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長征·知識點精析
六、重點語句賞析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首聯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感情基調。“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長征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只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草芥,玩社會之敵于股掌的統帥風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在英雄紅軍的眼里,連綿起伏的五嶺山脈,不過是一道道細小波浪在翻滾;氣勢磅礴的烏蒙山脈,只是幾顆滾動著的小小泥球。此聯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極言山之綿亙高大,這是客觀的山,真實的山,可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蔑視一切困難,于是在紅軍眼中,這些山猶如“騰細浪”“走泥丸”那樣渺小,微不足道。此句運用夸張和比喻,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現了紅軍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明暗結合,動靜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奔騰的金沙江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山山水水都在為紅軍的勝利縱情歡唱。橫跨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沒有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令人望而生寒。此聯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紅軍長征途中兩個有突出紀念意義的天險,作者選取這兩個事例來反映紅軍對“萬水”的征服,有極強的說服力。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略戰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斗,那么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斗。“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種熱烈沸騰的景象和戰士們勝利、喜悅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寫出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一場惡戰的艱苦激烈,驚心動魄,寫出了紅軍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這兩句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紅軍的英雄氣概。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此聯是對首聯的回應。開頭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面對這千年積雪萬丈高寒的岷山,庸人懦夫只有膽戰心驚,喪魂失魄,而紅軍戰士卻是“更喜”。“更喜”二字,飽含著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表現出紅軍戰士的英雄本色。“三軍過后盡開顏”,寫出了戰士們的雙重喜悅,一重是戰勝雪山的喜悅,一重是勝利在望的喜悅。過了岷山,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陜甘寧根據地就在眼前,長征的最后勝利就在眼前,紅軍戰士怎能不開顏歡笑呢?七、其他有助于理解課文的知識1.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2.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蕭華《四渡赤水出奇兵》3.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