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記趣》教案1
【教學目標】德育點: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知識點:教會文言字詞的集納梳理;了解古文敘事的方法。
技能點:體會生動有趣的語言特點;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
【教學重點】
要反復朗讀,弄懂課文意思,了解作者記述趣事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生動有趣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主導課型】
趣讀課。
【教學設想】
《閑情記趣》筆觸生動,刻畫細膩,緊緊圍繞一個“趣”字,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童真童趣圖。無論是視蚊如群鶴舞空、作青云白鶴觀,還是以叢草、蟲蟻、土礫的“小天地”為“大世界”、觀蟲斗、鞭蛤蟆,無一不是以一顆天真浪漫的童心來觀察事物,充滿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文章沒有連貫的情節,語言淺談直白,比較易懂。基于此,教學過程中可抓住文眼“趣”字,教成“趣讀課”,讓課堂也自覺“童趣盎然”。
整節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大板塊:譯讀激趣——尋讀品趣——理解積趣——想象創趣,一“趣”串珠,線條單純,思路清晰。“朗讀——品析——積累——創造”的教學思路,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與文言文的誦讀訓練,又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學會創造的能力。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導入新課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師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幼時記趣》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
清中期與桐城派異趣的散文家,有袁枚、鄭燮、沈復等。鄭燮的家書隨意、口語化,多瑣碎之事,亦令人喜愛。袁枚的《隨園記》文筆自然,不見用力,而文氣十足,讓人覺得結構頗為嚴謹,表現了相當的修養和才氣。《浮生六記》是沈復的自傳性作品,共六卷,今存前四卷,記述家居及游歷生活。這組文章,文筆細膩,不作粉飾,明瑩純凈,感情真摯,堪稱中國文學中頗具新鮮意味的創作。讀罷《閑情記趣》,我們會感知許許多多。
一、譯讀激趣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正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鶴唳lì 凹凸āo tu 土礫lì 溝壑hē 怡yí然
項為之強( ) 蝦( )蟆( )
3、范讀,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
——整篇文章應該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然、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
4、指名朗讀。(教師提示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 /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