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同步練習(3)
③我和明,有一段時間總懷疑我們的“大白梨”被別人拿混了,每次都要磨蹭好一陣,待大家都跑回去了,才尋找更不為人知的位置。直到有一天老人看著猶豫的我們,笑著取下貨架第三層的一瓶白酒,把我們的半瓶“大白梨”擺上去,說:“以后,這空兒就給你們留著,行不行,小丫頭?”我那次第一次仔細觀察了一下他的眉眼,那是一張真正的長者的臉,有著長者之所以為長者的東西。
④后來,貨架第三層最右邊的位置果真一直空著,除了我和明買汽水的日子。
⑤這條街其實簡單得可以。零星的岔路口間雜著零星的店鋪。每當夕陽蹣跚而下的時候,我和明拖拽著自己斜長的影子回家,看見和春店的煙囪里裊裊地搖出褐黃色的煙,愉快極了。
⑥我和明也耍一些小手段。孩子的零花錢是有限的,我們最常用的一招是拿著兩三毛錢,臉不紅不白地問:“爺爺,這些錢能買什么呀?”老人寬厚地歪一下頭:“能吃兩顆香口膠,爺爺還讓你們一人嘗一塊新進的糖。”我們因為嘗新糖的權利而占盡了便宜。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實很多成人的規則對孩子都是寬容的,而當時我們天真地認為這種殊榮來自我們的成績。那是個以為好孩子就應該受寵的年齡。
⑦后來有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和明翻看了這座小城從前的年鑒。那里面有一張異常面熟的照片,照片下面是這方水土一直引以為榮的一家企業的簡介,那家企業連孩子都耳熟能詳。于是我和明在一次買“大白梨”的時候小心翼翼地核對了老人的名字,之后對他肅然起敬。
⑧我那時覺得,應該有什么詞來形容這位老人和他退休后的這家陋店,這種尋常人家的安寧之氣稀釋了他的人生密度。他與小店讓我有了一些不是孩子所慣常有的、并非針對具體事物的關注。店與人都帶有長者之氣,沉靜的和內斂的。我在高中時曾想寫寫,這么一個簡單的小店多么微妙地盤踞在我們的生活里,但我沒詞兒。我氣它不是在江南煙雨酒旗風中,也不是在大荒沉沉飛雪白里,沒有古雅和粗獷,就只剩下微妙的感覺,而微妙是寫不出來的。我奇怪地想起“舉重若輕”四個字,就再也寫不出什么來了。
⑨我上高中之后就與小店疏遠了,高中的方向和小學的迥然相異,而且高考要求人心無旁騖。等我和明再到那里時,店和人已是老態龍鐘了。
⑩“要考大學了?”老人一陣驚奇,仿佛我們不應該長大似的,隨即他笑道:“多快,一晃之間呢。”那時候正值高考前的溫書假。
○11其實,生命里很多東西,易于接受,也易于淡忘。等我再回來看時,熟悉的地點已盛載著陌生的風景。我便提取那些簡單的畫面,那夕陽下的炊煙,那第三層貨架……那些寧靜簡單的日子便一一重來。我想了想,還是沒有去打聽老人是否還在世。老店不在了,老街不在了,再見老人反而支離了記憶,其實他們本是圓融一體的。
11.請將本文分成三層,并概括層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12.由第②段的描寫,你看出老人有怎樣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