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歸來
【設計理念】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由此可見,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極為密切,根據課程標準及單元要求,本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超越性,培養學生關注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樹立環保意識。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創意說明】 《沙鄉年鑒》是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由美國著名生態學家、被譽為“大地的觀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奧波德所著。《大雁歸來》是該書中的一篇觀察筆記,文章內容具體詳實,描寫生動細膩,情感真切動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 有些人把這篇文章定位為科學小品文,這顯然是一種嚴重的誤讀。因為文中雖然也涉及到一些有關大雁的知識,但作者本意并非在介紹大雁,而是要描寫“沙鄉”這塊“世外桃源”里,自然萬物(包括人類)之間平等、自由、美妙、和諧的境界,并借此表達自己“土地倫理”的觀點:人與土地是一個共同體,人只是這個共同體中的一員。為了獲得這個共同體的平衡和長遠發展,人類必須學會尊重共同體中的所有成員,以及這個共同體本身——這就是“土地倫理學”。基于以上認識,這篇課文應定位為一篇“觀察筆記式”的散文(隨筆)作品,由此確定教學重點應該是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講授大雁的知識。
濃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間注滿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敬,他為大雁擔驚受怕,為遍體創傷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傷哀痛,他為大雁歸來而欣喜歡樂,對大雁的種種鳴叫聲由衷喜愛。學習本文抒情的語言,重在朗讀,體會本文濃郁的抒情色彩。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愛野生動物的感情。學習使用最合適得體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思路】 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筆下的大雁的特點,感受作者對大雁的情懷,接著找出文中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和描寫的句子并體會其作用,然后體會作者的思想。進而了解作者的思想。由此進行延伸,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最后是無聲的結語,引領學生理解作家的深層情感并反思我們現實的生存狀態,從而達到語文與生活的交融,真正體現對環境的尊重與關愛。同時,這種“字幕式”的漸次呈現文字的結尾方式是十分特別的。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沉浸在文字中,完全進入體驗的狀態,讓文字自然流入學生的心靈,去浸潤他們的靈魂,這種無言的境界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和持久。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歸納要點,把握文章,訓練學生概括理解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3) 品味作品語言,體會本文的生動描寫。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本文“愛鳥者”這一貫穿文章始終的感情線索整體把握課文。
(2)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3)通過體會課文語言濃濃的抒情色彩,來體會作者筆墨中飽含的深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珍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