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四人談 教案
板書設計《雪》四人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雪》需要聯想
一、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分幾個方面來評論《雪》的。
學生思考后回答。
二、需要明確的是:
1、先用比較的方法來說《雪》的特點,連用了幾個“不是”,突出強調了《雪》的寫法與傳統的“賦”“比”寫法是不同的。
2、王蒙認為《雪》只有“興”的前一半,卻沒有后一半,怎樣理解?
舉例:“關關睢鳩,在河之洲”,這是興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興的后一半。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義上有某種聯系,因為水鳥和鳴,也是可以喻男女相悅。再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也是先起興,后引出本詩的中心。
《雪》的寫法與“興”的寫法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它們都描寫了景物,以引起人們的聯想。聯想什么?興是把它寫出來了,但《雪》并沒有把它直接寫出來。魯迅只是具體地描寫了雪,而雪后面的,“那種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盡管“已經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但并沒有把所引發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領悟。所以說“它只有興的前一半”。而要能理解興的后一半,那么你必須去展開聯想。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先請同學們朗讀,然后逐段分析作者所寫的內容:
第一段寫閱讀《雪》的感受和聯想。
設想魯迅寫《雪》時的情景,自然切入《雪》中寫江南雪的內容。由魯迅的姿態到魯迅的笑容,再到他“心里的渴念”,最后定格在他的眼睛。“恬靜”“溫情”“悠遠”“惆悵”“飽滿”“濕潤”都表現了魯迅靈魂中“柔軟”的一面。
結合探究練習四,回答幾個問題:
1、為什么說“故鄉成了他心中無數凝縮的碎片”?
因為離開故鄉到處漂泊后,只是在回憶中才會出現故鄉的片段。
2、“五臟六腑都被滋潤得舒服”是什么意思?
對故鄉的回憶給魯迅帶來了些許溫情和慰藉。
3、為什么在“那煙霧又絲絲縷縷地離他而去”之后,“他的心臟和軀體越發地頑強和堅硬”?
對故鄉回憶所得到的溫情,更增添了同黑暗戰斗的決心和勇氣。
第二段以魯迅靈魂“頑強和堅硬”、和“溫情”“柔軟和童真”的兩面進行簡要分析。
結合課后練習一二理解本段文字。
“頑強和堅硬”——引導學生從四個方面具體說說自己的體會,結合《雪》中對北方的雪的描寫體會到魯迅“靈魂的另一面是頑強和堅硬”。
“柔軟和童真”——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理解。寫寫百草園里動植物,體現了兒童的好奇,喜愛之情。三味書屋的生活找蟬蛻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對《雪》中描寫南方的雪內容,如塑雪羅漢,去理解。
第三段:寫故鄉在魯迅心中的位置以及對魯迅靈魂的影響,側重寫他靈魂中“柔軟”的一面。閉上眼睛想像江南的雪花,然后再作簡要的分析。
第四段:寫魯迅離開故鄉的原因,側重寫他靈魂中“頑強和堅硬”的一面。這一段文字的展開,緊緊抓住魯迅品格中和北方的雪一致而共同的特點。不僅現現了魯迅毫不畏懼,絕不屈服的斗爭精神,而且借北方的雪表達了心中的理想。
第六段:別無選擇——概括了魯迅在靈魂的兩難選擇之中的矛盾、痛苦和唯一的抉擇:把溫情掩藏在心底,讓堅硬成為自己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