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飛渡》教案 1-4
(三)布置作業(yè):
1、《學案》中《斑羚飛渡》的作業(yè)
2、 把找到的資料粘貼到摘抄本上
斑羚是一種討人喜歡的動物,它小巧玲瓏,外貌美麗,生性乖巧。我們大多都在動物園中看見過它。然而斑羚在自然世界里是怎樣生活的呢?
這篇課文以細膩的文筆記敘了一群斑羚陷入絕境后,如何想辦法進行求生、自救的全過程。老斑羚為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從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地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從而鑄就了生命的輝煌。
讀后,斑羚跳躍飛渡技巧之高令人贊嘆動物世界的智慧奇妙,但更令人震撼的是老斑羚為了保護年輕一代而甘愿粉身碎骨的犧牲精神。由此聯(lián)系人類社會也覺發(fā)人深省。然而透過文章表面,誰又使這群斑羚面臨死之的威脅呢?正是人類的狩獵隊使老斑羚壯烈死去,由此人類應該反省如何去愛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tài)平衡。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同時用筆劃出生字生詞,讀后查字典一一注音,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讀準加紅字的音
斑羚( ) 對峙( ) 湛藍( ) 斑斕( )
悲愴( ) 磐石( ) 蒼穹( ) 甜膩( )
戛洛山( ) 迥然不同( )
二、區(qū)分形似字并組詞
斑—— 諶——
班—— 椹——
愴—— 渺——
創(chuàng)—— 緲——
三、結合文章內容解詞
進退維谷:進退兩難,比喻困難的境地。
一塵不染:借指環(huán)境非常清潔。
如夢初醒:好像剛從夢中醒來的樣子,比喻從糊涂、錯誤的認識中醒悟過來。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眼花繚亂:眼睛看到復雜紛繁的東西感到迷亂。
迥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
秩序井然:有條理,不混亂。
四、學習本文內容
學習本文,同學們可以從本文寫法入手:一是開頭部分對“絕境”的渲染,為下文描寫斑羚的求生作了鋪墊;二是對斑羚求生自救的過程的細致描寫,動作的和心理的;三是作者隨處出發(fā)的驚嘆。
五、思考:
1、“傷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其實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這段文字所描繪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山高而險,從山底往上看宛如一線天。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
2、以上這段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為斑羚飛渡這一悲壯之舉設置了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更突出了斑羚的勇氣。
3、作者為何如此細致地寫斑羚初起跳時的時間與幅度差別?
為下文具體寫半大斑羚蹬踏老斑羚飛躍山澗作鋪墊。
4、用語言概括老斑羚犧牲自己而幫助年輕斑羚飛渡懸崖的過程?
斑羚一老一少為一組。少者前老者后,少者高老者低,躍向對面山峰。躍程大半,少者踏老者背第二次躍起,登上山崖;老者墜下山澗。
5、作者為什么把斑羚飛渡的過程寫得如此詳細呢?
這是全文的中心,通過具體生動的描寫歌頌了老斑羚為了種群的生存甘愿犧牲自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