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記》教案3
天都峰
6.文章寫登山經過時,為什么處處都寫古人登山途徑?這樣寫與下文的抒情議論有什么作用?
7.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話是文章點題的句子?
8.第四部分寫云海、松樹、日出、攝身光等奇觀,以云海為主。有集中著筆之處,有時夾在其他景物之中寫。作者寫云海的飄泊無定,變化多端,哪些詞語最富表現力?作者怎樣描寫在風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態?以后還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寫云海?
9.寫黃山的松奇,突出描寫在云海中______的特點。先把它放在______的條件下寫它的矯健多姿。它的根______顯示其______;以______比喻樹冠,以______比擬在風中的姿態。然后作者變換觀察角度,從多方面去寫。從峰頂______,______;從山腰______,______; 翩然起舞!這松該是多奇!
10.作者關于雨后彩虹的描寫真是妙極了,美極了,作者仿佛覺得可以從長虹之腳登級而上。在這飄然欲仙之時寫“寶光”“忽生”,給人以奇異之感。攝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嗎?______。
參考答案:
1.《徐遲散文選集》獨出機杼
一、從黃山勝景的布局贊嘆大自然崇高卓越
二、回顧幾千年來人們攀登黃山的歷史
三、記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經過
四、寫云海、松樹、日出,攝身光等奇觀
2.皖南山區 火山噴發 周圍一百二十公里 面積千余平方公里 險
3.云海,草木鳥獸,泉流及攝身光等物為處處懸崖絕壁 增添黃山的神奇色彩
4.極力烘托一個“險”字
5.溫泉賓館 人字瀑 立馬亭 龍蟠坡 半山寺 鯽魚背 閻王坡 小心壁 天都峰
6.文章處處都將今天的登山道路與古人登山途徑作對比,強調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險為夷”,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張本。
7.“我們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于少數人的幸福已屬于多數人”
8.飛升 飄拂 彌漫 瞬息萬變 飄來拂去 藏
云霧或散或聚,群峰忽隱忽現;剛才是傾盆大雨,迷天霧,而千分之一秒還不到,全部散去;云海滾滾,直拍賓館前面的崖岸,吞沒諸峰,有的成了小島,有的游泳在雪浪花間。 雪浪滔滔,浩瀚一片,了無邊際,濃云四集,八方茫茫
9.溶入溶出 大風呼嘯 盤入巖石 堅貞 華蓋 飛翔之翼翅 俯視 如苔蘚披覆住 巖石 仰視 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薄紗輕綢 露出身段
10.雨過天晴時,陽光經云霧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觀。
第四課時
一、點撥作業。
二、深入探究。
(一)質疑:
1.作為游記文章,本文確實在構思上獨出心裁,仔細分析一下本文在寫法上與一般游記有什么不同?
2.課文四部分各寫什么?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系?怎樣聯系?
3.第二、三兩部分寫登山的情況,它跟黃山的特點,以及表達主題的關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