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四人談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學評論的寫法。
2、引導學生理解四位作家、學者談魯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其間的異同。
過程與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最好讓學生自行閱讀和歸納,老師作若干訂正、補充和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話的內涵,從而知道不同的文學作品有不同的理解,這是每個人個性不同所致。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學習本文精練通俗、思想內涵豐富的語言。
難點
文學評論的寫法
教學突破
文學評論的教學,教者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總結出寫作文學評論的一般方法,掌握鑒賞文學作品思想內容、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等原則與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寫一些簡單的文學評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作家的簡介。
學生準備
課前充分閱讀這四篇課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自學文學評論《讀〈雪〉需要聯想(節選)》
1、教師導入:我們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理解。對于《雪》這篇文章,四個作家有四種不同的理解與感受。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四種看法與觀點。
學生聽老師導入。
2、教師范讀第一篇文學評論:讀《雪》需要聯想(節選)——王蒙。
學生聽老師范讀。
3、請學生花10分鐘思考討論:這篇文學評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交流:本文強調指出,魯迅先生的《雪》本來就是聯想的產物,因此讀者不能滿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簡單化的比附,而應當從作品提供的形象出發,通過活潑敏捷的聯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4、教師啟:本文說《雪》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
學生思考后明確:文章中認為《雪》主要是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興就是聯想。
5、小結:不錯,聯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現手法,那么聯想有怎樣的表達作用呢?
教師點撥: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種思維活動。好文章離不開聯想。有了聯想,就可以把世間萬物聯系起來,從而使思維更活躍,眼界更開闊,文章的內容更充實,構思更精巧,語言更生動。思想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思想情感來源于生活與作者心靈的碰撞,而使生活與作者心靈連通的橋梁正是聯想,所以,缺乏聯想,就很難產生思想情感;聯想豐富,思想情感就豐富。聯想是思想情感的引發器。
聯想豐富,語言就豐富,就生動,就富于表現力。我們的作文離不開聯想,但聯想是建立在豐富積累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必須重視積累,積累生活,積累情感,積累認識,積累知識,積累語言,這樣聯想的翅膀才能飛得高,飛得遠,才能寫出動人的文章。
學生思考后討論、交流,聽老師點撥和總結。
二、引導學生自學文學評論《簡潔清純的〈雪〉》
1、請同學范讀課文。
其他學生聽范讀。
2、請學生花10分鐘討論:作者認為《雪》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討論,明確:作者認為《雪》最主要的特點是層次豐富,視角獨特,在寫景的文章中滲進了某種強烈的情緒。
3、組織課堂討論:說說下面的一句話的含義——寫江南的雪景,寫孩子們的嬉鬧時,作家輕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們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鬧著;寫北國的雪、北國的曠野時,作家滿腔的悲壯與沉郁,如同在書寫一闋敬奠的詩篇,甚至孩子們群體的快樂與雪羅漢孤獨的悲哀,也構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