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學設計10
如:
莎莉文老師幫助小海倫坐在樹上,讓小海倫體驗到大自然嚴厲、暴躁的一面,收到一次驚嚇,卻使之獲得對大自然全面深刻的體驗。(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一段,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和美好,體會莎莉文老師的教育藝術)
2、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喜歡的文字進行品味。
如:
⑴ 在沒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已經非常臨近。
品味: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從反面說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沖破阻礙旅途的大霧,找到準確的航向,從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灣。
⑵ 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品味:這句話表面看來說的是文字的神奇,實則按時的是知識的力量。是知識使“我”這個盲聾人看到了快樂,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覺得世界充滿了畫像,洋溢著美麗。
⑶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品味: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
(盡量讓學生多找、多讀、多感悟,也可以進行仿寫練習)
3、學了這篇課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請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
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可以從莎莉文老師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海倫凱勒的角度考慮。
(若有時間可安排體驗游戲:)
195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家赫布和貝克勒斯曾做過“感覺剝奪”實驗。讓被試者蒙上眼睛,塞住耳朵,套上手套,基本上剝奪其聽覺、視覺和觸覺。實驗結果表明:被剝奪感覺后,人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痛苦,人的心理會產生異常,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進行連續清晰的思考,甚至會變得神經質。
讓學生體驗用手“聽”話。讓被試同學閉上眼睛,塞住耳朵,鄰桌同學在其手上書寫,讓其辨認。先寫0~9這10個簡單數學,再寫“a o e i u ü”這幾個拼音字母,后寫“山、水、土、木、石”等獨體字。讓學生體驗到海倫學習的艱辛即可。
四、小結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五、布置作業
1、思考課后習題。
2、寫一寫生活中你感受到的“愛”,談談你的認識和看法,300字左右。
3、搜集身邊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的事跡,你準備向他們學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