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精選2篇)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發布時間:2023-08-04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精選2篇)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篇1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

  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

  (1) “一字不差”。 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3)若是選默,就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最好不要多默。

  2.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  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

  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  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第二步】  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

  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

  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  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懷親或羈

  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 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 南浦(送別之地), 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 或戀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 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 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 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 烏鴉(衰敗荒涼), 杜鵑鳥或子規(象征凄涼哀傷或

  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 猿(悲傷)。

  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

  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 生機勃勃, 富麗堂皇 ,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虛幻飄渺 凄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

  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

  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

  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

  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

  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 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 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 運用修辭手法:比喻 對比 夸張 比擬)(高考常考)借代 雙關 反問 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  對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 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 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  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 對比 夸張 比擬  借代 雙關 反問 設問、反問、反語;

  ⒋  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  對比   渲染  烘 托  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

  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后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 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 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  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煉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著眼于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

  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 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變式問: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么?

  ▲詩歌鑒賞選擇題常見設誤方法:(從北京上海試題來看,要做好考選擇題的準備)

  1.語言語風類錯誤:或故意譯錯實詞虛詞;或對詩歌的語言風格判斷錯誤。

  2.意境意象類錯誤:對詩歌的意象的含義判斷錯誤;或對意境的概括錯誤。

  3.技巧手法類錯誤:對詩歌運用的寫作技巧的類型或作用判斷錯誤。

  4.思想情感類錯誤:拔高情感(對詩歌中描寫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種光圈);或轉移情感。

  5.觀點內容類錯誤:擴大范圍(把一個作家的某一具體作品風格用其整體作品風格來代替)。(設置錯誤的方法有:擴大,錯位,拔高,硬套,兼用等)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篇2

  高考語文滿分答題精華總結

  審清每一道題的題文表述;標清每一題答題的關鍵所在;寫清每一處關鍵的答案要點。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2.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夸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夸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后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煉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著眼于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變式問: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么?

  文言文閱讀(5題,21分)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預備知識一:如何讀懂選文

  (1)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預備知識二: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預備知識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題

  3.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住: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XX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審于何得此絹審:知道。

  c.自放驢,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信:使者。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XX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責:索求b.夏人循環問見,疑以為誘敵不敢擊問:間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質:質問d.顏無子,不克葬克:能夠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05廣東)永平初,顯宗舅新陽侯陰就慕暉賢,自往候之,暉避不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召暉拜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愛:吝惜    d.顧謂掾屬曰:“若之何?”謂:對……說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糶(賣米);糴(買米);穰(與農事有關);禳(與祭示有關);覲(拜見)。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05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恐天下以吾私廣國  私:偏愛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暫且

  c.此吾弄臣,君釋之 弄臣:帝王親近狎玩之臣d.晁錯為內史,貴幸用事用事:憑感情做事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對稱詞語和句子中處于對稱位置的詞語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利用音形關系,通假推測。高考題:此除蝗蟲誼(通“意”,意思)也。

  【相關知識】

  一詞多義的產生:①詞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②詞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③詞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詞的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⑤詞的假借義。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綱規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根據義項之間的以上5種內在關系識記)

  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

  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

  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

  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重點掌握黑體詞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課(督促勸說)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逸(馬脫了韁繩、放縱)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對(回答或對話)如(到、往)掾(古代屬官的統稱)工(工匠、精巧、擅長)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容(寬容、或許、許可)貸(借出借入,寬容)獄(官司、案件、監牢)白(告訴)與(贊揚)多(贊揚)遽(急速、就、恐懼)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給(食用豐足)按(追究、考察、調查)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執(捉拿)延(延請)省(減免)謝(道歉、推辭、告訴)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臉紅)竟(結束、完)坐(因……而犯罪、因為)甫(才)尋(不久)造(造訪)過(拜訪、責備)弒(子殺父、臣殺君)用(財用、因為)

  4.文言虛詞題

  【答題技巧】

  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

  2.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

  ⑴虛實意識:

  例:第一組:1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組:1問其與飲食者,則盡富貴者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⑵結構意識:

  例:第一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麥鹽而已3少時衣食無所(05高考)

  第二組:1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擇師而問焉4咸私哂其矯飾焉

  第三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賓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來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組:1吾將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05高考)

  第五組:1因謂其友曰2所謂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      2爾其勿忘乃父之志3爾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組: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唐臨,長安人,周內史謹孫也

  3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第三組:1頃之,拜受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組:1若素激義,能為我籌此   2顯者慚,杜門若不聞者(05高考)

  (4)呼應意識:

  例:第一組:1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2果為馬所顛仆(04高考)

  第二組:1視其沼,則淺混而污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3此則國人之最也

  第三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舞劍

  第四組:1其所言不實2山巒為晴雪所洗(05高考)

  (5)語氣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組:1其李將軍之謂也?2能設而不能動也3此馬氏所以不對也(05高考)

  第三組:1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附:考綱所列18個虛詞:

  ⑴而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②副詞:“多么”。

  ⑶乎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

  ②介詞:“于”、“在”、“從”。

  ⑷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那”“其中

  ⑹且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②連詞,表并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

  ③助詞,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⑼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于、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于之”;④作形容詞詞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對象,“跟”、“和”;

  表時間、處所,“于”。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詞⑴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于”、“由于”;

  ⑵表比較,“比”;⑶被動,“被”。

  (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和”、“及”;

  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

  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詞后,翻譯為“個,樣”

  (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

  5.性格表現題(句式題,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對六個句子進行三點審查:一審是直接還是間接;二審對象,看是不是題干中說的人物;三審性質,看是不是題干所說的性質特點。最后用排除法選擇。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評價文言文的觀點態度,必須堅持:⑴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既要注意評價者觀點態度的積極意義,又要注意評價者的時代局限性;(2)必須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貶低。(3)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看評價者對人民的態度;看評價者對統治者的態度;看作品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看作品在今天有無現實意義。

  古今異義幾種情況:

  ①詞義的縮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類”,今專指稻谷。

  ②詞義擴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長江,今泛指江河。

  ③詞義的轉移。如“犧牲玉帛”中的“犧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義指獻身。

  ④詞義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義指品質惡劣。

  ⑤古今同形異義。如“請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指”(指出)和“示”(示意給人看)

  常見古今異義如下:

  1親戚2妻子3中國4所以5無論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實10春秋11結束12約束13中原14烈士15犧牲16雖然

  17不好18根本19學者20地方21山東22縣官23致意24從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憐29以為30從而31至于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進37即使38向來39因為40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單音詞較多的特點,對雙音詞進行切分)

  6.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7.文言文斷句與翻譯題

  (1)在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哉、與(歟)”等虛詞。

  2.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賓語。

  3.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以此特點為依據,其準確性更高。

  4.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知識。

  5.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后面常見固定結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詞常常

  能承前啟后,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譯題:

  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賦分點:

  1.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并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備查知識1: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殺)。(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如:“稍稍賓客其父”、“糞土當年萬戶侯”(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征狀態,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態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d.表處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f.表頻率,如“歲賦其二”。

  (2)形容詞的活用:①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其旁條”、“四美具,二難并”。②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為-----怎么樣。)(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明顯);

  (3)動詞的活用:①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②動詞活用為名詞,如“則其至又加少焉”、“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備查知識2: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二)被動句:

  (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判斷。如:“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

  (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3)省略介詞:“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

  (五)定語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2)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鴻門宴》)。

  備查知識3:常見固定結構(熟記黑體字部分)

  一、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辦?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比,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豈(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嗎?)

  ⑧……非……歟?(……不是……嗎?)

  ⑨寧……耶?(哪里……呢?)

  (10)顧……哉?(難道……嗎?)

  (11)獨……哉?(難道……嗎?)

  三、表示感嘆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只……罷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四、表揣度

  ①無乃……乎(歟)(恐怕……吧?);

  ②得無(微)……乎?(該不……吧?))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④庶幾……歟?(或許……吧?)

  五、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③其……?其……?(是……呢?還是……呢?)

  六,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何乃:豈只是;為什么竟。、既而:隨后,不久。既……且……:又……又…乃爾:竟然如此,這樣。然而:這樣卻;但是。,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那么。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謂:所說的,所認為。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無(有)以:沒有(有)用來……的東西、辦法。無庸:不用,無須。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謂:說的就是¬¬――。之于:對……的態度,同……相比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古詩《牧童》教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牧童》。【教學目標】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2、通過運用課后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 古詩《墨梅》教案設計(精選17篇)

    學習古詩《墨梅》T=25分鐘過程1、教師范讀古詩。2、領讀古詩,并讓學生畫出節奏。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古詩二《詠柳》的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 古詩文默寫(精選8篇)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古詩文閱讀(精選12篇)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古詩文欣賞(通用12篇)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①人們普遍認為“橫”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它好在哪里?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橫”字表現出自然、閑適(悠閑)、恬淡的意境。...

  • 陳與義巴丘書事古詩文閱讀答案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學習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巴丘書事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巴丘書事陳與義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 李綱《病牛》古詩文閱讀答案

    《病牛》是宋朝詩人李綱的詩作。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該詩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國、報效眾生的信念決不動搖,體現了貴為宰相的博愛無私的仁者情懷。...

  • 古詩、春嘵

    教學目標1.學習“曉、眠、唐、然、”4個生字,做到能讀會寫、能結合詩句講解其意思。2.能理解各句詩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3.能朗讀、背誦課文。4.體會詩的意境,產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 古詩文閱讀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主題探究學習:從古詩看古代交通》教案2

    教學要求:初步了解和體驗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掌握收集、分析、歸納信息的方法和步驟,學習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運用語文、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及動手...

  • 關于風的古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 古詩文默寫(蘇教版)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如何看待古詩文教學中的串講

    作業內容這個“串講”需要:以故事發展串起來講、以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串起來講解、以說明順序來串講,但不能串得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到厭煩。打破常規串講序列,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 對古詩文中字詞教學的一點認識

    初中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最大障礙是字詞句的理解。過去的教學中,大多是教師串講,然后對重點字詞進行強調,再讓學生復習鞏固,以之積累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能力。...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年成全免费高清看西瓜 | 日本超碰一区二区 | 久草网视频 | www.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 亚洲午夜无码极品久久 | 狠狠鲁影院 |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看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亚洲色婷婷久久精品AV蜜桃小说 |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 农村人伦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 日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 忘忧草www中文在线资源 | 久久久久爽爽爽爽一区老女人 | 国产一区二区影视 | 欧美一级艳情片免费观看 |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久久精品999 |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爽av大片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手机版 | 在线啪啪 | 樱花视频在线观看进击的巨人第三季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在线二区 | 深夜福利啪啪片 | 国产无套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美女黄色一级毛片 | 邻居少妇张开双腿让我爽一夜 |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 狠狠操第一页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视频免费看 | 在线国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