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飛渡》教案 1-4
中 考 解 析
1、選出下列短語與“回憶我的母親”結構相同的一項是( )
a、斑羚飛渡 b、最后一次演講
c、談骨氣 d、我的叔叔于勒
【考點】:判斷短語的類型
【分析】:答案為c項。“談骨氣”與“回憶我的母親”都是動賓短語。a項“斑羚飛渡”為主謂短語;b項“最后一次演講”為偏正短語;d項“我的叔叔于勒”為偏正短語。
2、對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這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石拱橋的外形美。)
b、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赤日炎炎的特點,表現了祥子拉車的艱辛。)
c、總理呵,我們的好總理!你就在這里呵,就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這段詩運用了反復修辭方法,強調了詩人對周總理深切思念的感情。)
d、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和她親近呢?(這句話運用了反問修辭方法,這里是有疑而問,目的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也就是要表達作者的熱愛之情。)
【考點】:對修辭方法及作用的判定
【分析】:答案為d項。d句“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和她親近呢?”,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方法,但反問并不是有疑而問,而是無疑而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也就是要表達作者的熱愛之情。
3、作家、作品、出處搭配不正確的是( )
作家 作品 出處
a、周敦頤 《愛蓮說》 《誠齋集》
b、魯迅 《論雷峰塔的倒掉》 《墳》
c、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
d、白居易 《賣炭翁》 《白氏長慶集》
【考點】:文學常識
【分析】:答案為a項。《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出處是《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頤死后的謚號。宋朝詩人楊萬里的集子是《誠齋集》,誠齋是楊萬里的號。
課外拓展:
藏羚羊跪拜
王宗仁
這是聽來的一個西藏故事。發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車穿過藏北無人區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將母愛濃縮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時候,槍殺、亂逮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槍聲仍然帶著罪惡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護區巡視衛士們的腳印難以到達的角落。當年舉目可見的藏羚羊、野馬、野驢、雪雞、黃羊等,眼下已經成為鳳毛麟角了。
當時,經常跑藏北的人總能看見一個肩披長發,留著濃密大胡子,腳蹬長統藏靴的老獵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動。那支磨得油光閃亮的杈子槍斜掛在他身上,身后的兩頭藏牦牛馱著沉甸甸的各種獵物。他無名無姓,云游四方,朝別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餓時大火煮黃羊肉,渴時喝碗冰雪水。獵獲的那些皮張自然會賣來一些錢,他除了自己消費一部分外,更多地用來救濟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長頭去拉薩朝覲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條布滿艱難和險情的漫漫長路。每次老獵人在救濟他們時總是含淚祝愿:上蒼保佑,平安無事。
殺生和慈善在老獵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槍是在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以后――應該說那天是他很有福氣的日子。大清早,他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準備要喝一銅碗酥油茶時,突然瞧見兩步之遙對面的草坡上站立著一只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門來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渾身立即涌上來一股清爽的勁頭,絲毫沒有猶豫,就轉身回到帳篷拿來了杈子槍。他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只肥壯的藏羚羊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后沖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里流了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區流傳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時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憐憫打動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雙眼一閉,扳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臥的姿勢,眼里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