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談》《讀書的三種姿勢》教案及練習
孫紹振,1936年生,江蘇鹽城人,祖籍福建長樂,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論變異》等。孫紹振在學術上有獨創的系統性,他把康德的審美價值論引向文學創作領域,提出了真善美三維錯位系統理論,在幽默學方面,提出了幽默邏輯錯位的理論,在散文理論方面,他提出了審美、審丑、審智的散文的理論體系。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理解文章闡述的論點。
2. 感受以議論為主的演講詞的特點。
(三)寫作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
(四)思想教育
認識到讀書的魅力,熱愛讀書。
三. 教師建議
學習時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思考:
(一)全面地、扼要地復述《讀書雜談》有關讀書的觀點,《孔孟論學習》中哪些名言可以與之相應?
1. 十分推崇無功利嗜好的讀書,既包括自覺做學問的深入研讀,也包括隨隨便便的自由讀。
2. 在現今,求學讀書的最大部分還是為職業的讀書。
3. 功課做完后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相應名言有“樂之者”“專心致志”“自得之”等條。 詳見練習一、二解答。
(二)《讀書的三種姿勢》講了哪幾種讀書的態度和方法?主要講哪一種?《孔孟論學習》中哪些名言可與之相應?
1. 消遣性地躺著讀;2. 刻苦鉆研坐著讀;3. 批判性地站著讀。主要是第3種。相應名言有“專心致志”“不如無《書》”“與古人謀”“學思關系”“樂之者”等條。 詳見練習一、二解答。
(三)魯、孫兩文說讀書,表達上有何特點?
化抽象的說理為感性鮮活的表達,別致、風趣、生動、形象。詳見練習一解答。
四. 課文講解
《讀書雜談》
(一)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
1. 演講寫作語言是以敘述語體為基調,綜合運用了其他各種語言體裁。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就在于不論描寫、抒情還是議論、說明,都染上敘述的色彩表現出來。
2. 演講寫作語言有“聲音感”和“動作感”。聲音感即當看作為演講稿的文字符號時,仿佛感到它在耳邊發出聲音。遣詞用字是造成有聲感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來自演講寫作語言的特殊性,即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結合。
3. 演講寫作語言是文學化的口頭語言。口頭語言也是演講寫作語言的基礎,但其口語化不是一般的口語,是經過加工的口語。
(二)魯迅讀書法
多翻法——魯迅先生說:“在手中,不管它是什么;總要拿來翻一下,或看一遍序言,或者讀幾頁內容。”書并不是放在櫥柜中了事,更不能寫上自己的姓名就算擁有了。書是要讀的,不管它是什么書,開卷有益。
跳讀法——魯迅先生說:“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么無論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讀書,誰都會遇到不懂的地方,如果固執于一點,一味地死摳一字一句、鉆牛角尖,那么,就會因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甚至連這障目的“一葉”也弄不明白了。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選讀法——魯迅先生說:“倘要看文藝作品呢,則先看幾種名家的選本,從中覺得作品最愛看,然后再看這一作者的專集;倘要知道得更詳細,就看一兩本這個人的傳記,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