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教案
一、 教學目標:(一) 知識教學:
1. 了解作者及《夢溪筆談》。
2. 了解時間和空間相結合的說明順序。
3. 掌握“溶、帖、旋、拂、砥、訖”等6個字。
(二) 能力訓練:
1. 初步學會翻譯文言文;能指出課文的說明順序。
(三) 思想感情教育:
1. 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二、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作者和《夢溪筆談》。
2. 疏通全文。
二、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 簡介作者和《夢溪筆談》
要求快速閱讀注釋一和注釋二。
合上書本比賽掌握情況。(幻燈,填空)
教師補充。
(三) 解題:活板,即為活字板,“板”同“版”。
(四) 聽錄音,注意斷句和特殊字的讀音。
(五) 檢查朗讀。(準確程度、流暢程度)
(六) 疏通全文。
以“開火車”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難句,同桌幫忙。
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
將注釋中的重要詞語劃出。
(七) 注意下列詞的落實:
第一段:板印、盛為之、已后、皆為扳本
第二段:布衣、又為活板、薄入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持就火煬之、則字平如砥、止印、未為簡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復者、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不以木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與藥相粘、燔土、用訖、拂、殊不
第三:其印、為、予、群從
(八) 布置作業:1. 熟讀課文。2.用現代文翻譯第二段。3.找出三個詞類活用、四個通假字、五個一詞多用。
第二課時
一、 教學重點、難點:
1. 分析結構層次。
2. 了解說明順序。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的內容。(出示幻燈。)
一、解釋下列各詞:
1. 板印____2.盛為之____3.已后______4.皆為扳本___5.布衣__6.又為 活板___
7.薄如錢唇 8.每字為一印9.火燒令堅10.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______
11.以一鐵范置鐵板上_____12.乃_____13.持就火煬之____14.則字平如底____
15.止印___16.未為簡易___17.已自布字18.更互用之__19.瞬息可就__20.重復者
21.以紙帖之__22.每韻為一帖__23.奇字24.素無備 25.旋刻之 26.不以木為之者
27.文理___28.兼與藥相粘__29.燔土___30.用訖__31.拂__32.殊不__33.其印___
34.為予群從所得______
二、寫出四個通假字:
三、寫出三個詞類活用字:
(二)完成課后練習二。
(三)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
1. 思考:本文三個自然段各記述了什么情況?
簡要交代活版發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體時間和使用情況。
詳細介紹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關的問題。
交代畢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 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總體上是以什么為序?
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明。
3. 本文課題是“活板”,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活版,而是從雕版印刷寫起的?
從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術的一個飛躍。試問,雕版印刷的缺點是什么?
(死,不靈活。)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看出活版印刷的優點和特點。
(四) 分析第二段:(重點段)
1. 齊讀,思考: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本段可分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