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智慧》教學設計3
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第7段:進一步指出:懶漢過去承擔了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任,
未來寄托著人類的希望,應重視懶惰的智慧。
六、探討懶漢的含義。
提示:文中所贊揚的“懶漢”是指那些討厭要吃苦受累的事,懶于付出無效勞動、重復勞動,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卻積極開動腦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腦力勞動上尋找捷徑,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人。
七、合作、探究式學習:請同學們從立意、論證、語言三個方面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示:不同凡響的立意;別致新穎的論證(論證結構別致、論據敘述新穎);幽默傳神的語言。(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應以激勵為主。)
八、小結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實說明了一個常為習慣思維所忽視的道理:討厭吃苦受累的“懶惰”的情緒,激勵了發明;想在腦力勞動中尋找捷徑的“懶漢”,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九、作業
1、試著用一兩句話解釋本文 “懶惰” 的含義,要求語言要通俗、幽默、形象、富于哲理。
2、從歷史或現實生活中找出具體的事例,用創新意識去考慮它的結果是否合理。
上一篇:《懶惰的智慧》教案4
下一篇:《綜合性學習--我的作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