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18
(屏幕展示)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但是在現代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有人在默默的做著 “中國民間文化的守望者”,有人已經將傳統節日逐漸淡忘。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抱怎樣的態度呢?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言,聯系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民俗是國民和國家文化聯系的血脈,沒有繼承和積淀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民族。民俗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同時關注社會,關注熱點,包容性的對待外來的事物,從而上升到初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高度,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熏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小結:
本文讓我們領略到江蘇端午節的民俗風情,也欣賞了作者閑適自由的散文風格和平淡而有味語言。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的保護與傳承,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對自己國家的文化反而知道不多,這是一種無知的表現。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深入的了解、保護自己的文化,讓它發揚光大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成為全世界的財富。
板書:
端午的風俗 口語化
端午的鴨蛋 家鄉的鴨蛋 文學性
端午的鴨蛋 運用語言
三、點評
本文在語言上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我在設計中,以語言為立足點,反復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語句,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體驗感知達到領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如今的中學生對于眾多的民俗是相當的陌生,這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借助投影等多媒體使學生增加了解;還指導學生搜集、調查、整理各方面的資料,以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課文所寫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民俗又是國民和國家文化聯系的血脈,民俗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關注社會,聯系文化背景和所學的知識,對生活現象做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能對祖國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珍惜傳統文化,避免盲目崇洋的目的,從而達到道德教育和審美熏陶的雙重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