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勞的螞蟻》《走向蟲子》教案及練習
二、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拭去shì 蚱蜢zhàměnɡ 蹭到一邊cènɡ 豌豆wān
揚鑣biāo 卸下xiè 褒揚bāo 頂巔diān
癢yǎnɡ 蜣螂qiānɡlánɡ 土坷垃kē 一轱轆ɡūlu
2. 多音字
3. 詞語
莫名所以:說不出原因來。
欺世盜名:欺騙當時的人,竊取名譽。
鵝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曾被水反復沖刷磨去棱角的橢圓形的光滑如鵝卵的石頭。
瀏覽:粗略地看。
二碼:英美長度單位。一碼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隨聲附和。也指相同。
蚱蜢:昆蟲,似蝗而小,農作物害蟲。
癡呆:呆笨的樣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著什么的樣子。
分道揚鑣: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揚鑣,驅馬前進。
多情善感;重情誼,容易被感動。
猶豫;疑惑不決。
未雨綢繆:下雨之前趕快修房補屋。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懸崖勒馬:在將要掉下懸崖之前,勒住了馬。比喻在最危險的時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蟲,吃動物的尸體和糞尿等,常把糞滾成球形。
土坷垃:土塊。
4. 作者
馬克•吐溫,(mark twain l835~1910)美國作家。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其筆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的一個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競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斗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并歌頌黑奴的優秀品質,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二)學習目標
《辛勞的螞蟻》
1. 知識與能力:
①積累詞語,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字形及詞義,并學會運用。
②朗讀文章,感知內容。
2. 過程與方法:
①學習本文風趣幽默的寫作風格。
②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運用幽默的筆調,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不用頭腦思考,不理解自己的命運,更無法掌握自己前進的方向的人的思想。
《走向蟲子》
1. 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本課中的生字詞
②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
2. 過程與方法:
①體會“蟲子”的形象意義,把握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