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阿炳在1950
攙扶(chān) 享譽(xiǎng yù) 糯米(nuò) 截然不同(jié)
純粹(cuì) 報酬(chóu) 盡管(jǐn) 巔峰(diān)
誕生(dàn) 琵琶(pí)(pá) 立即(jí) 轟動(hōng)
推薦(jiàn) 旋律(lǜ) 耗盡(hào)
2.詞語積累
聆聽:認真地聽。寡婦:死了丈夫的婦女。當家:主持家務,泛指主持公務。
稀罕:同“希罕”,①希奇;少見。②認為希奇而喜愛。③稀罕的事物。
繼承:①依法承受死者的遺產或權利。②把前人的作風、文化、知識等接過來;繼續前人的事業。瀟灑:(神情、舉止)灑脫,大方。步履:行走。糯米:黏性的米谷。
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飯碗,后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和風細雨:比喻方式溫和,不粗暴。
截然不同: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
純粹:①成分純正,沒有雜質。②副詞,表示只具有某種傾向、動機等。
報酬:由于使用別人的勞動、物件等而付給的錢或實物。巔峰:頂峰。
施舍:把財務送給窮人、出家人或慈善機構。乞憐:顯出可憐的樣子,乞求別人同情。
高山仰止:愿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們聽到好的音樂作品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誕生:①(人)出生。②比喻國家、政權或組織等成立。
3.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我們已無緣聽到了。”),寫1950年秋,中央音樂學院兩位教授到無錫為民間藝術家阿炳的演奏錄音的緣由,并用倒敘、插敘穿插介紹了阿炳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以及他敢叛逆、有骨氣的性格。
第二部分(“1950年9月2日……催弟也隨之而去。”),詳細介紹為民間藝術家阿炳錄音的經過,并簡單介紹了錄音三個月后飽經滄桑的阿炳吐血病故。
第三部分(“這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二泉映月》已成為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經典曲目。”),主要寫搶救《二泉映月》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相關經過和意義,并說明它已成為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曲目。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內容導入。
【新課探究】
三、分析課文
1.講析第一部分
(1)默讀這部分,思考這部分的內容。
(2)提問:這部分寫了哪部分內容?
明確:a、《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阿炳因自編自演《金圓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準再公開場合賣藝。 c、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藝術生涯。 d、阿炳的性格特點。
提問:在寫法上,本段有什么特點?(同桌討論回答)
明確:a、用倒敘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用插敘的方法介紹阿炳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