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長征·知識點精析
一、生字學習1.需掌握的字的讀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2.掌握下列多音多義字 3.形近字正音組詞 二、詞語積累萬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等閑:尋常,平常。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三、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個農民家庭。2.作品簡介《七律 長征》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是一首七言律詩,是舊體詩,也是史無前例的偉大革命史詩。本詩估計寫于紅軍攻占臘子口之后、越過六盤山前。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3.毛澤東詩詞毛澤東詩詞是風雷激蕩的中國革命歷程的藝術記錄和載體,遂成為史詩;是毛澤東本人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人生經驗的寫照,凝聚著他的精神、情感、理想和愿望,遂成就了他所贊同的中國傳統詩學思想——“詩言志”的審美特征。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長征概況:中央紅軍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從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發,開始長征,沿著五嶺的北坡西進,突破了敵人四道封鎖線。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過岷山,攻占臘子口,十月到達陜北根據地,完成了震驚中外的戰略大轉移。巧渡金沙江:敵人估計我軍必定要強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幾百里長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軍派一個師在龍街架橋佯攻,引誘一切“追剿”軍隊都向這里*近,我主力部隊則在絞車渡殲滅守敵,用六只木船勝利完成了渡江任務。這是紅軍戰士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結果。飛奪瀘定橋:大渡河的瀘定橋只剩下鐵索,橋東瀘定城里有幾個團的敵人,山坡上修筑了嚴密的工事,用機關槍、迫擊炮封鎖著橋頭。紅軍選了二十二名英雄組成突擊隊,下午四點,沖鋒號響了,在震天動地的槍炮聲中,突擊隊冒著彈雨,攀著鐵索,沖殺過去。敵人放起沖天大火,把橋頭的城門封住。勇士們奮不顧身,從火海中沖進城內。大隊人馬隨即開過瀘定橋,激戰兩小時,消滅敵人兩個團。五、文章主旨和結構分析長征是一個大題目,毛澤東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高山大河,來歌頌“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偉大精神。全詩共四聯,首聯是全詩的總領,以下三聯則緊扣首聯展開。首聯對長征作概括描寫,頷聯、頸聯、尾聯選擇長征過程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幾個典型事例進行具體的描寫。“不怕”“只等閑”概括了紅軍戰士戰天斗地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下文的“騰細浪”“走泥丸”“暖”“更喜”“盡開顏”將這種精神具體形象化。“遠征難”“萬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下文的“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岷山千里雪”這長征途中的五個典型事例,將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演繹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