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而行覓古韻 余音裊裊仿古詩——學習《望岳》
生(劉愷華):唱《望岳》(用《小城故事》曲)
全體同學笑。
師:為什么選這首曲?
生(劉愷華):覺得它很美。
生(劉廣銳):唱《望岳》(用《三國》曲)
全班同學熱烈鼓掌。
師:多么渾厚的歌聲。為什么選這首曲?
生(劉廣銳):覺得它氣勢雄壯,跟《望岳》很相配。
師:還有理由嗎?
生(劉廣銳):還有一首。
全班同學笑。
師:我問你還有什么選曲的理由?
生(劉廣銳):內容也很相近。
師:幾個同學告訴我們選曲時,要選內容相近、感情相近、節奏差不多的曲子來唱。
剛才劉廣銳天機泄露 ,說還有一首想唱,讓我們洗耳恭聽。
生(劉廣銳):唱《望岳》。(用《蒙古人》曲)
全班同學熱烈鼓掌。
師:男女同學的演唱各具特色。女聲甜美清脆,有一種陰柔之美;男聲高亢渾厚,有一種:
生:齊答“陽剛之美”。(笑)
師:如果一起唱不是剛柔相濟嗎?
生:齊說“一起唱”。
師:好。我們男女生一起唱,跟劉廣銳選曲的標準一樣,張勝藍、賈明、譚達聰為我們推薦了《中國功夫》這支曲。我覺得非常好。全體起立,我們一起唱,頌揚中華民族瑰寶,展示我五班男兒志氣。
師放伴奏磁帶。
學生齊唱《望岳》。
師:同學們都譜了曲。由于時間關系,不能一一來唱,但你們沒唱我也能感受到那種趣味。雖未成曲調卻先有情。
這《望岳》既適合讀又適合唱,同學們想想這是為什么?
生:寫得好,節奏感強。
師:是呀,與其羨慕詩人寫得好,不如自己也露一手。同學們寫作之前,先結合這首詩了解一下古詩詞特點。
學生討論三分鐘,探討古詩詞特點。
生(趙路遙):這首詩共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頸聯要用對仗。
師:趙路遙給我們介紹了豐富的知識。你能說說這首詩中的對仗嗎?
生(趙路遙):詩中“蕩胸生曾云”與“決眥入歸鳥”是對仗的。句式很工整。
生(葉奕詩):這首詩是五言律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
師:嚴格說起來,這首詩是屬于古體詩,不象有些律詩要求那么嚴。
生(湯洋):這首詩押韻。
師:對。韻腳是那些?
生:齊答“了、曉、鳥、小”。
師;寫詩除了注意這些特點之外,還要善于想象。
生:(陳旭喬):寫詩要先描寫景物再抒發感情。
師:對,觀山觀景充滿一種情感,寫詩要充滿感情。下面請同學們互相切磋。
練習寫詩?梢詥蝹寫,也可以一個小組集體創作。
學生寫詩練習五分鐘。
師(巡視、指導):有的同學寫了《望蓮》、《望地王》、《望蓮花山》、《望珠峰》。
師:何燦云的《望蓮》,“朵朵水中蓮,片片荷葉護”。哪個同學來點評一下。
生(李笑也):寫出蓮、荷葉的形狀。
師:寫好了交上來,我們展示一下。
師:展示吳芮的《望月》。
生:齊讀《望月》。
學生笑。
師:展示顏碧文的《望冬》
生:齊讀《望冬》。
師:讀到顏碧文詩中“白雪如春歸”。我就想到了毛澤東的詩句。
生:齊答“飛雪迎春到”。
師:詩句中“如”怎么改會好些?
生(劉志軒):改為“送”好一些。
師:很好。杜甫寫詩是“語不驚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