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進軍》教案2
《向沙漠進軍》第一課時教案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 包秀虹 2000/10/17
教學目標:
1, 簡介作者;
2, 了解課文中采用的先總說后分說的說明順序及分類別,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 初步學會分析說明文的一般結構;
4,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5,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詞語,如竺,逞,肆虐,
6,感受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環境的步伐。
一. 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常大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后都有氣象預報,那么你
知道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是誰嗎?竺可楨。他是我們浙江紹興人,竺可楨不僅是氣象學家,而且還是地理學家,今天我們學習竺可楨老人寫的一篇事理說明文《向沙漠進軍》。
二. 學習題目
大家首先來看一下這個題目:進軍,本意是軍隊出發向目的地前進。如紅軍渡過烏江,向川滇邊境進軍。今天竺可楨老人卻響亮地提出了“向沙漠進軍”的口號。昨天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了,你在讀了課文后,覺得這個題目中用“進軍”,包括了哪幾方面意思呢,或者說說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歸納:
1.標題表明治理沙漠難度很大,因為如果是輕而易舉的事,就無需進軍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動規模很大,因為“進軍”指的是眾多軍事人員的行動。
3.這個標題表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們的敵人一樣。因為進軍是去攻擊敵人。
4.標題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動是有計劃的。因為“進軍”都是有計劃的行動。
5.還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為人類服務。這就像“進軍”的目的是征服敵人一樣。
看來大家昨天預習的不錯。
三.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由第3點引入課文學習。)
剛才有同學說了 “這個標題表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們的敵人一樣。因為進軍是去攻擊敵人。”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98,看看沙漠對人
-1-
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樣危害人類的,人類該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進軍呢?
我們課文一開頭就說:“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大家劃一
下主干會發現是“沙漠是敵人。”因為沙漠是敵人,所以我們要向沙漠進軍。一開頭就點題。
1) 問: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舉個例子?)
說明除了沙漠是我們的自然敵人外,還有其他的自然敵人。這體現了說明
文語言的準確性。如地震,桑美臺風。
2) 問:這個自然敵人作者用了什么詞語加以修飾?“最頑強”為什么說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范讀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思考從哪些詞語可看出“最頑強的敵人”。
(“有史以來”)“不斷地斗爭”“沒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將別人并入自己)”
小結:這段總說了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敵人之一。這段中心句就是這一句。
3) 為了說明沙漠是人類的敵人,作者還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增強說服
力?舉例子。舉了哪幾個例子來說明沙漠的危害?請一個同學朗讀2,3兩段,其他同學用簡要的語言來概括一下所舉的事例。
明確:a,曾是西方文明搖籃的地中海沿岸兩三千年來不斷受到風沙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