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 蘇格拉底之死
教學目標
1.充分閱讀,通過對文章的分析認識蘇格拉底這一偉大形象。
2.引導學生走近這位奠定西方文化哲學基礎的思想巨人,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教學重點
通過對蘇格拉底關于死亡體驗的談話,關于喝藥的態度以及喝毒藥的表現和喝下毒藥之后的言行的分析,認識蘇格拉底這一偉大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蘇格拉底從容赴死的力量源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預習,了解蘇格拉底及其人生軌跡。)
一、導入新課。
“認識你自己”,輕輕一句話,里面包含玄機無數。它出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之口。這位西方文化的奠基者,這位人類文明史上的思想巨子,他的巨大聲譽與他震撼歷史的死亡方式有著密切關系。今天我們有幸共同閱讀《蘇格拉底之死》一文,共同走進蘇格拉底的靈魂世界。
二、相關內容簡介。
(可采用教師簡介與學生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蘇格拉底的思想觀點。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其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認為天地萬物生存毀滅,皆出于神意,哲學的目的不在于認識自然,而在于“認識自己”,在于教導人們過道德的生活,認識普遍的道德規范,倡導“知德合一”說,認為“美德即知識”,“作惡即無知”。他公開反對奴隸主民主制,特別是雅典后期的激進民主派。公元前399年他以傳播異說和毒害青年罪被判處死刑,從容飲鴆而亡。
2.作者及作品。
蘇格拉底,這位統御哲學世界和西方文化的人物一生竟然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柏拉圖20歲拜蘇格拉底為師,在老師身邊學習了8年。他是古希臘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柏拉圖的對話錄被譽為哲學和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有4篇對話錄涉及蘇格拉底的受審、囚禁和死亡:《游敘弗倫篇》描述了蘇格拉底即將上法庭時,在王宮前廊與游敘弗倫的對話;《申辯篇》記錄了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的慷慨陳詞;《克里托篇》記載了蘇格拉底臨死前3天就是否應該越獄的問題與朋友克里托的對話;《斐多篇》描述了蘇格拉底死亡之日的思想和行動。本文是《斐多篇》的節選。
三、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在閱讀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在文中描寫蘇格拉底的關鍵語句處做標記。)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蘇格拉底說:“我感到快樂隨著痛苦而到來。”臨刑前他為什么這樣說呢?
可以結合這一段文字內容和蘇格拉底被判罪的原因去理解。蘇格拉底被處死的原因是他堅決同黑暗勢力作斗爭,而以“瀆神”獲罪,他即將赴死,當然痛苦,但他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信念,當然又是快樂的。
2.第4自然段,在回答克里托有何臨終“吩咐”的詢問時,蘇格拉底強調要與他經常說的那些話相一致,他唯一的“吩咐”就是“你能照顧好自己”。聯系上下文和蘇格拉底的一貫思想理解,蘇格拉底反復強調的“照顧好自己”指什么?
這里“照顧好自己”就是指照管好自己的靈魂。在他看來,美德不僅是最根本的知識,而且是最具體的日常倫理實踐;追求美德首先就是實踐美德;人生的最高任務和頭等大事,不是照管身體和財富,而是照管好自己的靈魂。
3.文章第6自然段,蘇格拉底在回答克里托如何“舉行葬禮”的詢問時“優雅地笑了笑”,從中你讀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