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學設計10
【教學類型】閱讀鑒賞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從文中獲取信息并進行概括及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富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課文的內容,準確把握全文結構和人物性格。
3、領會安妮·莎莉文對學生的深沉的愛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學重點】
1、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2、學生從朗讀中把握作者內心深沉的感情。
【教學難點】
1、體味文章語言的清新樸實,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2、結合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愛”之偉大,陶冶情操,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查閱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相關資料并整理在學習筆記中,借助工具書查找詞匯,讀懂課文內容,并和同學交流,共享成果。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運用多媒體播放《千手觀音》視頻,讓學生感知聾啞人的世界,由此創設情境,自主導入:
《千手觀音》這節目在今年除夕上演后就一直廣受追捧,并以最高票數獲得“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特別大獎和一等獎。參加演出的姑娘們雖然聾啞,可她們不但自尊自愛,還通過凝聚生命力量和美麗夢想的舞蹈,表現快樂感恩的心,以“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傳遞人類最大的祈禱與祝福。今天我們也來看看這么一位,雖然生理客觀上存在缺陷,可仍擋不住對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熱愛追求的女性──海倫·凱勒的故事。以及認識一下幫助海倫創造奇跡、重塑生命的老師莎莉文女士。
2、讓學生交流課前布置搜集的有關資料:
海倫生平的資料(教師進行點評與補充)
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跡的認識和了解。
、拧W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啟發等要點歸納。
⑵ 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
、佟』脽羝故荆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凇〗處熯\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簡介和圖片配鋼琴曲《命運》,讓學生感知海倫。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后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后來,她的父母親要求當地的盲人學校給予幫助,該校派莎莉文老師到她家里協助,海倫借觸摸的方法學會了聾啞語言,她利用點字系統學會了閱讀,又用一種特殊的打字機書寫。十歲時,學會了說話,后來在劍橋女校求學,1900年讀大學,1904年她大學畢業,并和莎莉文老師合作她的自傳《我的一生》,此書一出,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她的故事不但感動和激勵著千百萬的殘疾人,也使無數的正常人為之震憾,使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此后,她又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她經常來回演講,寫了數本書,1927年她開始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募捐,致力于盲人事業。出版了《我的宗教》一書,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她被人們稱為美國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