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教案2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停頓在演講中有時比音調表示更多的意念。無聲的沉默,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司空圖在《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我們經常也說:“此時無聲勝有聲。”格言也有“出言不應無物,沉默不應無語”的說法,訓練有素的演講者,總是善于利用瞬間的停頓,在這短暫沉默的時間里,使聽眾有思索的機會,留有回味的余地,讓聽眾體會出重要的和豐富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決不可造成無意義的停頓。無意義的停頓,不僅不利于準確的表達出演講的內容,而且也有損于韻律美和形式美。我們有些演講者由于亂停頓,結果鬧出了許多笑話,也是屢見不鮮的。
一些成功的演講家,不僅善于利用停頓加強文句的清晰度,造成鮮明的節奏感,而且也善于利用停頓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如英國政治家賴白斯曾在倫敦參事會演講勞工的情況,講到中間,他突然停頓下來,取出了表,站在那里一聲不響地眼看著聽眾達一分十二秒。其他參事員坐在椅子上很尷尬,互相盯視著:到底怎么回事?是賴白斯忘了講稿嗎?就在這時,賴白斯突然大聲講道:“諸位適才所感覺的的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的長時間就是每個普通工人壘起一塊磚所用的時間。”當然,這樣的停頓是少有的。但是一個有經驗的演講家,總會巧妙地運用停頓,使其達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一個演講如果沒有節奏,它是永遠不會動人的。一個高超的演講者,總是善于調動起演講節奏的積極因素,在演講中,忽而氣勢磅礴,忽而情意綿綿,忽而流暢明快、忽而婉約回蕩,造成相互交錯、變化有致的節奏藝術,從而震撼聽眾的心靈,達到演講的目的。當然,節奏決不可濫用。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摘錄郎加納斯《論崇高》的一段,供大家參考:“節奏的濫用必然會有賣弄做作的意味”,“一個過分有節奏的章節,簡直不是用言語意義來影響聽眾,而是用抑揚頓挫,以致聽眾每每預知何處頓挫要來而可以為之擊節”。假若節奏運用到這種程度,恐怕就沒有價值了。
【思維體操】
我國古代的詩歌非常講究音律、對仗和煉句。下面是描寫秋夜自然景物的詩句,請于選項中選出貼切的一組詞,依次填入橫線中。
北斗垂 莽, 明河 太清。
風林一葉 , 草百蟲鳴。
a.(1)莽(2)橫(3)動(4)衰
b.(1)蒼(2)浮(3)下(4)露
c.(1)草(2)凌(3)落(4)碧
d.(1)叢(2)隱(3)墜(4)荒
三.智能顯示
心中有數
學習本單元的課文,要掌握以下幾個知識要點:
這一單元主要學習散文。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白楊禮贊》這篇散文,我們主要應俯其象征手法,也就是托義于物的表現方法,即通過某一特定的形象來表現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文章緊緊抓住白楊樹的特點,熱情歌頌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動腦動手】
四、同步題庫
1.按查字典要求,完成下表
查加點的字 音序檢字
第一字母 所屬
部首 除去部首
的筆劃數 選出正確的義項(序號上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