關情
學習目標:
1、口語交際中力爭發揮態勢語(身體語言)的作用,使有聲語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語交際中學會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更好的與人交流。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通過用身體語言成功勸說別人的例子導入 課文。傾聽,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
2組織交流:你認為身體語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進行交流。
3組織學生自學短文并作圈點勾畫。學生自學短文。
4結合自學成果,完成練習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完成練習。
5反饋,交流,總結經驗。學生匯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