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教案1
1.關于作者:周建人,魯迅研 究家,自然科學家。浙江紹興人,魯迅胞弟。科學著作《科學雜談》等,與人合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2.本文緊緊抓住蜘蛛結網捕食的生態特征,從多方面對蜘蛛加以說明,盡管涉及內容較多,但因作者采用邏輯順序,以蛛絲為線索一線貫之,所以文章顯得很緊湊。
這一點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把握。
3重點是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為何能把人們常見的蜘蛛的有關知識說得這樣清楚明白又饒有趣味?
這是因為作者首先善于對說明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從而占有寫作材料。在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選擇恰當的角度,對蜘蛛結網捕蟲的“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情況分別——一說明,對其他有絲而不結網的蜘蛛加以解說。并且還更深入地觀察蛛體結構和織網技能,進而用科學的方法分析說明其結網捕蟲的內在原因在于其“身體結構之巧妙”。說明人類對蛛絲的利用也是作者觀察的結果。同時作者深知科普讀物的讀者一般是缺少專門知識的人,文章除了具備科學性外,還要力求寫得生動、活潑、有趣,以達到吸引讀者和易于接受的目的,因此注意了把記敘和描寫作為手段,選用準確的動詞、形容詞及比喻、擬人等修辭進行生動說明,讓讀者獲得形象具體的感受。為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作者又用生物學術語平實地說明蜘蛛的生理特點,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直接說明蛛絲的用途等。
思考
1.閱讀下面的文字,并與課文比較,看看它們在說明內容、方法、語言等方面上有何異同。
蜘蛛,節肢動物,身體圓形或長圓形,分頭胸和腹部,有觸須,雄的觸須內有精囊,有腳四對。蜘蛛的腹部末端有三對專門吐絲的紡績突起,這些紡績突起與體內的絲腺相通,絲腺能分泌出一種蛋白質的絲液。這種絲液通過突起上數以千計的細孔排出體外,一遇空氣就凝結成蛛絲。絲腺有好幾種,各種絲腺分泌的絲液性質不同,功能也不一樣。分泌出來的絲不一定都有粘性,如壘狀腺體分泌的絲是用來搭網上的“腳手架”;聚合腺體分泌的絲是專用來織網上的粘性絲的;管狀腺體分泌的絲是用來制作卵囊的;葡萄狀腺體分泌的粘性絲則是用來捆縛獵物的。蜘蛛織網看起來復雜,實際上完全出于本能。這是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本能,都是無意識的,并沒有什么預見性。蜘蛛生活在屋檐下和草本問。通稱珠珠。
2、選定一種動物進行跟蹤觀察,模仿課文寫一篇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