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短文二篇
第12課 短文二篇教學目標
1.了解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與其性格的關系。引導學生學會處理信息的重要方法:梳理信息。
2.學生學會自主概括要點,結合事例體會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讓學生知道居里夫人是如何成為科學家的,明白要成就一項事業所需要具備的品質。
4.學習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及人格力量,能體會愛因斯坦真摯的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品味文章的語言,深情朗讀。
教學難點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請同學談一下自己所敬佩的女科學家(把學生對女科學家的敬佩之情調動起來),由此導入到居里夫人的介紹。
二、作者介紹。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原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她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一次是化學,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沒有因此而停止科學研究。有一次,一位記者驚訝地發現,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一塊價值極高的獎牌竟然在她的一個小孩手中當做玩具玩耍,記者不禁問其緣由,她卻不以為然地答道:“我是要讓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其實就跟玩具一樣,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這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瑪麗•居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居里夫人的自傳體散文《我的信念》,對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三、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整體感知文章中的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每段的關鍵詞語,用四字短語概括居里夫人的行為特點。
第1段:堅韌不拔,樹立信心。
第2段:執著勤奮,集中目標。
第3段:探討真理,保持安寧。
第4段:不圖財富,追求自由。
第5段:克制自己,熱愛生活。
第6段:沉醉科學。
3.討論概括,歸納整理。
全班討論,將有關信息分門別類,從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討真理、不圖財富、沉醉科學。
工作態度:集中目標、堅韌不拔、執著勤奮。
四、合作探究,研讀文章。
(采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討論解決。)
1.“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某種力量指什么力量?
明確:居里夫人之所以沒有明確地說出來,大概是因為這種力量是難以明確表述的。這種力量是一種復合的因素。第1段里說,“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的決心,是一種因素。第3段里說,“研究,基本上是對真理的探討”,對真理的渴求,是一種因素。篇末說,“這種魅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的主要因素”,科學魅力的吸引,是一種因素。居里夫人從事科學研究,圖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學事業是造福人類的事業,這種使命感,肯定也是一種因素。
2.“少女時期我在巴黎大學,孤獨地過著求學的歲月”,為什么“孤獨”也是一種美好快樂的記憶?
明確:這里所說的“孤獨”,恐怕翻譯得并不恰當。何為孤獨?單身一人,需要交流感情而無從交流才會感覺孤獨。獨處一室,靜靜地讀書,是沒有孤獨感的。而居里夫人這里的意思是,她潛心學業,總是遠離歡樂喧鬧的人群,一個人靜心讀書,大學階段讀了許多書,大有收獲,回憶起來,覺得沒有虛度年華,這樣的大學生活美好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