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進軍》教案3
教學目的一、學習本文圍繞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據事物的內容聯系有條理地分類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領會恰當使用修飾和限制詞語準確地解說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
二、認識改造沙漠的重大意義;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設想
一、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文運用證唯物主義觀點從征服沙漠的角度說明人和自然的關系。其重點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樣向沙漠進軍。教學難點是兩個自然段解說事理的說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關于“陣地戰”的說明;二是第5自然段關于“造防護林方法要求”的解說,教學中應幫助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還可以采取畫示意的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
二、教學方法
1 本文篇幅不長,脈絡清楚,層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聯系環環緊扣。教師可采用“點線讀書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閱讀水平,提高自學能力。
2 教學步驟建議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程序進行,力求使精講和導讀密切結合。
3 結合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邊講邊導,剖析課文。
三、教學時教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 注意字音字義
竺、楨、沛、榆、逞、涸、噶、餾
2. 理解詞語含義
充沛、肆虐、城郭、綠洲、蔥籠、儼然、移居、逞強施威、不毛之地
二、導入新課
《向沙漠進軍》是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寫的一篇說明文。主要說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辦法。
三、簡介作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紹興人。氣象、地理學家,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華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部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對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四、分析課文
1 教師范讀課文一遍(要求在正音的基礎上,結合課文129頁“練習”一,具體劃出文章的三個部分,并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部分的內容)。
2 提問明確:本文圍繞“向沙漠進軍”這個中心進行說明。緊扣“進軍”二字,可把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第二部分(4—12自然段)怎樣向沙漠進軍;第三部分(13自然段)向沙漠進軍的前景。
3 講讀第一部分:文章一開頭就明確指出“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第1自然段),道出了自然界與人類的關系。“最頑強”表明沙漠危害嚴重性,而又有長期難以制服的特點;“之一”從數量上說明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遠不止沙漠,諸如火山爆發、地震、洪水等都是。作者運用這兩個詞語加以限制,就把較復雜的事物和較深奧的道理說得確切明晰了。有關文字既說明了向沙漠進軍的原因,又暗扣文題,讀來引人入勝。為了說明沙漠是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提出了“進軍”的艱巨性;從中可見,向“沙漠進軍”是有史以來人們征服自然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