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唐詩三首
(10)集體誦讀課文,然后請一位朗誦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誦,要求讀出欣喜若狂的感情來。
(11)講析這首詩。
分析“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兩句詩。先指名解釋第一句詩:在遙遠的異鄉劍外,突然傳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
一個“忽”字寫出了什么情況?
(喜訊來得突然,出乎意料。 報名解釋第二句詩。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涕:即淚.古今異義)就濕透了衣裳。
一個“滿”字,表露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露了詩人“初聞”就高興得眼淚如泉涌而出的狀貌。戰亂七八年,詩人忍受千辛萬苦,又目擊人民遭受災難,多少淚水往肚子里吞下。終于盼到這大快人心的喜訊,吞下的淚水,止不住奪眶而出,把衣袋都浸濕了。喜訊引出熱淚,熱淚表現狂喜。
2.分析“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音欲狂”兩句詩。
這兩句詩揭示詩人全家人怎樣的情態?
(欣喜若狂的情態。妻子:妻子兒女,古今異義)。
詩人為什么會“喜”到“狂”的程度?
(這里的“狂”與上文的“滿”相照應,這里的“狂”進一步從動作上表現出來。平時連逃難也舍不得丟下的寶貝——“詩書”,現在覺得無心讀下去了,只是手忙腳亂地把它收卷起來。心情動作都一反常態,真是有點“狂”。
3.分析“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兩句詩。
“白日放歌須縱酒”一句詩寫出詩人怎樣的情態?與上句的“狂”有什聯系?
(這里寫出了詩人因喜極而放聲高歌來表達心聲,又開懷暢飲來助喜興,這是詩人“狂”喜的又一具體表現。)
“青春作伴好還鄉l句表達詩人怎樣的心情?
(詩人用擬人的手法表達自己在“狂”喜之時急于還 鄉的心情。(青春:古義,明媚春光;今義,指青年人的青春期。古今 異義。)
4.分析“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兩句詩。這兩句 詩承上而來,出了詩人“還鄉”的具體打算和急切心情。“還鄉”的路 線考慮如此具體,說明思鄉之深,還鄉之切。
5.教師小結:這首詩只第一句述事,其余都是寫情。貫穿全詩的情以“喜”為主線。詩中對詩人“喜若狂”的原因,“喜若狂”的情態,“喜若狂”的“想象”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人的思想感情是以十分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如首聯中的“忽”字,表現詩人突然聽到這一喜訊而喜出望外的情態。
6.集體朗讀和背誦這首詩。(也可先聽課文錄音)
(12)布置作業。
(1)誦讀、背誦兩首詩。
(2)預習《賣炭翁人要求看熟課文注釋,并試著翻譯。
(3)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按要求摘錄詩句。
表現詩人喜極而流淚的句子:
表現家人和詩人狂喜之態的句子;
表現詩人喜極而歌的句子:。
表現詩人喜極而歸的句子:。
(4)《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哪幾個字押韻?押什么韻?詩的
體裁是什么?第一首呢?
(13)板書: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聞喜訊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