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案 1-4
參考答案: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漂蕩,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二、翻譯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參考答案:
1.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2.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3.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4.當人們仰望盤旋峰頂的老鷹,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 。
5.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6.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準備】
讓學生通過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教師準備有關富春江的風景短片及課文重點字詞的投影。
【設計思路】
本文雖是書信可與一般書信不同,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學時,應當使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要教學生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二要善于啟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朗讀,總的說來,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頓,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才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要做示范朗讀,也可以讓學生中讀得好的示范。
教學時由眼前的風景引入。啟發想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節,然后設問。例如,作者這次是特意選擇一個“風煙俱凈”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說“猛浪若奔”不是從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駛時親自感受到的;“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覺,如此等等。根據這些情節設問,可能引起爭論,但更有可能出現教師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可愛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不勝數。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學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拍攝于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
師: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游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