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唐詩三首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化談踐愿天寒”一句用了什么描寫?
(心理描寫。用設問句,自問自答,說出老人的心理。)
老人什么樣的心理?(矛盾的心理狀態。)
作者是怎樣刻畫的呢?
(老人賣炭是為了實現自己最低的愿望——衣和食,可現在身上的“衣正草”。“衣單”照理愿天暖和,老人此刻卻“愿天寒”,因為老人知道,天暖則炭*,天冷炭價才會高些,為了多賣點錢寧愿自己受凍。)
為什么要這樣寫?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刻畫,深刻地表現出賣炭翁的悲慘處境。)
齊讀“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歌。”
“一尺雪”說明什么?(雪大,路必難走。)
“衣正單”的老人為什么要在最嚴寒的拂“曉”就“駕炭車” 而行呢?
(說明老人滿懷希望,想賣個好價錢,實現“衣、食”的愿望,表現急切的心理。)
“輾冰轍”說明了什么?(說明冰凍路滑道難走,車速必然很慢。)
賣炭翁到“牛困人饑日已高”的時候才到達“市南門外”,這與上文哪些地方相照應?
(上文交代賣淡地點“終南山”,說明路遠,“一尺雪” “輾冰轍”說明雪大,冰凍難行。由于上述原因,自然是“日已高”時才到“市南門外”。)
這樣描寫為了說明什么?(說明這車發來之不易呀!為下文作鋪墊。)
朗讀第一部分。
7.教師小結:以上三層作者分別從外貌、心理、行為三個方面刻畫賣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時也表現持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8.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再看注釋。
9.提問:
來了幾人?來者何人?共兩人。“黃衣”(它使)和“白核兒”(爪牙)。
“翩翩”寫出了他們什么樣的情態?(趾高氣揚的情態)
找出描寫他們行動的動詞,從這些動作中說明了什么?
(動詞有“把”、“稱”、“叱”、“牽”等。從這些描述中,揭露了他們狐假虎威,蠻橫無理的強盜行徑。)(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
“借不得”,寫出賣炭翁怎樣的心態和地位?
(“千余斤”的炭被“它使”搶走,賣炭翁“借不得”,無可奈何,也說明他是處在受壓迫受剝削無力反抗的地位。)
用“千余斤”跟“半匹”、“一丈”對比著寫有什么好處?說明什么?
(這樣對比著寫形成強烈的反差。再說這些無用的綃、綾對賣炭翁來說,既不能充饑,又不能遮體。這樣寫深刻揭露了官市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
教師小結(主題思想,先讓學生根據板書說一說)
《賣炭翁》是一首新樂府體的敘事詩。敘述一位燒炭老人謀生的艱難,通過揭示唐代宮市的掠奪行徑,反映封建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2.布置作業。
(1)書面完成練習二、五。
(2)練習三按要求寫在作文本上。(教師作改寫指導,讀改寫范
文一篇。)
(3)默寫這首詩。
(4)補充練習。
①辨別下列加點字的古今不同率義。
初聞涕淚滿衣裳古義今義
代薪燒炭市山中古義今義
卻看妻子愁何在古義今義
③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系向中頭充炭直卻看妻子愁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