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
項脊軒志 |
|
第三冊
項脊軒志 |
|
一、教學目的:1.了解本文夾敘夾議、正反對照揭示主題的寫作方法;2.了解詞的活用,區別感嘆句和疑問句;3.了解明末蘇州人民反抗閹黨迫害的正義行為和蹈死不顧的斗爭精神。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本文第三、第四兩部分。...
教學目的1.學習“盛”“告”“困”“于”“其”“之”等產件文言詞語的用法。2.體會一些文言詞語與現代漢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識。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題和寫作目的;體會圍繞中心步步深入地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及重點】:1、引異學生樹立“興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思想。2、引異學生誦讀品味本文抑揚頓挫的語言特色。【教學方法】:本文是一篇史論,教學時可與剛學過的《過秦論》《六國論》進行比較教學,指導誦讀,品味語...
如果說閱讀如同解牛,那么就應該是那位庖丁。自瀆課文《伶官傳序》,頭緒復雜,史實眾多,在一節課里處理難度很大,必須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 2.體會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 2.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2.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等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繼續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 3.品評含意豐富的語句,養成正確的語感。 4.培養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