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教學中的情商設計
內(nèi)容提要: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情感;捕捉情點,交融情感;馳騁想象,激揚情感;
調整視角,優(yōu)化情感;情思互動,升華情感
關鍵詞:優(yōu)美的情感素質;積極的心態(tài);情感肖像之美;健美的情感個體
美國哈佛大學長期作家賴德勒和他的同伴曾斷言:“當代生存之戰(zhàn)通常是情感的生存之戰(zhàn)。” 社會的信息化、藝術化,正呼喚著的是一個優(yōu)美的情感素質+優(yōu)秀的生存智慧的世界。培養(yǎng)了7位美國總統(tǒng)、3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32位普利策獎獲得者、數(shù)家跨國公司的總裁的哈佛大學,在20世紀末推出了震撼世界的“情商(EmotionalQuotient 縮寫為EQ)教育”的概念,對于傳統(tǒng)教育只重視智商培養(yǎng)的規(guī)范,產(chǎn)生了動搖性沖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很多IQ160的人為IQ100人工作。甚至于有些心理學家提出:IQ決定人生20%,EQ決定人生80%。可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情商十分重要。
語文是一門洋溢著情感魅力和人文氣息的學科,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是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極好的媒介物。蘇珊•朗格說:“藝術是情感的符號。”教材中的古詩文作品無一不是作者“情動于衷”的產(chǎn)物。《君子于役》中日夜牽掛的夫妻情;李商隱《無題》中的纏纏綿綿的戀人情;《秋思》中斷腸天涯的游子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依依惜別的故人情……無不體現(xiàn)了作者深沉淳厚的情懷,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含情,都是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極好的材料。
古詩文教學中,情商的培養(yǎng)可采用誦讀、想象、談話、辯論、表演等方法,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達到理想效果。經(jīng)過探索,本人對語文課堂中情商設計,有如下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情感。
唐代詩人白居易于《與元九書》中論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這就是審美感受的觸發(fā),必有情為先導,必與人的情感傾向、情感積淀與情感追求相諧合者,也才能使情感的調動、情感的優(yōu)化、情感的升華獲得理想的結果。美,由于情動而被發(fā)現(xiàn);情,因為有美的激勵而被醇化。
由于古詩文作者與學生成長在不同的時代、生長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閱歷、人生價值觀不同等因素,學生的思想感情與作品透露出的思想感情有時格格不入的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學生要理解作品、進入到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中,進而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必須要有一定的情感準備。我們首先要為學生設置好一個情境感染的意境,為他們架設好一個情感階梯,必然會產(chǎn)生“情來、興來、神來”的理想效果。現(xiàn)代電子信息技術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學習《三峽》這一課,課前導入 時我播放了一段表現(xiàn)三峽風光的錄象片段。學生們都陶醉在優(yōu)美的畫面和樂曲中,有說不出的歡欣。之后,我讓學生用語言把游覽三峽的感受描繪出來。大家躍躍欲試,但又力不從心。在聽完《三峽》的配音朗讀后,都被酈道元的優(yōu)美簡捷的文字所折服,沉浸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這一課學習就在學生的這種美好的情緒中順利完成。
二、捕捉“情點”,交融情感。
審美感受的動因和目的都是情感的表現(xiàn),其它的心理因素都必然圍繞著情感運動。心理學告訴我們:沒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動,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都將變得蒼白無力。在審美感受中,情感是最具有活力的心理因素,審美感受最鮮明、最突出、最富于成果性的特征就是自始至終洋溢著濃郁、強烈的情感色彩。古詩文作品都閃爍著思想和情感的火花,教師就要善于捕捉這些“情點”,使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同喜同悲,達到讀則如出我口、講則如出我心、忘情于課文角色的境界,使他們在欣賞作品時,經(jīng)受情感的洗禮,不斷提升人格魅力。
《天凈沙•秋思》一曲的學習,“家”字便大有文章可做,我認為這就是作者和學生共同的情點。教學時可如下設計:你有長時間離開家的經(jīng)歷嗎?在那些日子里,最想家的時候是什么時候?請你描述一下當時的具體感受。學生交流后,教師說:“有一個古人,他想家的具體感受是這樣的……”同時我還讓學生對“人家”一詞進行想象,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浪跡天涯的游子的“斷腸”之痛。
三、大膽想象,激揚情感。
在許多古詩文作品中,作者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的空間。教師可利用這一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根據(jù)作品中透出的內(nèi)在的邏輯性,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再現(xiàn)當時生活的“原貌”,進而使學生體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經(jīng)歷,而產(chǎn)生愉悅之情,讓學生的情感飛揚起來。
在學習《狼》這一課時,我曾嘗試著讓學生借助想象力將文言文改寫現(xiàn)代劇本,學生在改寫中獲得一種全新刺激的情感體驗。屠戶挑著晃悠悠的擔子邊走邊笑瞇瞇地清點銅錢,他的妻兒已升起裊裊炊煙等待屠戶歸來的情景出現(xiàn)在學生的想象空間。他們跟隨著屠夫一起恐懼,一起妥協(xié),一起振作,同時也深深地體驗到:面對敵人,只有奮起抗爭,才能戰(zhàn)勝邪惡。收到不錯的效果。
四、調整視角, 優(yōu)化情感。
李白在《行路難》一詩中向人們坦露了自已的一段心跡:有著“欲渡黃河”“將登太行”的遠大理想的他,在長安居留三年,最終一無所獲,進退失據(jù),陷入了“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茫然、抑郁、悲憤之中,但他并沒有沉溺于這種消極情緒中。他善于調節(jié)自已看問題的視角,他以呂尚和伊尹的眼光來審視自已遭際時,仿佛又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一時間情緒激昂,又產(chǎn)生了“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李白的心理歷程(還有《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劉禹錫等)對于學生如何對待困難和挫折都有極好的示范作用。
純真的情感使人類美倫美奐,人類執(zhí)著地追求著情感肖像之美,健康的社會呼喚健美的情感個體。個體情感品質的優(yōu)化,可以在優(yōu)化人生的歷程中發(fā)揮正向的推動作用。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自怨、自艾、自殘、自貶、自嘲、自斥的僵殼中呆得太久了,就會使他們中的許多人失去天籟式的稚拙、天真的夢幻。負責任的老師不僅能領著孩子們從愚鈍走向智慧,更要領著他們從沮喪、失望、苦惱、急躁、嫉妒、委屈等消極情緒中走到愉快、喜悅、同情、向往、滿足等積極情感中來,由低級的個人情緒向高級的社會情感轉化。在古詩文教學中老師讓學生不斷地調整視角,進行換位思考,對其情感的優(yōu)化大有益處。
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就可以作如下設計:在生活中你有過鄒忌似的經(jīng)歷嗎?當時你是怎樣想的呢?當你取得成績時,你贏得了人們無盡的贊美以后,你會怎樣做?換位思考不僅優(yōu)化了學生的情感,而且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五、情思互動,升華情感。
美,由于有情動被發(fā)現(xiàn);情,由于有美的激勵而被醇化,因為有思的梳理而被升華。“思愈靈者情易深”,思之靈悟的升格,基于“情來、興來、神來”,又歸結于深化情來。從“始之于情、發(fā)之于靈、終之于神”的正向循環(huán),到“思風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的反向流動,層次不斷的上升。情思互動,互為因果,水漲船高。
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時,我曾作過這樣的問題設計:牡丹、菊、蓮作為三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認為哪一種更可取?如果大家都消極避世,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社會會有進步嗎?面對不良行為和邪惡勢力,我們光是“處淤泥而不染”就夠了嗎?學生們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這三種人生態(tài)度在今天看來都不可取,我們可以有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應該自身的正氣,感染他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老師應該讓學生帶著情感走進作品,更應該讓學生帶著高層次的情感和思考走進生活。
學生自信、百折不撓、善良有同情心、愉快、平和、保持積極心態(tài)是我們永遠追求的情商目標。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別忽視了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時候,也不要忽略了古詩文這個載體。
參考書目:《認知自身——EQ提升基石》、《哈佛情商設計》
《情感之源》、《自我激勵——EQ成功動力》
《情感智慧論》、《中小學心理輔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