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導學案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詞語。
念: 遂: 蓋: 但:
2.上文貫穿全文的線索是________,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
“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運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運用到擬人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共分三層:第一層,記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寫景,寫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層,抒情,抒發了________________。
5. .翻譯下列句子。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6.“懷民亦未寢”中“寢”的讀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語___________中有這個字,就作這個意思講。
7.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蘇軾寫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8.找出文中的議論句。這些句子表現了蘇軾怎樣的心境(結合蘇軾被貶的情況)?
28 觀 潮
學習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 江干”等詞語。
2、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學習重點:
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學習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綺( ) 溢(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濕( )
雖: 雖席地不容閑也(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發紋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漸進( ) 既而兒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