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15
教學內容:五柳先生傳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3、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積累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重點詞語。
3、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死摳字句,而要求真諦。
2、“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的含義。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曾經學過陶淵明寫的散文《桃花源記》,作者虛構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現在我們再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傳》,兩篇文章相互印證,也許對陶淵明的思想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時受家庭和儒經影響,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當時政治黑暗,社會動蕩,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歲才出仕,但也不過幾任小官。由于他厭惡官場的污濁,不愿“為五斗米折腰”,41歲時決然從彭澤令任上退隱,歸田躬耕。歸田后的陶淵明寫下了100多首反映勞動生活的詩歌和多篇辭賦散文。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詩120多首、散文6篇、辭賦3篇及其它韻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現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對污濁的現實表現出強烈不滿。還有大量的田園詩,則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勞動本身的贊美,如《飲酒》《歸園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記》,表現了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他的詩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寫,來表現農村的日常生活和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使人感覺真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沒有一點的痕跡。
三、題目解說:
《五柳先生傳》就是詩人自撰的小傳,全篇不足200字,卻以精粹筆墨形象勾畫了詩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簡稱“傳”。傳記,是對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記敘,其特點是“實錄”,即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和夸張。根據記敘的對象不同,傳記可分為自傳和他傳兩類。
自傳,傳記文的一種,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展等等。
四、初讀,整體感知:
1、重點拼音:
輒(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簞(dān)瓢屢(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儔(chóu) 銜觴(shāng) 歟(yú)
多音字:傳(zhuàn) 好(hào)
2、指導學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