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7
(中國人原來是不留辮子的,滿清入關后,“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這之后中國人的腦后才拖上了一根辮子,所以說辮子是民族壓迫的象征。另外留辮子也是表示對滿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的革命者如孫中山及后來的毛澤東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辮子以示和專制政權的決裂)
可是這些清國留學生對辮子的態度如何呢?
(他們十分珍視這根辮子……)
這里作者用了一個詞“標致”,“標致”的本意是什么?
(漂亮)
魯迅真的認為這樣很漂亮嗎?
(討論)
那他實際的意思是什么?
(丑陋)
通過這里的討論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反語”。
(就是說反話,字面的意思和實際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事實上,反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同學們很可能會舉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問:第一段寫清國留學生在干什么?
(賞櫻花)
指讀第二段:他們又在干什么?
(學跳舞)
他們做這些事應不應該呢?
為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給補充一些歷史資料:魯迅去日本留學是什么年代?當時中國是什么樣的狀況?
(魯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學,1904年去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當時正是中國積貧積弱受列強欺侮的時候……腐朽的滿清政府與列強鑒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通過補充資料和討論,使同學們認識到魯迅對這些只知游樂置國家民族命運于不顧者的鄙視,所以魯迅離開東京到了仙臺。
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敘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
板書:魯迅 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暗線)
四、課文的主體故事就發生在仙臺,現在請大家根據地點的變換理清文章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
師生總結板書:
在東京(1~3):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
在仙臺(4~35):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離開仙臺后(36~38):寫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五、速讀課文,練習一下概括能力,說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幾件事
討論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書:
1、添改講義;
2、糾正解剖圖;
3、關心解剖實習;
4、想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從這幾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點?結合討論幻燈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魯迅在仙臺醫專學習時的課堂筆記(內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筆跡)。
板書: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
六、魯迅為什么要到仙臺去學醫呢?課前已經讓大家讀了魯迅的《〈吶喊〉自序》,誰能給解釋一下?
(請同學們給補充資料)
(從魯迅小時候他父親的病說起……說到魯迅講的關于中醫的過分的話:中醫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說到他學醫的兩個目的: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從這里我們能再次感受到魯迅憂國憂民的情懷。
(如時間允許的話,教師也可在這里給補充資料:日本的維新確是從醫學的引進開始的:一個叫前野良澤的人根據一本來自荷蘭的《解體新書》的指導去解剖尸體,結果讓他感到震驚的是,書中的插圖竟與人體構造分毫不差。從此日本人逐步認識到西方科學的先進,開辟出一條通向近代學術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為一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