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文言文·語文版八年級(上)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下闋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闋寫清泉寺的風光,點出了作者游蘭溪的時間和地點。
下闋抒發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
二、過故人莊:敘述作者到農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的經過,描繪了恬靜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老朋友之間的誠摯友誼,也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寫于乾道三年初春,當時作者在山陰鄉下,詩中表現了農家的殷勤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漁家傲:通過對邊塞秋季風光的奇異獨特的描寫和抒發守邊將士的情懷,表現了守邊將士的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思鄉之情,也反應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浣溪沙: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易老而嘆息,抒發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名句欣賞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兩句詩展現了詩人愛及天下的博大襟懷。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也觸動了作者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秋風、秋雨的威力,貧困、流離失所的生活,都沒能擊垮作者。面對這樣的現實,詩人從個人“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一躍聯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落的窮苦百姓,從沉思中振作起來,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前兩句寫自然環境,清閑愉悅。田家的風景,是綠樹繞村,青山遠襯,使人一進村就感到親切美好。后兩句寫與朋友的歡聚。故人把酒敘舊,面對著窗外的場圃,娓娓談著桑麻的農事,充滿了喜悅的情緒。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我們耳邊。他所描繪的這種境界,貼近生活,能夠引起人們許多關于農村的美好的回憶。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寫農村明媚絢麗、變化萬千的自然風光,也表現了詩人的喜悅心情。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將士們都沒有睡覺,聽著悠悠笛聲哀婉動人,滿地的霜映照著將軍的白發和士兵的淚水,這是多么令人感動的情景啊。思鄉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長的艱苦生活,交織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用聲色對將士們的感情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人不寐”三字綰上結下,其中既有白發“將軍”,又有淚落“征夫”。將軍的白發和士兵的淚水,記載著宋代帝王對外軟弱,消極防御,長期征戰無果的史實。“不寐”又緊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