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7
那么魯迅后來為什么又棄醫從文了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疑問。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
1、分析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討論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關注中日當前面臨的問題。
4、分析有深刻含義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找一個同學回憶一下魯迅先生去日本學醫的原因……那么作者后來為什么又棄醫從文了呢?
主要是因為兩件事,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看是兩件什么事,并準備復述。
二、一邊復述一邊分析
第一個事件我們給它命個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
(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題事件”)
“終于這流言消滅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魯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來的題目?那些愛國青年這樣做說明了什么?
(說明他們對弱國國民的無端歧視)在這里可指讀“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也無怪他們疑惑”句,使學生認識這種邏輯的荒謬,體會作者當時極度憤慨的感情。
另:在這里教師也可給學生補充一些資料:事實上日本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有崇華傾向,在從隋代開始活躍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直是甘當小學生的。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此時日本才認識到了中國的落后,后來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強的侵擾。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后迅速崛起超過中國,從此又對中國采取極端鄙視的態度。稱當時的中國人為“戴豬尾巴的家伙”,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后很多類似“愛國青年”的人……
接著復述第二個事件:我們可以叫它什么事件?
(電影事件)
在這里請同學們給補充資料:當時的日俄戰爭是怎么回事?
(戰爭本身就是令中國人屈辱的事)
魯迅為什么聽得“這一聲特別得刺耳”?
(再次體會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精神)
為什么“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教師幻燈展示下面這段話并指讀:
從那一回以后,我便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在討論這句話的同時,為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可用幻燈展示一張1905年攝于中國東北開原城外的照片:
一個中國人被當作俄國偵探,被日軍斬首。圍觀的中國民眾神情麻木。
此時教師可問:那個被斬的人健壯嗎?圍觀的人健壯嗎?……可這種健壯的軀體在這里只用做什么?(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熱鬧,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民族恥辱。可見改變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來看魯迅棄醫從文的決定,是為了個人的前途嗎?
展示幻燈片:
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不過他的這個決定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真是一件幸事,從此中國少了一個高明的醫生,卻多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多了一個喚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魯迅做出棄醫從文決定的這兩件事都和“愛國青年”有關,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的這種愛國性: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是否可取?
經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他們的這種所謂愛國主義,是一種極端的愛國主義,是一種狹隘的愛國主義,達到了蔑視仇視別的國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華時期,他們認為大和民族是最優秀的種族,其他民族(如中華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國也宣揚大日耳曼主義,殘酷迫害猶太人。他們這種扭曲了的愛國主義,這種不正常的民族情緒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