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 > 古詩文欣賞(精選17篇)

古詩文欣賞

發布時間:2023-08-21

古詩文欣賞(精選17篇)

古詩文欣賞 篇1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偃藗兤毡檎J為“橫”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它好在哪里?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 “橫”字表現出自然、閑適(悠閑)、恬淡的意境。②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恬淡閑適的胸襟和脫俗歸隱的情懷。 

 。ㄆ吣昙壣希 

  1、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1分) 

  2、“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敝械摹昂稀焙汀靶薄倍加玫煤茫垎査鼈兒迷谀睦?(任選一詞作答)(1分) 

  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聯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如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作一簡短賞析。(1分)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1、“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2、本詩尾聯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何處? 

  3、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4、這首詩描寫的主要內容是:               ,流露出了詩人                     情懷。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何處? 

  4、這首詩情景交融,詩中第一句通過寫景,既點明了                    。又暗寫了詩人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關切。詩中還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客觀事物以人的情感,將其人格化,詩人托付          將          寄給朋友,把自己對朋友的慰藉,帶到遙遠的夜郎西。 

  5、詩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的                     

  心情。 

  6、寄情于物是古詩中常見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7、結合全詩,簡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8、這首詩采用的表現手法是: 

  9、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意即描寫景物也是為了抒情。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 

  4、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5、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5、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2、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 

  3、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5、談談你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理解。 

  6、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本詞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人徘徊于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           、           和           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4、從季節、時間的角度看,這首詞寫的是作者           時的生活和心情。 

  5、詞中“                      ,                      ”一聯工整流暢,風韻天然,是深受后人贊賞的名句。 

  6、這首詞中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其中的一個例子,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名句,請分析它好在哪里? 

  8、①、詞人精心選擇了(西墜的夕陽)、(飄落的花瓣)、(重歸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園的詩人) ,構成一組優美的畫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華)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年逝要珍惜)的情懷,這是運用了(以景傳情,情景文融)的表現手法。  

 、凇娘L格上看,這是一首。ㄍ窦s) 詞。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分析這兩句好在哪里?  

  對偶;這一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畫面生動,情感濃郁,寓意深刻,發人深省,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堋⑦@首詩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子:“新”和“舊”的對比,或“去”和“來”的對比  

  好處: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或“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來去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從哪可以看出次詞是懷人之作?(至少寫兩句) 

  7、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古詩,在內容和寫法上都有特點,請加以賞析。 

  8、 如 夢 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本詞的感情基調是: 

  2、這首詞的作者是(人名),詞中表現作者心底歡娛的詞語是,詞中與“誤入”互為照應的是: 

  9、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全詩以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感受。 

  2、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談談你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的理解。  

古詩文欣賞 篇2

  近幾年的中考看,文言文閱讀在考試中所占比例有所調整,以常用詞、翻譯和應用為考查重點。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古詩文閱讀理解:好 事 近(含答案解析),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學們的閱讀、鑒賞、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古詩文閱讀理解:好 事 近 答案

  1.閱讀下面的宋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好 事 近①

  陸 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詞寫于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煉字”和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思維軌跡】作者南宋詞人陸游,大家非常熟悉。本題的考查點在于“煉字”。“煉字”的關鍵在于把握這個字所引領的畫面和情感,緊扣內容和寫法作答。具體答題步驟: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構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點出表現手法)?忌綍r要多讀詩歌,注意增加積累和鑒賞經驗,并掌握這類題的答題技巧,規范答題。

  【參考答案】“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情感。

  【思維軌跡】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大環境和內心小環境,清楚了兩個環境,再套上相應的答題模板,就能很快搞定。

  答題步驟:第一步,聯系背景(注解),調動積累,品讀詩詞,理解內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機整合,準確表述。在組織答案時,要涉及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賞析的區域為下片,要簡述下片的內容;二是指出詞中所體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詩文欣賞 篇3

  漁人背信棄義、不守諾言。

  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好客形成對比,加深了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

  4.針對第二段語句作簡要評注。

  本段駢散結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連貫流暢,精煉有意境!包S發垂髫”又運用借代修辭,增強了語言表現力。

  5.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

  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入手描寫的?請你以“桃花源美在……”領起,寫兩點賞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環境的優美,桃花源美在社會生活寧靜。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于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為的?

  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談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國,你的理想王國是怎樣的?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

 。ㄗ晕易龃穑

  愛蓮說

  1 基礎知識

  2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2 文言詞語

  u 常規詞語

  【蕃(fán)】多。【獨】僅!臼ⅰ看笠幠!居琛课摇!救尽空慈。【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狙棵利惗欢饲f!局病苛ⅰ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為!倦[逸】隱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觉r】少。 【宜】應當。【眾】多。

  u 詞類活用

  【蔓】生枝蔓。【枝】張枝節。【亭亭】聳立的樣子。

  1 閱讀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態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成反義詞

  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成反義詞的是:眾(蕃)。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6.“予獨愛蓮”中的“獨”表現了作者什么態度?

  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

  7.“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現了蓮花什么特點?

  莊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隱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么?

  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古詩文欣賞 篇4

  初中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最大障礙是字詞句的理解。過去的教學中,大多是教師串講,然后對重點字詞進行強調,再讓學生復習鞏固,以之積累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能力。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試著讓學生先獨立譯釋原文,然后由教師統一糾正,其實,這只是串講另一種形式,是讓學生初步理解了原文之后,老師再闡釋或參閱有關譯釋的參考書。這種方式,使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有所提高,但,因為老師串講、闡釋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要達到學生課堂學習理解、鞏固效率達最大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和利用,還是不夠的。由于學生基礎不平衡,學習理解能力的差異性很大,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學,就應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

  在具體教學中,我給學生制定了三步目標:第一步,自己翻譯,疑難字詞句舉手問老師,老師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作個別的指導和闡釋;第二步,譯完的同學,自己參閱相關翻譯資料進行對比,糾正翻譯中的錯誤,或發現其中存在的疑惑,請教老師,一同探討;第三步,熟讀背誦并練習默寫,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加深印象,鞏固學習效果。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例如,《傷仲永》、《木蘭詩》、《孫權勸學》、《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等的教學,一般在一兩個課時內,學生都能基本掌握,顯然,減輕了他們在課外復習所用的時間,充分發揮了課堂學習效果。

  在此基礎上,教師把學生課堂提問中疑難較多的字詞句歸納起來,組織學生進行鞏固性復習,然后引入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寫作特色、思路線索等其他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就有了深化提高的基礎,不會顯得云里霧里地架空理解和死記硬背,深化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古詩文欣賞 篇5

  廣州市海珠區藍天中學  朱  翠

  古詩文洋溢著中國文字的魅力,充滿著古人的智慧和豐富的情感。我是一個語文教師,我喜歡這些雖古猶新的文字,在教學時我把這種偏愛不由自主地傳染給學生,如果學生能跟我一起體驗古人曾經歷的生活、思想和喜怒哀樂等等,然后恍然大悟:古人原來也有跟我們一樣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我覺得古詩文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在古詩文教學實踐中有一個最大的體會,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教學原則,那就是:一定要揭開古詩文的神秘面紗,使學生覺得古人離我們很近,他們的思想、情感就活在他們的文字中,這樣才能培養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達到活學活用古詩文,進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我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始終在實踐我的這項原則,我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在培養古詩文朗讀能力時,注重整體朗讀,讀出古詩文的內在意義節奏,避免念經式誦讀;有時用投入角色加深理解的方法來幫助朗讀。

  例如在《晏子故事》教學時,先給幾分鐘學生在小組內自學,了解大意。然后師生一起討論原文該按怎樣的節奏讀。(晏子見楚王,楚王問:“齊/無人耶?”晏子對答:“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楚王說:“然則/子/何為使乎?”晏子對答:“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然后請兩名學生按剛才討論的朗讀節奏對一遍話。

  再請另兩名領悟力較強的學生用現代語言創造比較生活化的對話讀出來或

  演出來,要求配合語氣和表情: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傲慢地)問:“齊無人耶?”

  晏子(自尊地)對答:“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楚王(不屑地)說:“然則子何為使乎?”

  晏子(從容,綿里藏鋒)對答:“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有了這些感知后學生很自然地讀出其朗讀節奏,也很容易在朗讀中加深理解了原文。

  在《《世說新語》兩則》《曹劌論戰》《隆中對》等文的教學時均可采用讀讀演演的方法達到投入誦讀的效果,總之古詩文課堂教學要整體感知,培養語感,不必急于求成地去講解文意。

  二、古詩文字詞和文意的教學避免過于平板枯燥。

  在開始一篇新古文的教學時,注重疏通文意,盡量不強求字句直譯,能講出大

  意即可。在初學一篇較難的古文時,可以讓學生一人一句輪流講大意,當遇障礙

  時可自己選擇同學來幫助自己,這樣輕松而不單調地串講文意,使課堂上學生講

  起文意時有成就感,而不是挫敗感。

  對需要落實的文言重點字詞,如果孤立地由老師來講,學生會覺得很悶,可以

  采取2-3人小組看注解、查資料自學,小組解決不了的提出質疑、師生共同解決的方式;也可以在疏通句意的過程中,反問學生某個意思是原文哪個字詞體現出來的,使古今字詞通暢鮮活起來。

  即使是講文言字詞、作語言積累時,也注重古詩文與現代漢語千絲萬縷的聯系,

  教活古詩文,避免使之成為深奧得讓人望而卻步的古董。例如古單音詞今天常用

  雙音詞表示,為了使學生理解文言字詞,可教學生“組詞法”,如:學而時習(溫

  習)之,逝(流逝)者如斯,使人索(搜索—尋找)扁鵲,蓋以誘(引誘)敵,

  乃悟(領悟)前狼假寐。

  成語是文言的化石,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口技》“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時”的“名”(說出)時,便聯系“莫名其妙”;在講“益”(更加)時提到“精益求精”;講“聞”(聽說)時聯系“耳聞目睹”;講“瞑”時,提到“死不瞑目”。

  還有一些典故和歷史故事創造了中華民族豐富的語言寶庫,把歷史的鏡頭拉近一點,適當講一些,學生也會饒有興趣,如杜牧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為加深理解,可以講講三國周瑜和二喬的故事。

  三、課堂提問設計應注重啟發學生學習或質疑古人的思想和行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使之能在自己的學習、寫作、甚至生活中去活學活用古詩文。避免使學生視之為朽木,厭棄它,或視之為負擔,僅為應試而學它。

  例如學完《論語》,可以逆向提問,加深理解:一個人在別人不了解他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配稱為君子嗎?那么,怎樣才配稱為君子呢?(引導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認為學習有三種狀態,最佳的狀態是癡迷——像畫家在作畫中找到樂趣,像音樂家在音樂中忘我陶醉,這句話孔子怎么說?(引導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又如學《核舟記》,可以抓住一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價值的思維點來組織學生探究:1、用散文式的語言描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2、雕刻者刻畫東坡三人的神情態度是想表現他們什么樣的人生態度?我們知道的古代哪些文學家、詩人在人生逆境時仍能保持豁達的胸懷?3、舟尾“臥著的楫”又表現了什么?

  又如學古詩詞時,嘗試從生活出發來提問:登上高山之巔,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抒懷?朋友失落,你最想用李白的哪句詩勸他?很多同學喜歡旅游,去西北,你將領略到哪些詩句的意境,去江南,你將領略到哪些詩句的意境?也可由人生哲理出發來提問:古代詩人晏殊感嘆時光的流逝的名句是什么?這句未免消極,蘇軾卻有積極的人生觀,是哪一名句?你喜歡他們兩人中的哪一句?

  四、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之與古人發生共鳴,從而產生親切感和學習的興趣。這實際上對老師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對課文能進行再創造,或者有一個再創造的思路,由學生來填充創造的空間。

  例如《論語》教學時,,可以由學生創造一個能套用《論語》中名句的情境,或想象孔子在發生一件什么事后拿那些話教育弟子的情境。

  《木蘭詩》教學時,我是用我的個性化語言把教學過程 變成一種帶動學生的個性體驗,我的目標是喚起木蘭在學生心中的英雄形象和美好的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古典文學審美積淀。例如:※木蘭百戰建功,凱旋歸來,天子召見她,還有她的伙伴,天子坐在舉行大典的朝堂上干什么?(舉行慶功大典)那種盛況可以用李白詩句“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為證。這么多立功將士中,木蘭的功勞最大,從哪里看出?(賞賜百千強)看來在天子心中,木蘭已成為出類拔萃的戰斗英雄。木蘭對于功勛、賞賜是什么態度?沒有欣喜若狂,沒有居功自傲,反而非常平靜,她的愿望是什么?這可以看出木蘭的什么?(木蘭依然有純真美好的情感)請兩名同學想象表演木蘭與可汗的對話!咎m回鄉一路所見所聞所感沒寫,請同學們想象。(故鄉的山水經過戰亂,一片蒼涼,木蘭怎么想,怎么做……有學生想象木蘭把可汗賞賜的財物拿來救濟鄉里,這更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家人聽說木蘭回來,成了戰功赫赫的大英雄,他們當然非常高興,父母到外城迎接,為什么?阿姊“理紅妝”為什么?小弟“向豬羊”為什么?這些寫出了什么氣氛?木蘭一到家,是一副天真活潑的女兒情態,請同學們想象這位平民英雄的情態。家人親熱地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他們會不會問木蘭得了多少賞金?木蘭去拜訪伙伴,伙伴們表現怎樣?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在戰士們心目中,木蘭確實是出類拔萃的戰斗英雄)

  又如《寓言四則》教學時,我的方法是:提前布置學生預習,每人改寫一則寓言成現代故事,發揮聯想和想象,補充對話,自編臺詞,力求寫得生動活潑;提前把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布置每個小組準備表演。我的課堂設計分四步走:1、請學生朗讀課文,能讀流暢,給以鼓勵。2、各小組表演(評出最佳表演獎和最佳演員)。3、各小組討論研究四則寓言的寓意。4、各小組討論四則寓言的新解,說說生活中所見所聞同類事例,理解它們的現實意義。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出現了優秀的改編臺詞,如:南郭先生到齊宣王面前自薦,說:“我八歲開始吹竽,我別的都不會,就會吹竽,我保證把最好的音樂獻給大王您聽!”又如演《塞翁失馬》的小組增加表演了差役抓壯丁的情節,很生動,其實是從以前學過的《石壕吏》得到啟示并加以創造的。

  又如講《過故人莊》《游山西村》《歸園田居》等詩詞時,我試圖把詩詞內容串講成一個個故事,讓學生走入故事中來學習,如《游山西村》:陸游年老了,有愛國之志無法實現,決定去鄉村走走。他決定到山西村朋友家做客,村民們都很熱情,從哪一句看出?回憶來時尋找村莊的不易和沿途感受,覺得很美,從哪一句看出?與官場、都市繁華大相徑庭,村里的民風淳樸,從哪一句看出?要告別了,對朋友的告別語毫不客氣,說以后說不定哪天夜晚來敲你家的門,這是為什么?詩人陸游,為什么不干脆像陶淵明那樣留在鄉村生活呢?

  五、嘗試用特殊手段幫助教學效果的實現,使學生在各類語文活動中被古詩文的魅力所征服。這些特殊手段例如:

  1、課堂再現或創造表演,如《論語》、《寓言四則》、《唐雎不辱使命》;

  2、師生同背古詩文,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老師背下來,對要求學生背誦有說服力;

  3、以畫配詩文或用語言展開文字想象,如“帶月荷鋤歸”、“綠楊陰里白沙堤”、“桃花源”美景等;

  4、課堂講故事,如《狼》;課堂小辯論,如《愚公移山》;

  5、改編古詩詞為現代詩歌,如梁嘉欣同學改寫的《天凈沙•秋思》:太陽的余輝,殘留著凄慘的淡紅/枯藤緊緊地纏繞著,那株垂危的老樹/烏鴉歸巢棲息,不時發出幾陣凄涼的歌聲,像是同情,像是譏笑:游子,你的家呢?/溪水在橋底下潺潺流過,滋潤了我的心田/伴隨著幾處溫馨人家,不時飄出縷縷炊煙,夾帶著飯香/我騎著一匹瘦馬,孤獨一人走在古道上/秋風蕭瑟,宛如一首凄美絕句,吟在心中/夕陽緩緩下降,何處是西,何處是家/濃濃的思鄉愁,浪子在天涯。

  6、創造性改寫、續寫,如《木蘭詩》學后要求寫1500字,學生對木蘭離家前的豪情和柔情、在路上的復雜心情、在朝堂上對天子的慷慨陳詞等細節的想象豐富起來,鍛煉了創造力;

  7、活學活用古詩文競賽(題目可從學生中征集);

  8、搜集活動——搜集報紙媒體中的出自古詩文的精彩語句;

  9、利用長假期背誦古詩詞,在開學初趁熱打鐵,開展背誦比賽;

  10、開展對聯大賽或搜集本地名勝中的對聯活動;

  11、還有一次借中秋節之際,我嘗試進行古絕句、律詩創作比賽,并在年級墻報中展出。我的學生創作中不乏佳作,最重要的是師生在商量、修改的過程中,學生在錘煉字句及立意方面有了些感悟。如:《秋思》(吳嘉歡同學)

  一井汪水(建議改為一輪玉盤)懸夜幕,暖意綿綿遍千戶。

  不知嫦娥樂與否?唯待夢中共歡聚。

  《無月歌》(陳夢瑜同學)

  萬代千秋柳梢逢,海角天涯黃昏逅。

  愿君莫惜秦時月,俯首低頭共人間(建議改為更待今朝書中游)。

  《中秋盼長大》(黎嘉良同學)

  中秋有酒空對月,說(建議改嘆)我年少不能飲。

  試問要待幾年后,才能與君三百杯。

  《中秋雜想》(譚藝韻同學)

  幼年渴念歡佳節,今辰看作平常夜。

  明月是否變了樣,只是心境(建議改此時)已漠然。

  《明月夜》(何艷丹同學)

  望月思華年,追憶成哀思。

  月滿星輝時,此愁可變遷?(建議依次改句序為3214)

  《中秋》(歐光宇同學)

 。]改,對化用古詩、引用廣州民謠曲名和廣州老字號給予鼓勵)

  中秋時節月光光(廣州民謠曲名),路上行人向天望。

  借問月餅何處有,路人遙指蓮香樓(廣州老字號)。

 。ㄗⅲ阂陨纤∽髌肪鲎员拘2004屆初中畢業生的筆下)

  一個真正的現代人,應當繼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撐起精神的大

  廈。二十一世紀,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廣州的學生,已不自覺地接受西方文化、港臺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日漸產生疏離和淡漠,語文教師如果生硬地傳授古詩文知識,只會引起學生學古詩文的恐懼,但是,如果是一種自然的輸入,學生又怎么會拒絕自己的本土文化呢?古詩文是一種芬芳的精神食糧,語文教師如果善用,將會澤被后世。以上我所作的一些小嘗試是有限的,希望同身在課堂的語文教師們一起探索更多更佳的方法。

古詩文欣賞 篇6

  說明:1、加粗語句為必背名句。2、加下劃線的是成語。

  一、《論語十則》

  1、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2、  學習態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扁鵲見蔡桓公》:諱疾忌醫

  三、《樂羊子妻》

  1、  說明為人必須潔身自愛,不能貪財好利: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2、  說明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持之以恒:

  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四、《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實寫,平淡,耕種情況)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虛寫,幽美,月夜歸耕圖)

  道狹草且長,夕露沾我衣。(實寫,平淡,歸途情況)

  衣濕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虛寫,愿望,強調不要在污濁德顯示世界中失去自我)

  五、《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名句:清幽恬靜的山村風光,從近到遠)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六、《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名句:以動物寫西湖早春風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名句:以植物寫西湖早春風光)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七、《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庭院中環境,簡樸、清凈、勤快)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名句:周圍的自然環境,擬人,山水有情)

  八、《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豐收年景,農民好客)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折多變的景色,名句,富含哲理)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春社日前夕的熱鬧)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虛寫,抒發戀戀不舍之情)

  九、《為學》  彭端淑

  中心論點,強調主觀努力對學習的作用: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十、《木蘭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夸張,寫木蘭矯健身姿,萬里迢迢遠赴邊關)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邊塞夜景,突出戰斗前的緊張氣氛)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贊美木蘭女扮男裝的謹慎、機敏)

  十一、《觀滄!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實寫:秋風呼嘯、驚濤拍岸之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名句:虛寫,奇特的想象,表現詩人博大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十二、《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名句:寫景,壯闊景象,展望歸鄉之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名句:即景抒情,新舊年的交替,引發思鄉之情)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十三、《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湯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細望之景,蘊藏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名句:表達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十四、《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十五、《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清幽恬靜的山村盛夏月夜圖)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描寫豐年景象,抒發豐收的喜悅之情)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第一冊通假字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        《論語十則》

  2   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論語十則》

  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             《論語十則》

  4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同“旋”,回轉、掉轉   《扁鵲見蔡桓公》

  5   湯熨之所及也                “湯”同“燙”,用熱水焐     《扁鵲見蔡桓公》

  6   火齊之所及也                “齊”同“劑”              《扁鵲見蔡桓公》

  7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

  8   日知其所亡                  “亡”同“無”              《樂羊子妻》

  9   屏棄而不用                  “屏”通“摒”              《為學》

  10  對鏡帖花黃                  “帖”同“貼”              《木蘭辭》

  11  出門看火伴                  “火”同“伙”              《木蘭辭》

  12  但手熟爾                    “爾”同“耳”,相當于“罷了” 《賣油翁》

  13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爭”通“怎”              《如夢令》

  14  路轉溪頭忽見                “見”通“現”              《西江月》

古詩文欣賞 篇7

  古詩文默寫

  一、直接性默寫

  1、沉舟側畔千帆過,(                   )。  2、(                  ),銅雀春深鎖二喬。3、天街小雨潤如酥,(             )4、(                 ),零丁洋里嘆零丁。

  5、(               ,            ),此事古難全。6、采菊東籬下,(                   )

  7、長風破浪會有時,(              )。8、安得廣廈千萬間,(                         )

  9、興,百姓苦;(                 )10、風煙俱凈,(            )1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             )。(             ),(       )。1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                )。13、好讀書,(            )

  14、黔婁之妻有言:“(            ,         )。15、策之不以其道,(                 ,               )16、問君何能爾?(               )17、(             ),將登太行雪滿山。18、瀚海闌干百丈冰,(              )。19、忽如一夜春風來,(                )20、但愿人長久,(              )。21、落紅不是無情物,(              )。22、海內存知己,(             。)23、(                  ),舉杯消愁愁更愁。24、春蠶到死絲方盡,(                        )。25、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26、(                      ),自緣身在最高層。

  27、潭中魚可百許頭,(                                          )。似與游者相樂。

  28、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               ),(              )。

  29、不以物喜,(                    )30、(                  ),后天下之樂而樂。

  31(                ),松柏有本性。32、(                  ),談笑無還期。

  33、(                    ),坐看云起時。

  34、明月樓高休獨倚,(                    ),(                    )。

  三、理解性默寫

  1、《登飛來峰》中,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

  2、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發揮了神奇的想象,描繪了一副美麗的雪景圖。詩中將北風比作春風,將雪花比作梨花的詩句是:(                              )

  3、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岳陽樓記》中表現文章主旨及古代仁人志士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

  4、《醉翁亭記》中(                          )兩句生動寫出了山間朝明暮暗的美景。

  5、《醉翁亭記》一文中描寫春夏景象的兩句是:(                                  )

  6、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四、運用性默寫

  1、青少年要像李白在《行路難》一詩中所說的那樣(                         ),充滿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2、中秋晚會,演出接近尾聲,男主持人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迸鞒秩私又钋榈刈T浮埃                                 )。”(用古詩詞中詠中秋月的千古名句)

  3、某中學的伍老師帶病堅守在三尺講臺,直到倒下。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李商隱《無題》中詩句“(                                     )!钡恼鎸崒懻铡

  4、XX年11月美國總統布什訪華,總理引用王安石《登飛來峰》一詩中的(                                  )。來比喻中美關系應該高瞻遠矚,妥善處理分歧。

  5、新時代的中學生應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種“(              ),(                )!钡男膽B。

  五、主題性默寫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陽樓記》“(                         ),(                         )!钡恼伪ж;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龔自珍筆下的“(               ),(                     )。”的奉獻精神。

  文言文字詞積累

  一、通假字。  給通假字注音并解釋。

  1蟬則千轉不窮(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窺谷忘反(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盡其材(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_______通______:

  4才美不外見(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真無馬邪?(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支僵勁不能動(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舍生皆被綺繡(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8百廢具興(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9屬予作文以記之(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1

  0玉盤珍羞直萬錢(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實詞_

  練習冊、課本的注釋和課后練習中解釋加點字詞都是很重要的內容,結合句子掌握意思。

 。ㄒ唬 一詞多義

  許1、一百許里(          )2、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3、曳屋許許聲(          )

  盡1、一食或盡粟一石(          )2、食之不能盡其材(          )

  策1執策而臨之(          )2、策之不以其道(          )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不知馬也(          )3、(          )

  能1、雖有千里之能(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食1、一食或盡粟一石(          )2、食馬者(          )3、食不飽(          )

  因1、余因得遍觀群書(          )2、因勢像形(          )

  雖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游人雖未盛(          )

  復1、不敢出一言以復(          )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

  益1、益慕圣賢之道(          )2、開卷有益(          )

  乃1、久而乃和(          )2、乃重修岳陽樓(          )3乃不知有漢(          )

  故1、故余雖愚(          )2、故使人問之(          )

  可1、潭中魚可百許頭(          )2、明滅可見(          )

  (二) 古今異義

  1幾欲先走 走:古義(             )今義(             )

  2屬予作文以記之  作文:古義(             )今義(             )

  3而或長煙一空  或:古義(             )今義(             )

  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嘗:古義(             )今義(             )

  5是進亦憂退亦憂  是:古義(             )今義(             )

  6主人日再食 再:古義(             )今義(             )

古詩文欣賞 篇8

  《雨過山村》是詩人王建的作品。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雨過山村》閱讀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雨過山村》閱讀題

  17、詩的一、二兩句,寫出了山村怎樣的特點?(2分)

  18、古典詩詞講究煉字,末句中的“閑”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2分)

  17、寧靜幽美(或:曲徑通幽、自然愜意)

  18、妙在它不從正面著墨,而從側面落筆,以“梔子花”的“閑”來反襯人們的“忙”,巧作對照,情趣盎然(或: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蠶婦們去后庭中梔子花的閑適自在)。

 、旁娭星皟删鋵懗隽擞旰笊酱逶鯓拥木拔锾攸c?(5分)

  答:細雨蒙蒙,幾家雞鳴,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橋簡樸,這些都寫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靜與和諧優美的特點。(共5分,答到“細雨蒙蒙,幾家雞鳴,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橋簡樸”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靜”或“和諧優美”的得3分;不夠完整、準確的酌情扣分)

 、圃娙耸窃鯓颖憩F農忙氣氛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 詩人一方面從正面以“婦姑相喚浴蠶”來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從側面落筆,借梔子花的“閑”,襯出家忙的氣氛。(共4分,圍繞“婦姑相喚浴蠶”和“閑”進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圍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據要求酌情給分)

  3、你認為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個字?請指出來,并結合全詩進行分析。

  【解析】 此處為襯托手法,以”閑”襯”忙”,饒有情趣。

  【答案】 ”閑”是本詩的詩眼。全詩描寫山村靜幽和諧而又繁忙和充滿生氣的農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婦和姑也相約去”浴蠶”,可以想見,男人們更是早就到田間耕作去了,全家沒有閑人;可是作者偏要著一”閑”字,用”中庭梔子花”之”閑”來襯托農家之忙,饒有情趣。

  閱讀練習一

  4、品讀此詩前兩句,說說山村有什么樣的特點?作者用哪些意象寫出這些特點的?(3 分)

  特點:幽靜、優美、和諧。(1 分,答出幽靜即可)意象:雨中的雞鳴、農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橋。(2 分,對三個得1分)(共3分)

  5、根據對全詩的理解,你認為哪個字是全詩的“詩眼”,并簡要陳述你的理由。(4 分)

  “閑”。(1分)運用了反襯手法,以閑襯忙,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靜氣氛。(手法1 分,分析1分。)寫出了仲春時節農事繁忙的景象,充滿了歡快的勞動生活氣息。(1分)(共4分)

  4.請閱讀鑒賞這首詩,簡要分析詩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景(3分)

  5.其中哪一句最突出表現了這種趣味氣息?為什么?(5分)

  《雨過山村》閱讀練習二:

 、偈拙潼c明山村的獨特風味,顯示出山村 幽靜 的特點。

  ②次句顯示出山居之“深”,作者是如何體驗山行的趣味的?

  答:小雨之中,詩人沿著村間小路緩步而行,路旁茂林修竹,青蔥可愛;一條小溪攔路,正愁無以為渡,猛抬頭,“路轉溪橋忽見”。

 、鄣谌滢D而寫 村中蠶事。

 、芴锛疑匍e月,請賞析詩中一個“閑”字的妙處:

  答: 閑著的是“庭中梔子花”,人呢?無一個閑,都忙著,忙得有聲,忙得有勁,忙得生機盎然。

  譯文:

  雨中有一兩戶人家傳來雞鳴,

  小溪兩邊長滿翠竹,鄉村的小路越過小溪,木板橋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婦和婆婆相互呼喚去浸洗蠶子,

  庭院中的梔子花閑著無人欣賞。

古詩文欣賞 篇9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

  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

 。1) “一字不差”。 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3)若是選默,就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最好不要多默。

  2.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  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

  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  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第二步】  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

  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ㄗ⒁猓翰煌愋皖}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

  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  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彪x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懷親或羈

  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 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 南浦(送別之地), 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 或戀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 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睬閻垲悾荷彛ㄒ敉皯z”表達愛情), 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 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操),

 、幢轭悾何嗤ㄏ笳鞅瘺觯 烏鴉(衰敗荒涼), 杜鵑鳥或子規(象征凄涼哀傷或

  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 猿(悲傷)。

  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

  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 生機勃勃, 富麗堂皇 ,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虛幻飄渺 凄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

  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

  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沁吶鲬鹪姡夯蚴銓憟髧⒐阎;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

  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攘b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

  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伤蛣e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侍飯@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

  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涕|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 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 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 運用修辭手法:比喻 對比 夸張 比擬)(高考?迹┙璐 雙關 反問 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  對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高考?迹┫笳、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 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 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  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 對比 夸張 比擬  借代 雙關 反問 設問、反問、反語;

 、  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  對比   渲染  烘 托  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

  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后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迹┻^渡, 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 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瘎訛殪o或化靜為動。  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煉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著眼于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

  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 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變式問: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么?

  ▲詩歌鑒賞選擇題常見設誤方法:(從北京上海試題來看,要做好考選擇題的準備)

  1.語言語風類錯誤:或故意譯錯實詞虛詞;或對詩歌的語言風格判斷錯誤。

  2.意境意象類錯誤:對詩歌的意象的含義判斷錯誤;或對意境的概括錯誤。

  3.技巧手法類錯誤:對詩歌運用的寫作技巧的類型或作用判斷錯誤。

  4.思想情感類錯誤:拔高情感(對詩歌中描寫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種光圈);或轉移情感。

  5.觀點內容類錯誤:擴大范圍(把一個作家的某一具體作品風格用其整體作品風格來代替)。(設置錯誤的方法有:擴大,錯位,拔高,硬套,兼用等)  

古詩文欣賞 篇10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下面是采薇閱讀答案,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閱讀題:

  16.對這首詩中詞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點明出征時是春天。“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似乎是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說歸來時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遲遲”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來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

  17.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詩運用了起興的手法。

  B.前四句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時和歸途中所見的不同景色對比,寫出了內心的傷悲。

  C.這首詩寫的是戍邊戰士在歸途中的心情,通過詩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戍邊時的苦況,對從軍生活的厭倦,及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戀。

  D.“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兩句是直接描寫,最后兩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特點。

  《采薇》參考答案:

  16、B(“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17、A(這首詩沒有運用起興的手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直接敘述,而非對他物的描繪。)

  《采薇》賞析:

  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寫起。前三章為一層,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首句以采薇起興,但興中兼賦。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饑。所以這隨手拈來的起興之句,是口頭語眼前景,反映了戍邊士卒的生活苦況。邊關士卒的“采薇”,與家鄉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僅艱苦,而且漫長。 “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怎能不“憂心烈烈”。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呢?后四句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為戰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為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稘h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云云。”這可視為《采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這樣,一方面是懷鄉情結,另一方面是戰斗意識。前三章的前后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其實,這也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只是思歸的個人情和戰斗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斗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著圍繞戰車描寫了兩個戰斗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斗;“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后,由戰斗場面又寫到將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為玁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睹颉犯鶕@兩章對軍旅生活的描寫,認為《采薇》是“遣戍役”、勸將士之詩。這與詩意不符。從全詩表現的矛盾情感看,這位戍卒既戀家也識大局,似乎不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因此,在漫長的歸途上追憶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戰斗生活,是極自然的。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蛟S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傷悲”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 “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于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饑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李頻《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綜觀全詩,《采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將士的戰斗之情,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爭沖突退隱為背景,將從屬于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上分離出來,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恫赊薄,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顏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等。

古詩文欣賞 篇11

  第一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一 詩歌賞析

  第1課時 鑒賞詩歌的形象與思想感情

  第2課時 鑒賞詩歌的語言與表達技巧

  第3課時 對照式鑒賞

  第4課時 作文突破一 審題

  專題二 文言文閱讀

  第5課時 文言斷句

  第6課時 文言翻譯

  第7課時 散文類閱讀

  第8課時 史傳類閱讀

  第9課時 作文突破二 點題

  專題一 詩歌賞析

  考情分析

  湖南近三年高考詩詞考點分析一覽表

  年份 體裁 考查內容 考查角度

  朝代 作者 詩題 

   絕句

  和詞 宋、金 秦觀

  元好問 《三月晦

  日偶題》

  《點絳唇》 1.鑒賞詩歌思想內容。

  2.鑒賞詩歌表達技巧。

   詞 宋 陸游 《好事近》 1.理解詩歌語言、表達技巧。

  2.理解詩歌思想情感。

   絕句 元末

  明初 高啟 《春暮西園》 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或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等,任選一個角度。

  命題特點

  1.從時代看,以唐宋為主,可能涉及明清等。

  2.從作者看,多為名家,也重視非名家的名作。值得說明的是對名家的考查多為其非名作。

  3.律詩絕句為首選,且律詩、絕句是考查的主體,也兼及詞、古體詩。從題材看,寫景、抒懷、羈旅、送別、慨世、詠物、哲理為選材重點。

  4.XX年前比較注重兩首詩詞的比較閱讀鑒賞,從XX年才轉為單首詩詞的考查。從題型看,全為鑒賞、評價、分析的主觀題。XX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可能仍將是分點設置,一首詩擬2道小題,一個題側重于考查局部(手法、關鍵詞、情感等),另一個題著眼于幾個方面的綜合。

  5.復習范圍上應以詩為主,詞、曲次之;XX年的高考,必須注重詩歌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表達技巧的復習,在盡可能大的范圍里,選擇那些語言優美、意蘊豐富、愛國情懷、離別思念的詩篇來提升應考能力。

  第1課時 鑒賞詩歌的形象與思想感情

  典例導練

 。1)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賞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瑯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及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對于第一問,詩歌描繪的畫面,可以通過對四句詩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難度不大。第二問,考查詩歌表現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該詩不同于一般的貶謫詩,曾自號“醉翁”的歐陽修并沒有耿耿于懷,怨天尤人,郁郁寡歡,而是寄情于山水,悠然自樂。

  第1課時 │ 典例導練

  具體答題時,考生不但要細讀詩歌,慢慢咀嚼,抓住“蛛絲馬跡”,設身處地,合理推斷,留意注釋中是否有時局背景的介紹,了解詩人的境遇、主觀志向,做到知人論世;還應根據平時積累,進行綜合思考,大膽推斷,謹慎求證。對于本題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釋中說“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內)期間”,就簡單地判斷該詩表達的是郁悶傷感的情懷。出現錯誤的原因,一是沒有認真解讀詩歌,二是沒有利用初中教材中《醉翁亭記》所接觸過的相關知識。

 。2)

  【答案】 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題干已經明示“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考生答題時,就要分別指出三、四句中的實寫、虛寫內容,并簡要回答出虛實結合所起到的具體作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等,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2 [•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11分)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M紆:旋繞曲折。

 。1)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鑒賞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這首詩是一首懷古詩,追懷秦朝,詩人通過描寫荒涼的景物來表達這種懷古傷今之情。首聯直言“荒郊”“消魂”便透視出了這種情愫,頷聯中“春草盡”、“古碑存”便進一步觸發了詩人對秦朝的懷念,頸聯進一步的景物描寫更是渲染了荒涼氣氛,尾聯表明強秦已不再,只有黃沙漫漫,不堪回首,使詩人想到了當今的唐王朝,國事衰微,那是一種怎樣的傷感之情呢!

  第1課時 │ 典例導練

 。2)

  【答案】 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寫哀景抒哀情。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考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首詩的情景關系處理是很自然和清晰的,作者由眼前實景引發了詩人的懷古傷感之情;而且在充沛的景物描寫之中又寄寓了作者無盡的傷感之情;并且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是一種哀景,而抒發的也是一種哀情,這顯然是一種以哀景寫哀情的手法。

  點撥提升

  一、鑒賞詩歌形象

  高考考查鑒賞詩歌形象一般有兩大類別:一是鑒賞人物形象;一是自然景物形象,既包括多種景物綜合描繪,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類,也包括單一景物的刻畫,即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一類。

  鑒賞人物形象的幾種方法。

 。ㄒ唬⿵娜宋锉旧淼拿鑼懭胧,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畫,詩歌也不例外。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等等。詩歌往往通過精當的描寫,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ǘ⿵膶Ρ群嫱兄衼砝斫馊宋镄蜗,即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具有間接性,可以避免鏡頭過多對準描寫主體,和正面描寫相結合,可以使詩歌虛實相生,拓展意境和想象的空間,可以使人物搖曳多姿。側面描寫或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的反應來表現此人,或用其他人物的對比,使所刻畫的對象更為鮮明,更為突出。側面描寫對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須慎加選擇,要選擇確能起烘托作用或產生對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無明顯特點的事物。

 。ㄈ┘毠澲幸娋。此外,人物形象的分析離不開對其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等因素的考慮,即古人說的“知人論世”。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這些作者絕大多數在課本中出現過,是考生比較熟悉的。雖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創風格的。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對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詩歌內容中揣摩其寫作背景,更多的時候,出題者會在詩詞后附注釋給我們以暗示。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詩人感情的載體,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主觀的感情形象,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

  基本方法是先找出詩句描寫的客觀物象,即詩中寫了哪些具體的景和物;然后抓關鍵詞(主要是各種修飾語或特殊句式)分析物象的特點(聲、色、形、態、味、香等),注意寫景的角度(上、下、高、低、遠、近、俯、仰等)以及表現手法(點面結合、動靜結合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等);其次要注意各種物象的關系(主次、對比、意象的組合等)。

  不管哪種類型,都必須先認真分析詩歌具體描述的形象,抓住其特點,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脫離了對具體形象的分析,架空了來談論詩歌形象是毫無意義的,其結果就是泛泛而談,千人一面,千面一孔。

  二、體悟思想感情

  (一)整體把握,分清類型。我們在閱讀和分析時,一定要從把握詩歌的整體入手,即主要寫了哪些景象,景象的總體特征是怎樣的,作者感情的基本傾向等,既要深入體會,又要宏觀把握。

  古代詩歌從其取材范圍、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九種類型。一是送別類。一般根據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的多是離愁別緒,依戀不舍。二是懷古類。有兩種基本類型:一類是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另一類是通過贊揚古人建功立業的事跡,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同時委婉地對現實進行批評。三是邊塞類與思鄉類。

  邊塞詩大都以描寫戰爭為主題,或表現戰士們奮勇殺敵,或揭露戰爭的殘酷性;而思鄉詩則往往反映人們厭倦戰爭,渴望與親人團圓,渴望安寧的平靜生活。四是閨怨類。分兩小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另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五是借景抒情類和詠物言志類。借景抒情類通過描寫景物,抒發自己的憂愁哀思或遠大抱負;詠物言志類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贊揚,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

  如果我們能確定詩歌屬于什么類型,就非常有利于準確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所表達的感情。

  (二)研讀題目,知人論世。詩歌題目通常涵蓋了作品的主要內容,否則就有文不對題的弊病。研讀詩歌的題目,就能大致推斷它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詩言志,歌詠言。”一切優秀的詩歌作品,都應是時代的產物;一切優秀的詩人,都應該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豐富的社會和時代精神。同時,任何作品都會不同程度地烙上作者個人人生經歷的印記。因此,鑒賞時要顧及作者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時代背景,這才可以較確鑿地思考作品的意旨,評價作者的思想態度,進而深思“義理”。

 。ㄈ┳プ∫庀,體味意境。在古代詩歌中,有些意象其意義指向比較明確,而且有比較特定的內涵。如“羌笛”本義是羌族人吹的一種樂器,曲調哀怨,多含思念;后來就用“羌笛、竹笛、羌管”來作思鄉的代名詞。掌握常見意象的基本內涵,是有助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的。

  詩歌中的意象不是純客觀自然的,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客觀自然和諧統一的產物,即作品的意境。鑒賞古詩,就應當深入作品的意境中去,理解詩人是如何借助抒情客體來表現自己鮮明的個性色彩的,表現了自己的愛與憎、痛苦與歡樂、希望與追求等。

 。ㄋ模┲匾曌⑨,關照尾聯。詩歌的語言和內容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有時出于表情達意的需要,常常運用典故等,這無疑增加了理解的難度,為此,給出一定的注釋是很有必要的。注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到幾十個字,卻是命題者給考生的暗示:介紹寫作背景,那是暗示思想內容或現實意義;介紹相關詩句,那是暗示用典或其意境;介紹作者,那是暗示詩人的寫作風格,等等。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詩歌中的尾聯常常是表達作者感情和觀點的句子,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慨嘆古今,或冀望未來。

  易錯提示

 。ㄒ唬┮宰g代析,沒有鑒賞。鑒賞離不開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鑒賞,因此鑒賞詩歌時往往有詮釋一下詩句內容的必要,但是這種詮釋只是鑒賞的前提,而不是鑒賞本身。回答時如果只是對詩句作簡單的翻譯,沒有根據題干的要求進行闡述,顯然不符合鑒賞題的要求!耙宰g代析”的結果是沒有賞析。

 。ǘ└≡诒砻,缺乏分析。有的考生的答案表面上似乎該答的都已經一網打盡,無一遺漏了。按說該萬無一失了,其實不然。如果是回答像“怎樣表現”一類的題目,能將詩歌中用以表現的意象等答全是必要的,但它的重點在“怎樣”,也即藝術技巧。考生如果只是將意象當作一個個例子,用來證明自己的某些觀點,缺少結合詩句本身的分析,將導致觀點與例子之間只是一種水與油的關系,觀點脫離詩句本身,詩句成了觀點的外衣,停留在“觀點”加“例子”的層面上,不能體現詩句蘊含的思想內容,沒有分析出“意象”的寓意,更沒有分析這樣表現的藝術技巧。

 。ㄈ┩纳x,任意發揮。詩歌中的詞語往往具有多義性的特點。不少考生在答題時不領會具體語言環境,常常用詞的基本義替代詞的語境義,望文生義、牽強附會,以致誤入歧途。如由“春”想到“萬物復蘇”,想到“希望”,想到“熱愛生活”,就是典型的以基本義替代語境義的錯誤。不少考生在答題時拋開詩歌的思想內容大談自己的感想,結果離題萬里。這種任意發揮的答案,無視詩歌鑒賞的根本前提是“鑒”,信馬由韁,偏題在所難免,也是失分的癥結所在。

 。ㄋ模o中生有,盲目套用。即考生喜歡先從政治角度切入,絞盡腦汁地從字縫里發掘詩的所謂政治意義。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如有的考生可以由“春”想到“熱愛生命”“為國效忠”“懷才不遇”,乃至“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壯志”。這種憑著自己的想象而出現的隨意答案,其原因是想用一些名詞術語當作萬能鑰匙,盲目照搬,亂貼標簽,以圖能騙得一些分數。還有一種就是盲目套用。如鑒賞山水田園詩時就套用“隱逸”“閑適”“熱愛自然”;詩詞中若有花落飄零之景,就認為是“傷春惜春”;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則主題多是憂國憂民……這種推測,某些時候會僥幸“命中”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結合詩人的生平、思想、藝術風格,尤其是詩歌作品本身進行理解判斷,分析綜合,其結果只能是千人一面、缺乏個性與靈性,這種所謂的鑒賞只會讓閱卷老師產生厭倦。

  新題精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11分)

  觀魏博①何相公獵

  張 祜

  曉出禁城東,分圍淺草中。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

  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

  【注】 ①魏博,古地名。

 。1)詩歌前兩聯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詩歌后兩聯,簡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這兩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艷麗、壯闊宏大的晨獵場景(晨獵圖),(分析概括3分)烘托了晨獵的氛圍,為人物的出場做了鋪墊。(作用2分)

  【解析】 可以從“淺草”“紅旗”“白馬”,分析得出寫環境色彩的艷麗,從“分圍”“向日”“迎風”等,分析得出寫場面的宏大。閱讀標題理解詩的內容可以得出它的作用。

  (2)【答案】 塑造了一個身手矯健、技藝高超的獵手形象!氨呈殖椤睂懗隽巳〖齽幼鞯膵故炖洹!胺砜亍闭宫F了獵手動作難度大,技藝高超。尾聯通過描寫人們的驚嘆和大雁應聲而落側面表現出射箭技藝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解析】 分析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內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寫主要從動作上分析,側面描寫主要從“萬人齊指”和“一雁落”上歸納。

  【詩歌賞析】

  總括詩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滿天,晨風拂煦,綠草如茵,紅旗向日,作為人物亮相之前的壯麗場景,緊接而來的“白馬驟迎風”一句,是英雄人物躍馬出場,施展渾身“帥”勁的亮相動作。由此而下,此詩便將寫作重心轉到這位驍勇騎士當眾顯露獵射飛雁,矯健靈活的杰出身手上去!氨呈殖榻疰棥保钦婷鑼戲T士背手取箭的動作,著一“抽”字,手勢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見身段之靈巧!胺砜亟枪保瑥澒弧翱亍,這就進一步展現了射者臂力強勁的架勢,“控”之而再來一個“鷂子翻身”的漂亮動作,造型又是多么健美!對于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評價,當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動作表面。

  關鍵所在,畢竟還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楊的驚人絕技。果然,剎那之間,就在圍觀的人群中間,突然爆發出一陣哄然的歡呼,并且一齊指向遙遠的天空。原來藍天高處,一只帶箭的鴻雁,垂著雙翅,直向地面墜落下來。此處“寒空”之“寒”,雖有點出時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飛鴻雁的凌絕蒼穹,從而加強了一箭高高命中的神異氣氛。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現的歡聲雷動的熱烈場面,自可留給讀者去想象了。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題目。(8分)

  阮郎歸

  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①

  向子、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③云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④還。

  【注】 ①乙卯為紹興五年(1135),詩人在大雪征途上懷想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中被擄北去的徽、欽二帝。②向子。耗纤纬跄曛鲬鹋纱蟪贾。③同:通“彤”。④鸞輅:帝王所乘的車駕。

 。1) 這首詞的上片是怎樣表現“斷腸”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起筆設境,渲染氛圍: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陰冷蒼涼。②展開聯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國家蒙難,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懷,強化情感:彤云密布,關山重重,肝腸寸斷。(評分建議:答出任兩點即可,每點2分。)

 。2)①對中原盡失、二帝被擄的傷痛之情。(1分)②對“靖康之恥”難以忘懷、難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對故國故君的思念之情。(1分)

  【詩歌賞析】

  首兩句寫作者風塵仆仆于鄱陽道上,正值大江南北風雪迷漫,想起靖康二年徽欽二宗被俘北去,至今已近十年!耙姿币馕吨x死別和誓殺強敵!巴啤眱删洌瑥摹斑b知”生發而來。“同云”亦作“彤云”,指下雪前密布天空的陰云!叭P”,泛指中原關塞。極目北望,只見山外有山,連綿不斷,自己所熟悉的花都汴京和中原父老,已經是不可能見到了。思念及此,怎不令人心碎欲絕。

  下片承上而來!疤炜衫稀比涫峭葱膰鴲u未雪!邦l聞”兩句表達了作者切盼和懷疑的心情。經常聽說朝廷派遣使臣去金國向二帝問候,但究意何時兩帝才能返回南宋呢?鸞,本為車上的鸞鈴;輅,是車上的橫木,此處以鸞輅代表帝王的車駕。作者在這結束的兩句中針對主和派打著“迎還二圣,恢復中原”的旗號,實際上卻在順應著高宗不可告人的內心活動,即是并不打算部署軍事力量,揮師北上,只求屈膝茍安,稱帝于江左。這是因為如果南宋出師節節獲勝,金國就會送還二帝,而他就得讓位于欽宗。高宗既無北上恢復中原之意,二帝也不可能南歸,亡國之恨也就難以消除。作者不能明說,只是以“頻聞”、“幾時”進行暗示,使讀者領會其弦外之音。

  3.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7分)

  〔雙調〕 碧玉簫

  關漢卿

  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他淵明醉。

 。1)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前四句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秋山圖:(1分)金風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楓葉絢麗多彩,泉水清澈,蒼松蔭道,金菊繞園盛開。(1分)不僅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1分)也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支撐。(1分)

  【解析】 前四句集中寫秋天的景色!扒锞翱邦}”,是總寫,是對秋景概括的贊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絢麗的色彩展開對秋景的描繪。“紅葉滿山溪”,寫遠景。秋天來了,千山萬壑到處是一片片殷紅的顏色,經霜的樹葉勝似二月的春花,意境開闊,引人入勝。一個“滿”字給人增添了無限寥廓的感覺。

  “松徑偏宜”,寫中景。稍近處有一條方便的彎曲小徑,青松掩映,盤桓而上,直達山巔。青翠的松柏與滿山的紅葉形成色彩對比,加深了人們的視覺印象!包S菊繞東籬”,寫身邊景物,是近景。盛開的黃花環繞著簡陋的竹籬,一派農家氛圍,一派田園風光。前四句,遠處的紅葉,近處的黃菊,通過青翠的松徑聯結成一個立體的完整畫面,層次清晰,色彩絢爛,和諧寧靜,秋意盎然!耙磺芯罢Z皆情語”,作者描寫秋景是為了抒寫其超脫、隱逸的情懷。

 。2)

  【答案】 用典。(1分)最后一句借用陶淵明隱居山林的典故(1分)表達了作者絕意仕途、歸隱山林、醉酒消憂的激憤之情。(1分)

  【解析】 陶淵明曾為彭澤令八十余日,賦《歸去來兮辭》,自免去職,開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最后一句說學習陶淵明,表示了作者與仕途訣別、歸隱田園的決心。

  【詩歌賞析】

  這首小令描寫了秋山景色的絢麗宜人,詩人游山的詩酒豪興和由此而生的歸隱之嘆,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污濁現實的不滿。

  開篇首句,即豪情滿懷,氣蓋全篇;一連四句,展現出秋山的壯麗景色:正是金風玉露的季節,詩人載酒游山,但見漫山遍野,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狀如云錦彩霞,宛如熊熊紅火;鸺t的楓葉,金黃的菊花,色彩鮮艷明麗;清淺的山溪,幽邃的松徑,氛圍清新秀美。秋景如畫,自然會使詩人逸興遄飛,頓生靈感,欣然而嘆“秋景堪題”了。

  作者一反詩詞中草木搖落、紅衰翠減、肅殺凄涼的悲秋情調,而以樂觀豪情去寫秋景的磅礴絢麗和勃然生機。且景中寓情:紅葉、山溪,皆林泉之士所愛,紅葉可題詩,可燒火煮酒;山溪可釀酒,又可供垂釣。蒼松、黃菊,凌霜傲雪,經久不凋,象征超塵拔俗,志潔行芳,而為陶潛所贊。凡此皆為下文“學淵明醉”張本。而“堪題”、“偏宜”,贊美之情亦溢于言表。四句用隔句扇面對偶,寫得有聲(溪)、有色(紅、黃)、有態(滿、繞);景致描繪又極有層次:一二句寫全景,是出乎其外,三四句寫局部,是入乎其內,繪出一幅絢麗多嬌的秋山圖。

  五六句寫開懷暢飲的豪興。值此絢麗宜人的秋景,正該讓清樽斟滿,開懷痛飲;難得與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舉觴相勸。清樽、潑醅、白衣、酒杯,這些意象,又隱含著安貧樂道、浮云富貴、笑傲王侯之意。

  末尾四句一轉,正面抒發不屑仕進的歸隱之情:出仕做官,縱然品級升到極限,最終能有什么救助呢?意即亦無濟于事的。故不如學陶淵明歸隱,以醉消憂。本來,關漢卿何嘗不想兼濟天下呢?但處于這樣的時代,統治者昏庸暴虐,杜絕賢路;官場黑暗險惡,陰謀傾軋;正直之士又不愿同流合污。所以作者發出了絕意仕進、憤世嫉俗的呼聲。然而這畢竟只是憤激之詞,事實上終其一生,他并未消極歸隱,而是正視現實,緊握筆桿,創作雜劇,在仕隱兩途之外開辟出一條新路,度過了他戰斗的一生。

古詩文欣賞 篇12

  吳中區渡村中學  張霞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古詩文的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古詩文的比重在初中課本中越來越大。但長期以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大,有的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古詩文教學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可見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耙恢Х酃P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手段單調、呆板、枯燥,難以誘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主要從下面幾方面探討。

  一、導語 激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穎、扣人心弦的導語 ,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引人入勝。如教《活板》時,首先一連問了學生五個“他是誰”:①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么東西時,中國老百姓已經用它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于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石油”一詞就是他首先使用的。他是誰?②世界上關于如何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也是他記錄的。他是誰?③世界上有關地磁偏角的最早記錄也是他記錄,這比歐洲人要早400年。他是誰?④他制定的《十二氣歷》比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還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納。他是誰?⑤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稱譽他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他的著作是“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他是誰?五個問題讓學生產生探究到底的興趣 ,并萌生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深入了解的欲望。此時趁機引入課文,學生學習興趣自然濃厚。好的導語 設計,讓學生先入為主,為學生閱讀課文創造了一個前提條件,驅動和控制了學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識和技能。

  二、背景激趣

  認知心理學認為“背景知識會直接影響閱讀理解的過程和結果”。古詩文的創作年代、背景離現代都很久遠,學生大多了解不深。為了消除時代隔閡,有必要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以前都是老師直接給學生講。其實這樣做學生印象不深,仍然沒能走進作者和當時的社會生活,應當發動學生利用多種渠道,自己動手去收集、整理。如在學《狼》時,學生通過搜集,上臺不但準確介紹了蒲松齡的生平,而且還把他屢試屢不第,設茶攤搜集《聊齋》創作素材的故事以及他那幅“有志者,事竟成”的對聯都一一介紹出來。有的還收集了相關的圖片。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前就醞釀起對古詩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誦讀激趣。

  初中古詩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誦讀。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學生要能背誦優秀古詩文80篇,具有初步鑒賞古詩文的能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顯得尤其重要。誦讀是進入詩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過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者名家錄音范讀,挑起學生的朗讀愿望,然后通過領讀、齊讀、輪讀、賽讀、自由讀、配樂讀、分組讀、個別讀、交叉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多樣的誦讀,在誦讀中及時多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到古詩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詩文的韻味。

  一般來說,學生都有極強的好勝心,利用競賽形式進行朗讀比賽,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在教完《木蘭詩》后,讓學生分組進行配樂朗讀比賽,比誰讀得有感情,再比誰背得準又快,還讓學生根據所給圖片背出相關的語句……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極為活躍,不但加深了印象,鞏固了所學知識,也激發了學生背古文的興趣

  四、想象激趣。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課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想象力?梢砸龑W生想象課文內容,即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走進課文,力求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使遠古的畫面走進學生腦海?梢灾笇W生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評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現代的內容。也可以續寫或改寫古詩文,使學生覺得新奇,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教《桃花源記》時,引領學生想象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麗以及桃花源內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討論如何認識陶淵明所創造的理想社會。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桃花源存在到今天會是什么樣的。

  五、活動激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古詩文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把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古詩文教學課上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如教學《晏子使楚》,可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上臺表演。教學《愚公移山》,可針對愚公愚不愚開辯論會。教學《于園》,可以讓學生學做導游,介紹于園。此外,還可以開展古詩文朗誦比賽,古詩文名句積累比賽,古詩文成語、典故出處集錦比賽等語文活動,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學生在實踐中才智得到發揮,就會有快樂的情感體驗。

  六、多媒體激趣

  多媒體技術一進入課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它具有突破時空,增加范圍,擴大容量的特點,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并借助形、色、聲、情的神奇配合,不僅為教師提供直觀、形象、高效率的教學手段,也同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智力培養、素質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徑。在古詩文學習中運用多媒體,深受學生歡迎,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古文學習中,記憶是一大難題。許多學生喜歡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誦就大呼小叫。如果運用多媒體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減輕學生背誦之苦。實驗心理家特瑞赤拉做過一個著名的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已聽到內容的20%,自已看到內容的30%,自已同時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這就證明,運用多媒體使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如我教《陋室銘》時,根據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幾幅古色古香的圖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樂,使學生從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樂誦讀時,文章所表達的高潔傲岸的志趣和抱負就呈現出來了。熟讀后,利用計算機可隨時變動的動態板書,抓住關鍵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訓練背誦,從易到難,不斷減少屏幕出現的字數,最后讓學生全文背誦。學生在一個課時內既掌握了背誦,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七、質疑激趣。

  “學則必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古詩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獨到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在學習中發現,在思考中質疑,在釋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創新,從而使學生獲得新知。教給學生質疑的基本方法:從認識事物“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三個層面上考慮。就一篇古詩文而言,可指導學生從字詞、句式、結構、主旨、語言特點等方面設疑、質疑。通過質疑、探究,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八、繪畫激趣。

  在教學時,我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憑借語言設法將“詩”與“畫”結合起來,常常引導學生在把握詩意之后,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或用筆畫下來,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如教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先請學生拿出白紙、鉛筆,根據自己的理解作一幅畫,再請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講解看法。然后我就向學生展示了畫家石濤的一幅同樣表現該詩意境的畫。通過比較,學生們更深刻地體味了石濤在這幅畫中所表現出來的“景中情”也更體會了李白對友人的真摯懷念。

  九、音樂激趣

  詩歌與音樂相伴而生,就像兩朵姊妹花,優美的曲調能創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去,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古詩時伴以優美的歌曲也不失為調動興趣的好辦法。如教蘇軾《水調歌頭》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教李煜《相見歡》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月如鉤》。教《人琴俱亡》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教《送元二使安西》播放《渭城曲》。

  十、生活激趣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古詩文的學習也不例外。如教《陋室銘》,讓學生課后搜集仿文或模仿創作。還可引導學生尋訪名勝古跡;收集整理對聯、燈謎、楹聯;找尋古人對名樓、名山、名川等描寫的詩文,讓學生感受到古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到古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在古詩文詞語教學中,應堅持古今溝通、古為今用的原則讓學生明白,掌握古漢語的一些常用實詞,對豐富現代漢語詞匯,加強現代漢語的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學了“曉駕炭車輾冰轍”中“轍”的意思,叫學生找出能夠印證此義的成語,這樣學生也就理解了“南轅北轍”、“重蹈覆轍”、“如出一轍”等成語的意思?傊撓祵嶋H,把文言文學習引進生活,在生活中拓展學習古文化知識的空間。

  十一、方法激趣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他們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獨立地探索古文化奧秘,才能真正讓他們覺得學有所用、學得輕松、學得有趣。如教師要用歸納法、表格法指導學生對常用的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等收集整理積累。開展有趣的朗誦活動和比賽,進行誦讀訓練,增強語感,促進學生對名句、名篇的積累。教會學生憑借一定的語感和語境,利用課文的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地通過分析字形、本義、詞語結構、句法,隨文引申,聯系上下文,聯系通假等方法來推斷詞義。教給學生先通讀全文,理解文意,再逐句直譯或意譯,理解大意的總的翻譯方法,傳授專有名詞,修辭句,特殊句式等的具體的翻譯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抓觀點,析人物,把握主要事件;析結構,評技巧,體味語言。在學生利用這些方法充分動腦動手之后,老師才對疑難點進行點撥,把學生腦子里儲存的知識點擊出來,派上用場,讓學生感到古詩文學習只要掌握了方法學起來并不難。

  十二、教態激趣。

  教師的表情、姿態、手勢、語言等都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試想,如果教師上課時無精打采,學生能興致勃勃嗎?上課時要始終保持愉快、樂觀的精神,滿懷信心,即使再累,也要振作精神。講課時語言要富于變化,并伴隨一些手勢、表情。朗讀時語調抑郁頓挫,語速適度調節,感情真摯等都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很多,還有待于在以后教學工作中努力探索。要想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古詩文的興趣,進行古詩文教學,還必須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教師首先得改變教學觀念。

  一般而言,傳統觀念的老師講述一篇文言文的程序不外乎是:在課前先引動機,之后釋生難字詞,繼而簡介作者生平、寫作背景,隨即便逐字、逐句、逐段地詳細解釋并翻譯本文,稍作喘息后再提綱挈領地指出段意,作品賞析等,最后作一結論結束該課,課后再予以測驗。本身就難學的古詩文,再用如此單調、枯燥的教法去教,無疑讓古詩文的學習難上加難。因而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觀念,實施創新的教法,以興趣使“難者亦易矣”。

  教師要熟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七至九年級古詩文閱讀提出的具體目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绷私庠u價的標準:“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整體閱讀,不要講求字字落實,更不要在虛詞上糾纏。

  二、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在語文教學中發揚民主,才能讓學生愿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時態度要和藹可親,始終注意微笑面對學生,保持適度幽默,師生始終處于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興趣稍一調動就能激發。教師若繃著面孔,不茍言笑,或者是高高在上,教室的氣氛則必然會趨向緊張,師生之間就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學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幫助學生去吸取、探索知識。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凡是能讓學生通過運用工具書、看課文注釋能解決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教師決不越俎代庖,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懷疑精神。師生間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激勵、合作、服務的新型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葉圣陶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好,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探究……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 因此,

  教師要以課文為媒介,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入古文化寶殿,尋求里面無盡的寶藏,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四、競爭激趣。初中學生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有競爭意識;谶@一點,在教學過程 中,激發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興趣的重要舉措。我在古詩文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更主動自覺地學習,我常有意識為學生創造一些競爭條件。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古詩文誦讀比賽,學生踴躍報名參加,通過在班中誦讀賽,競爭參賽資格。班中還舉行,給搜集得多的同學加平時素質量化得分。還學習魏書生老師的做法,讓學生自己出題互考,并通過評比方式進行,讓學生多查找資料。同學們各顯神通,有一種在知識長河中遨游,其樂無窮的感覺。他們在競爭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參與積極狀態和興趣程度。通過各種競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七、板書激趣。板書是為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初中古詩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誦讀。因此板書的原則必須忠于文本,突出重點,易于背誦。如蘇軾《江城子》可設計如下板書:

  根據不同詩文內容采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可樹狀、網狀、表格、圖畫等。如果是比較、總結性質的可用表格,語文知識結構可用樹狀。如教第五冊第25課《詩詞五首》總結時,可將“作品、作者、體例、出處”等內容用表格列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同時,還可學習魏書生老師“懶”的做法,故意將一些易錯的字不寫或寫錯,讓學生填寫或改正,激發學生改錯別字的習慣。有時為了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歸納內容、寫段意等可由學生板書。這些都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古詩文欣賞 篇13

  《長相思》是清代將軍納蘭性德的一首詞,整首詞連同標點加在一起才44個字。之因為這首詞的內容高度凝練,里面所蘊含的意思對小學生來說又是那樣的深奧。執教此文時較難把控,特別是對我們這些在一線的農村小學教師。于是,我用不同的教法在兩個同年級班里進行試驗。第一個班級,我用完全尊重原文理解的教法進行引領,但效果不是很突出。第二個班級執教時,我把主旋律進行了調整,加上生活化的延伸引導,結果一節課下,我如釋重負,效果超出我自己的想像。

  一、在輕松自然中揭題引題

  師:誰來讀一讀課題《長相思》?

  (生讀)

  師:讀得真好!誰能說說他好在哪里嗎?

  生:他讀出了作者對家鄉親人的牽掛之情。

  生:他讀出了對親人的長長思念。

  師:是呀,讓我們一起來學他的樣讀一讀。

 。ㄉ鷤個深情并茂)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相思”是什么意思?

  (學生笑,停頓了一會兒。)

  生:相思就是思念。

  生:相思就是牽腸掛肚。

  生:相思就是對親人的一種渴望。

  師:人在什么情況下才會相思呢?

  生: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

  師:在什么情況下才會長相思呢?

  生: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時間長。

  師:是呀,離開家鄉越遠,離開親人的時間越長,越是會對他們產生越深的思念。

  師:你們也有親人像作者那樣的感受嗎?

  生:有,我媽媽就是這樣。她在義烏打工,常常會打電話回來問長問短的。

  ……

  師:詞的作者是清代將軍納蘭性德。有誰知道他的情況嗎?

  生:看圖知道他是個文武全才的將軍。詞寫得那么好,還是個皇帝身邊的貼身衛士。

  師:你們對他這個身份怎么看?

  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生:挺威風的。

  師:他自己也這么認為嗎?

  生:不會,皇帝的衛士要時刻保衛著他的安全,出了什么事情說不定還會誅連九族。

  生:在行軍打仗的途中,就更危險了。

  生:他沒有自由,皇帝到哪,他要跟到哪,很少有時間看望家人。

  生:他只能憑借筆端寫下對家人的思念。

 。槲谋镜睦斫獯蛳路P)

  二、內容感悟輕車就熟

  師:誰能在詞中找到作者遠離家鄉的詞句嗎?

  (生認真細看)

  生:有,“山一程,水一程”,就是講作者遠離家鄉的詞句。

  師:誰能說“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嗎?

  生:就是作者離開家鄉的距離遠。

  生:隔著千山萬水的意思。

  師:請看圖,并且與上半闋詞句的結合,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遠離家鄉,遠離親人。

  生:作者在伴著皇上行軍打仗。

  生:“夜深千帳燈”就是講當時的情景。

  師:還有誰有新的發現嗎?

  生:作者寫這首詞是在行軍途中。

  師:你真厲害,怎么發現這個重大秘密的。

  (生笑)

  生:我是從“身向榆關那畔行”這句詞中發現的。

  師:在行軍途中,為什么要“夜深千帳燈”呢?

  生:因為這里住著皇上,皇上的安全影響著全軍的安全。

  師:是呀,擒賊先擒王。如果連皇上也被捉去了,那就意味著……

  生:意味著全軍覆復。

  生:意味著國家滅亡。

  生:如果皇上被捉去了,他們即使生還了,也要被滿門抄斬。

  師:所以,他們要人人多長一只眼。也就是,皇上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除了他們認真保衛好皇上,還要……

  生:做好保密工作,否則就是引火燒身。

  師:請看圖,說說當時怎樣的天氣。

  生:下著大雪。

  生:起著大風。

  師:詞句中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這是說當時的天氣是……

  生:風雪交加。

  師:作者當時是怎樣的表情?

  生:一面的嚴肅。

  生:時刻準備拔刀戰斗。

  師:年齡大約是多少。

  生:看樣子,年齡大約有三十歲左右,臉上長著胡子。

  師:人在最危險的時刻,特別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會想些什么呢?

  生:想他的家鄉,想家鄉的親人。

  師:這個年齡,他會思念誰呢?

  生:想念父母。

  生:想念兒女。

  師:還會想念誰呢?

  生(笑):妻子。

  師:他想到什么程度呢?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生:聒碎鄉心夢不成。

  生:心都快想碎了。

  生:連做夢去想他們一下也難。

  生(深情地):多可憐的相思呀!

  三、主題引領入木三分

  師:是呀,作者身負千斤萬擔,還要強忍著自己的思鄉之情。他這么做值嗎?

  生:值!

  師: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

  生:故園無此聲!

  師:沒什么聲?

  生:沒有嚇人的打仗聲。

  生:沒有嚇人的風聲,沒有簌簌的下雪聲。

  師:也就是說告訴我們……

  生:家人過得很安寧。

  師:現在我們的社會中有這樣的人嗎?

 。ㄉnD了一下)

  生:有,鎮守邊關的解放軍戰士。

  生:他們在冰天雪地中守衛祖國邊防。

  師:這真是……

  生:艱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

  師:讓我們用心去讀《長相思》。

 。ㄉ钋椴⒚刈x)

  ……

  反思

  這堂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主旋律把握得非常牢,關愛家人,奉獻祖國,“艱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把文本學習工具與文本的價值趨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是這堂課真正成功的地方。

  古詩文教學生活化,這是這堂課的又一亮點。大家對古詩文教學能否生活化問題,各種觀點都有,但要去真正嘗試,卻沒幾個。原因是對古詩文的引領,大家最擔心的是會偏離古詩詞的作者原意,把好端端精品佳作曲解了。但這堂課下來,我發現古詩文教學完全是可以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去嘗試、引領的。

  我在執教的過程中用了好幾個生活化的例子,引導他們去理解,輕易地導化了理解的深度,把奧深的文句在不動聲色中擊破了。如“相思”情景的預設與對比,從作者的年齡中推算出他的重重思念,上有父母,下有兒女,中有妻子,牽掛重重,情感重重。還有將作者與現代的解放軍戰士的聯系,賦予了詞的新的含意,超出了文本本身的理解,給課堂增輝添色。

  貼近生活,感悟生活,讓生活成為文本理解的催化劑。

古詩文欣賞 篇14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默寫專題復習

  一、填空型默寫

  1、水皆縹碧,--------------。--------------,-----------------!s則千轉不窮,--------------------。------------------,---------------;---------------------,--------------------。

  2.、---------------------,因以為號焉。--------------,--------------。好讀書-,--------------!h堵蕭然,------------------------;-------------,-----------------,晏如也。……黔婁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柳先生傳》)。

  3.、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其真無馬邪,-------------------。(《馬說》)

  4.余立侍左右,------------,------------------;--------------,色愈恭,----------,-------------------;------------,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嵘耘_繡,-----------------------------,------------------------,-------------,--------------,-----------------------;予則------------------------------------,-----------------------,-----------------------,--------------------------------------。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5.懷舊空吟聞笛賦,-----------------------。--------------------------,--------------------------------。

  6.東風與周郎便,-------------------------。

  7.山河破碎風飄絮,-------------------------。

  8我欲乘風歸去,------------------------,------------------------。

  9.峰巒如聚,-------------,------------------!d,----------;亡,---------。

  10.隔篁竹,-----------,---------------,心樂之。……青樹翠蔓,-----------,-------------.。

  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11.銜遠山,-----------,------------------,-----------------;---------------,----------------。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了,……然則-----------,------------,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若非陰雨霏霏,連月不開,-------------,-----------------;--------------,---------------;-------------,---------------;-------------,----------------。……至若春和清明,-------------,波瀾不驚,------------,--------------;--------------,--------------;---------------,------------------。而或長煙一空,---------------,--------------,--------------,---------------,此樂何極。……或二者之為,何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其必曰:“-----------------------------,--------------------------”乎。(《岳陽樓記》)

  12.醉翁之意不在酒,-------------------------。……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山間之四時也。------------,----------------,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酥獜奶赜味鴺,而不知---------------------。(《醉翁亭記》)

  13.高柳夾堤,--------------,一望空闊,------------------。于是冰皮始解,------------,---------------,------------------,------------------------------------------------------。山巒為晴雪所洗,------------------,鮮艷明媚,------------------------------------------------------。柳條將舒未舒,-----------------,

  -----------------------------。游人雖未盛,-----------------------,----------------------,亦時時有。

  14.問君何能爾?------------------。--------------------,------------------------。------------------,-----------------------,此中有真意,-----------------。(《飲酒》)

  15.停機投箸不能食,--------------------------。--------------------------,-----------------------------。---------------------------,---------------------------。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行路難》)

  16.茅飛渡江灑江郊,-------------------------------,-----------------------------!挥H多年,嬌兒惡臥踏里裂,----------------------------,-----------------------------。自經喪亂少睡眠,-------------------------------。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ā睹┪轂榍镲L所破歌》)

  17.北風卷地白草折,---------------------------。-----------------------------,---------------------------------------!交芈忿D不見君,------------------------------。(《白雪歌武判官歸京》)。

  18.------------------------------,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

  19、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贈從弟》)

  20.、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長風萬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萊文章建安骨,------------------------。……---------------------------,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21.--------------------------,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2.相見時難別也難,----------------------------。--------------------------------,---------------------------------。(李商隱《無題》)

  23.剪不斷,理還亂,------------,--------------------------------------。(李煜《相見歡》)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蜂》)

  25、------------------------ ,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26.、 巴山楚水凄涼地,-----------------------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席上見贈》)  

  27.、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28、-----------------, ----------------。傷心秦漢經行處,---------------------- 。------。----------------;-------,------------。(《山坡羊*潼關懷古》)

  29、我欲乘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

  二、理解性默寫

  30、 《行路難》表現作者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句子是:

  31.《過零丁洋》中膾炙人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水調歌頭》中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詞中集中表達詞人對親人的懷念、祝愿和慰藉的詞句是“---------------- -----,---------------------- !痹~中蘊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34、《山坡羊潼關懷古》中以動寫靜的句子是 ------------------,------------------- .

  3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極度憂愁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詩中表達奉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亥雜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稛o題》(李商隱)

  37、詩中表達積極樂觀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陸游《游山西村》)

  38.、詩中表達離愁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亥雜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見歡〉(李煜)

  39、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出詩中還能表達朋友間深情厚意的送別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所學的詩中反映作者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過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義凜然、舍生取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的千古名句是------------------ ---------, -------------------------------。詩中,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國家和個人的境遇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寫出兩次抗元,遭受失敗后的的心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詩人誓死報國,表現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與朱元思書〉中描寫水尤清澈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飽含詩人無限辛酸,流露出內心的憤懣不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運用典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有一聯是千古名句,現在常用它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寫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詞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暗示潼關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曲人駐遠望、感慨橫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登飛來峰》中,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                        )。

  48.、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發揮了神奇的想象,描繪了一副美麗的雪景圖。詩中將北風比作春風,將雪花比作梨花的詩句是:(                         ),(                         )。

  49、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                         )。

  50.《岳陽樓記》中表現文章主旨及古代仁人志士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                         )。

  51.、《醉翁亭記》中(                         ),(                         )。兩句生動寫出了山間朝明暮暗的美景。詩中描寫春夏景象的兩句是:(                       ),(                       )。

  52.、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

  53.、青少年要像李白在《行路難》一詩中所說的那樣(                         ),(                         ),充滿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

  54.、中秋晚會,演出接近尾聲,男主持人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女主持人接著深情地祝愿“(                     ),(                       )。”(用古詩詞中詠中秋月的千古名句)

  55、某中學的伍老師帶病堅守在三尺講臺,直到倒下。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李商隱《無題》中詩句“(                        ),(                        )!钡恼鎸崒懻。

  56.、XX年11月美國總統布什訪華,總理引用王安石《登飛來峰》一詩中的(                         ),(                         )。來比喻中美關系應該高瞻遠矚,妥善處理分歧。

  57、新時代的中學生應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種“(              ),(                )!钡男膽B。

  58.、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陽樓記》“(                         ),(                         )!钡恼伪ж;生命就是文天祥“(                    ),(                     )!钡暮迫徽龤猓簧褪驱徸哉涔P下的“(               ),(                     )!钡姆瞰I精神。2、情思是詩,我們品味“無可奈何花落去,(                         ),(                       )!钡穆浼陪皭潱灰财肺丁皦衾飳にО俣龋           ),(                       )!钡拟袢恍膭。

  59.描山畫水的妙語佳句。(3句以上)

  1.-----------------------,------------------------------。(-------《          》)

  2.----------------------,--------------------------。

  60.歌頌母愛的詩句是--------------------     ---------------------------

  61.描寫雪、雨、日、月、水、鳥、四季的名詩句依次是:

古詩文欣賞 篇15

  第一編  第一部分  必修三

  一、基礎知識

  1.選出注音有誤的一組            (  )

  a.錦瑟(sè)   經傳(zhuàn) 溝壑(hè)  石棧(zhàn)

  b.行伍(hánɡ)  滄海(cānɡ)  藩籬(fān)  謫居(zhé)

  c.句讀(dòu)  庠序(xiánɡ)  咨詰(zī)  跬步(kuǐ)

  d.賈人(jiǎ)  管弦(xián)  鈿頭(diàn)  鞭笞(chī)

  【解析】 d.“賈”應讀“ɡǔ”。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以手撫膺坐長嘆         坐:坐著

  b.王好戰,請以戰喻      請:請求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假:借助

  d.連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離

  【解析】 a.坐:徒,空。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b.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c.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d.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解析】 b.“從”通“縱”;c.“涂”通“途”;d.“暴”通“曝”。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潯陽地僻無音樂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古之學者必有師

  【解析】 a.爪牙,古義指爪子和牙齒,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義指壞人的黨羽、幫兇;c.博學,古義指廣博地、廣泛地學習,今義指知識、學識的淵博;d.學者,古義指求學的人,今義指學識淵博的人。

  【答案】 b

  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都有活用現象,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偕鲜嘲M,下飲黃泉、诰硬⿲W而日參省乎己、勰先h中,西舉巴蜀、芗僦坶,非能水也、菹硖煜拢e宇內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呶瀹之宅,樹之以!、嗤膺B衡而斗諸侯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獠粣u相師

  a.①⑥⑧/②③⑤/④⑦/⑨/⑩

  b.①⑩/②③⑤/④⑦/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④⑦/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③④⑦/⑥⑧⑨/⑩

  【解析】、佗冖邰菝~作狀語,④⑦名詞活用作動詞,⑥⑧使動,⑨形容詞活用作動詞,⑩意動用法。

  【答案】 c

  6.默寫。

  (1)無邊落木蕭蕭下,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以手撫膺坐長嘆。

  (3)轉軸撥弦三兩聲,______________。

  (4)錦瑟無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答案】 (1)不盡長江滾滾來 (2)捫參歷井仰脅息 (3)未成曲調先有情 (4)一弦一柱思華年 (5)寒衣處處催刀尺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題。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拜濟丹陽太守。民有誣告濟為謀叛主率者,太祖聞之,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樂亂,妄引之耳。”辟為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濟說太祖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愿也?汕踩藙駲嘬b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羽遂見禽。

  文帝踐阼,出為東中郎將。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钡鄯奕蛔魃鴨柶涔,濟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遷為中護軍。  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濟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痹t曰:“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武,服勤盡節,每軍國大事,現有奏議,忠誠奮發,吾甚壯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內務宮室,怨曠者多,而年谷饑儉。濟上疏曰:“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誠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詔曰:“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

  齊王即位,遷太尉。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飏等輕改法度。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戶。濟上疏曰:“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則非臣所率。”固辭,不許。是歲薨,謚曰景侯。

  (選自《三國志》)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    引:率領

  b.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  徙:遷移

  c.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  奪:改變

  d.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  微:如果沒有

  【解析】 c.奪:耽誤,“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中“奪”為“改變”。

  【答案】 c

  8.以下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b.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c.許割江南以封權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d.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解析】 b項均表順承。a項第一個“為”表目的,可譯為“來”,第二個“為”是動詞,根據上下文可譯作“建立”;c項第一個“以”表修飾,不譯;d項第一個“所”與“仗”構成“所”字結構,第二個“所”與“為”一起表被動。

  【答案】 b

  9.以下六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蔣濟“骨鯁之臣”的一組是  (  )

  ①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谖从兴疲娡鰢Z耳

 、鄯彩姑癖仨氜r隙,不奪其時 ④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菡\未得高枕而治也、薇菹旅髌渲夜,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解析】 “骨鯁”是剛直的意思。①說明他有遠見;⑥是對皇上的贊頌。

  【答案】 b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孫權帶兵圍攻合肥,而此時曹操正帶兵攻打荊州,加之軍中發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蔣濟用計讓孫權主動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蔣濟為人剛直,敢于直言。文帝問天下“風教”,他大膽進言,以“但見亡國之語耳”回答。明帝時,他以“誠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誡皇上要愛惜百姓。

  c.憑著跟隨太傅司馬宣王誅殺曹爽等人的功勞,皇帝加封蔣濟為都鄉侯,邑七百戶,他堅決推辭,皇帝沒有答應。

  d.蔣濟文武兼備,忠誠奮發,在數位人主手下任職,都提出懇切建議,深受人主的器重。

  【解析】 d.“都提出懇切建議”錯。

  【答案】 d

  11.請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誠未得高枕而治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則非臣所率。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就有危險,左右的人太受寵幸,皇上就會受蒙蔽,這是自古以來最大的警誡啊。

  (2)陛下正當發揚前人的事業,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功業,實在還未到高枕無憂、垂拱而治的時候。

  (3)分封、寵愛、慶賀、賞賜,一定要給予有功之人,F在,說到謀劃,我事先并不知道,說到打仗,并不是我親自統率的。

  【參考譯文】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 建安十三年,孫權率兵圍攻合肥。這時,太祖的大軍正在攻打荊州,軍中發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將軍張喜一個人帶領一千騎兵,加領汝南的士兵來解合肥之圍。蔣濟于是秘密稟報刺史,假稱得到了張喜的書信,說前來救援的步兵騎兵共有四萬人,現在已到雩婁。孫權相信了,立即燒毀圍城的營陣就撤離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來任命蔣濟為丹陽太守。有一個人誣告蔣濟是謀叛主要策劃人,太祖聽說后,說:“蔣濟難道會做這種事!如果做了這種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擾亂,道聽途說罷了。”征召蔣濟擔任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帶兵圍攻樊城和襄陽。太祖認為漢獻帝在許都,離關羽的軍隊比較近,想要遷都。蔣濟勸阻太祖說:“劉備、孫權,表面關系親近,實際上卻各有打算,關羽軍事上得勢,這是孫權一定不希望看到的?膳汕踩巳ビ握f孫權,勸他在后面偷襲關羽,許諾割讓江南來賜封孫權,這樣樊城的圍困就自動解除了!碧姘凑账脑捜プ。孫權聽了后,立即帶兵向西偷襲公安、江陵。關羽于是被孫權擒獲。

  文帝即位,蔣濟從京城出來,擔任東中郎將。文帝問他說:“你所看到的天下風俗教化好不好?”蔣濟回答說:“沒有聽到其他的好話,只聽到要亡國的話罷了!蔽牡埏@出憤怒的神情,并問他其中的原因,蔣濟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氣消解了。明帝即位,蔣濟升為中護軍。當時中書監、令專有大權,蔣濟上疏說:“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就有危險,左右的人太受寵幸,皇上就會受蒙蔽,這是自古以來最大的警誡啊!泵鞯巯抡俦頁P說:“剛直的大臣,是國君所仰仗的。蔣濟文武兼備,任職勤勞,極盡節操,每有軍國大事,當場有提出建議的奏議,對朝廷忠誠,做事奮發努力,我非常欣賞他的勇敢!本俺跄觊g,對外征戰頻繁,國內大建宮室,長期分離的人很多,并且連年饑荒,谷物匱乏。蔣濟上疏說:“陛下正當發揚前人的事業,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功業,實在還未到高枕無憂地治理的時候!狈彩且凼估习傩諘r,一定要在農閑時候,不能耽擱他們耕作的時間。那些想建立偉大功業的國君,先要估計老百姓的能力并撫慰他們的疾苦。明帝下詔表揚說:“除了護軍(蔣濟),我聽不到這樣的話!

  齊王即位,蔣濟升遷為太尉。這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飏等隨意改變法律法規。憑著跟隨太傅司馬宣王屯兵洛水浮橋,誅殺曹爽等人的功勞,加封為都鄉侯,邑七百戶。蔣濟上疏說:“太傅獨自決斷,想出高明的計謀,陛下彰顯他的忠心和節操,使罪人伏法,這是國家的福氣。分封、寵愛、慶賀、賞賜,一定要給予有功之人,F在,說到謀劃我事先并不知道,說到打仗并不是我親自統率的!眻詻Q地推辭,齊王不答應。這一年蔣濟死了,皇上給他的謚號是“景侯”。

  三、語言與運用[

  12.請你參照下面的例句,以“中國臺灣,回來吧”為主題,再擬寫一條手機短信。要求內容恰當,意義深刻,不得超過70字。

  短信一:也許世俗的線注定要牽扯那向往飛翔的紙鳶,也許冰冷的韁繩緊緊羈絆著渴望奔馳的心靈,但千萬顆跳動的心在共同期盼你的歸來。中國臺灣,回來吧!

  短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語段仿寫”,這類語言表達題需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設計。內容上要緊扣中國臺灣回歸;形式上,要注意手機短信的特點。要富有文采,做到朗朗上口。

  【答案】 漫漫長路改變不了夸父追日的決心;茫茫大海摧殘不了精衛填海的意志;淺淺海灣只能平添濃濃的鄉愁,卻無法動搖我們統一的信念。中國臺灣,回來吧!

  13.日常生活中,誰都難免犯錯誤,有了缺點、錯誤就可能受到批評,但下列兩句批評卻令人難以接受,請將它們改成易于接受的批評語。

  例句:批評:“你怎么這么粗心,數字都會弄錯?”

  修改:“這個數字還是再查對一下好。”

  (1)你要小心點,再出錯,我饒不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司領導對某員工說:“你在這方面實在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讓人能夠接受,表達就要委婉一些,因此改寫后的句子要求委婉的表達本意。

  【答案】 示例:(1)好了,事情已經清楚了,改了就好。

  (2)你進公司以來工作一直不錯,只是這方面希望你能改進……

  14.(XX年山東諸城)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網絡作為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課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選途徑,其中的負面信息對青少年的侵襲尤其難以防范。鼠標的一次誤擊,隨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東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網絡中有一條著名的游戲規則,便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對青少年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而網絡的隱蔽性和無約束性所帶來的有害信息的泛濫,對青少年的道德成長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他們現實人格的健康發展。于是人們開始高呼“積點網德”,網絡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1)網絡對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網絡的負面信息對青少年的侵襲難以防范。

  (2)要重視網絡道德教育。

古詩文欣賞 篇16

  我的眼里只有你

  ——小語教學與古詩文整合案例《一去二三里》

  一、 案例背景

  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也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要讓這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要在孩子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從誦讀古詩開始,通過接觸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

  大腦生理學家發現,6—8歲的孩子腦部發育完成90%,這個黃金時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只要我們予以最優質的信息刺激,他就會整體式的吸收。雖然孩子對所吸收的內容不一定都能理解,而那寫內容都會深深刻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中,對他們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影響。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黃金背誦時期。有專家建議,當一年級孩子剛剛入學時,就讓他們一兩天背一首古詩。他指出:生命就象一條向前流的河,一去不復返,孩子最寶貴的時間,大腦發育最敏感的時期一旦錯過,就永不再來,所以,千萬不要耽誤了孩子學習背誦的最佳時機。可我們總認為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一兩天一首的背誦任務太重,總是為孩子擔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對此,我在趙志祥的幾番鼓舞下,也開始了嘗試,沒想到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孩子們的驚人表現讓我驚訝,他們無窮的記憶潛力讓我信心倍增。從此,我感覺到了自己的眼里只有古詩了。于是,我有做了另一方面的嘗試,要把古詩整合到了小語教學中來,整合的目的就在于發揮古詩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先舉《一去二三里》一課為例。

  二、 案例過程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新課程第一冊識字(一)里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讓學生學習表示數字的漢字。絕大多數教師在本案的設計上都是從觀察圖片著手,而古詩讓我找準了契合點,根據低年級孩子好勝的性格,我創設了古詩大比拼的情境,激發興趣,調動情緒,讓孩子在比賽中,在玩樂中,在表現中,在展現自我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本課的生字。

  首先課件出示:古詩大比拼,看看誰最棒

  1.出示圖片,引出《詠柳》并背誦,找出數字“一、萬、二”、板書一、二。

  2.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望廬山瀑布》,找出數字“三、九”板書。

  3.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找出數字“六、四”板書。

  4.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勸學》,找出數字“三、五”板書(五)。

  5.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七步詩》,找出數字“七”板書(七)。

  5. 出示圖片,引出并背誦《江南春》,找出數字“千、四、八、十”板書八、十。找出“里”并板書。

  然后是背誦了其他詩篇,如《風》等。

  最后形成板書:

  一去二三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三、 案例反思

  1、鼓勵古詩背誦,鼓動學習熱情

  這堂課我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水平,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情境,巧撥善引,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本文的生字。在課堂上,孩子們的興致飛漲。一首又一首地背誦,一次又一次的尋找數字,讓他們成為一個十足的詩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發現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边@種整合課外知識的有趣方式,吸引了學生不斷觀察和思考,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望,鼓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了他們的學習勁頭。課堂一度面臨失控,小家伙們都搶著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口里嚷著:“老師,我;老師我……”看著他們紅撲撲的小臉,誰說他們不快樂呢?

  2、開發課程資源,開創新型課堂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钡拇_,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是合適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例如本案中,我并不把教學內容停留在課本上,更不想讓傳統的觀察圖片所束縛,而是將古詩有機地整合到了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還學生一個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因此,我們教師就要創造性地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自己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簡單地解決了難點,也能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去自主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3、創設語言環境,創造識字平臺

  學生記憶的特點是無意識記強于有意識記,記得快,忘得也快。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會用,不管這個字出現在什么地方都能認識,當要表達意思需要用這個字時,也能準確地寫出來。 教材中的童謠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背下來,但是那些方塊字并不見得也認得了。全文共有12個生字,應該把它們放在豐富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此,我結合課文精心選擇了許多孩子們會背誦的古詩,使本課的生字反復出現,刺激他們的視覺,讓生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再現,讓學生反復地和這些字見面,一回生二回熟,所要學的字也就深深地印在腦子里,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有人說:“古有桃花源,今有識字源”。如今,我們的識字原就來自這一首首藏著數字的古詩。只要我們多加留意,生活中到處都有資源。我們要把識字教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置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在學校里創設良好的識字氛圍, 在社會上引導學生養成隨時隨處識字的良好習慣,那么我們就會把枯燥的識字變成一次次愉快地經歷,自然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古詩文欣賞 篇17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古代詩歌四首

  v《觀滄!凡懿·東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碣(竭) 何(河)澹(詹)竦(聳)叢(從)豐(風)

  v《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v《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蹄(啼)

  v《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初三語文古詩文言文知識點(三)

  古今異義。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詞,由于演變的結果,詞的含義表現出以下幾種差異:

 、 詞義擴大。如“江”和“河”古時專指長江與黃河,現在泛指江河。

 、 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在專指男子的配偶。

 、 詞義轉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

 、茉~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 楚人憐之”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

  去湯郭尋〔不久)走裙致詞(對一一說話)但〔只是)贊(傳記結尾處的議論文字)曾(還、尚且)謝〔道歉)借(即使假設借第令勿斬)比(等到比至陳)間控〔拉開)惡〔怎么)委池入出發舉征〔征驗)夫或〔有的人某人)進退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獄鄙再向〔過去的以前的)師(軍隊取法)

  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

  絕境交通妻子無論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會計(聚會商議)往往經綸(籌劃治理)親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緣關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員古意: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南極 (從南面到達某地)排空(沖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遺憾)開張感激〔感慨而激動)犧牲于是(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以為(把一一作為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以明年幾何〔多少)

古詩文欣賞(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精選2篇)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1) “一字不差”。...

  • 古詩《牧童》教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牧童》!窘虒W目標】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2、通過運用課后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 古詩《墨梅》教案設計(精選17篇)

    學習古詩《墨梅》T=25分鐘過程1、教師范讀古詩。2、領讀古詩,并讓學生畫出節奏。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古詩二《詠柳》的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 古詩文默寫(精選8篇)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古詩文閱讀(精選12篇)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陳與義巴丘書事古詩文閱讀答案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學習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巴丘書事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巴丘書事陳與義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1) “一字不差”。...

  • 李綱《病牛》古詩文閱讀答案

    《病牛》是宋朝詩人李綱的詩作。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該詩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國、報效眾生的信念決不動搖,體現了貴為宰相的博愛無私的仁者情懷。...

  • 古詩、春嘵

    教學目標1.學習“曉、眠、唐、然、”4個生字,做到能讀會寫、能結合詩句講解其意思。2.能理解各句詩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3.能朗讀、背誦課文。4.體會詩的意境,產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 古詩文閱讀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主題探究學習:從古詩看古代交通》教案2

    教學要求:初步了解和體驗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掌握收集、分析、歸納信息的方法和步驟,學習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運用語文、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及動手...

  • 關于風的古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 古詩文默寫(蘇教版)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如何看待古詩文教學中的串講

    作業內容這個“串講”需要:以故事發展串起來講、以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串起來講解、以說明順序來串講,但不能串得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到厭煩。打破常規串講序列,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 語文教學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人人人婷婷色东京热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 日本不卡高清 | 激情久久精品 | 农田丰满艳肉妇hd | 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 中国一级特黄毛片 | 国产精品一本 | 欧美猛交XXXXX无码 | 亚洲第一黄色片 |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 人妻暴雨中被强制侵犯在线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www.涩|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 日本xxx色视频 | 婷婷丁香色综合狠狠色 | 精品国产三级自在线拍 |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网站 | 欧美xxxav|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 偷窥自拍青青草 | 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 日本丰满熟妇乱子伦 |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3d | 怡红院欧美 |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人妻无码网站 | 欧美国产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草久久免费视频 |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最新版 | 91精品无人成人www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