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格律詩八首
第1課 格律詩八首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歌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4.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5.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
6.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讀和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歌感情。
2.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就詩歌本身而言,這顆文學明珠擁有無窮無盡的藝術魅力。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八句可分為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讓我們走進格律詩的世界,感悟格律詩的魅力。
二、學習《次北固山下》。
1.朗讀詩歌。
讓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總結,指導朗讀要求:(1)節奏停頓;(2)輕重緩急;(3)抑揚頓挫;(4)感情充沛。詩歌的語言富于節奏,因此,朗讀時要注意劃分音節,分出輕重緩急,讀出來才抑揚頓挫。請按照朗讀詩歌的要求,朗讀這首詩。
2.作者簡介。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唐代詩人。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為名勝之地。
3.品味詩歌。
(1)整體把握詩歌。
這首詩是作者旅途思鄉之作,主要寫詩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見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為北固山下壯美秀麗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鄉之情,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前三聯寫景,最后一聯抒情。
開頭兩句先寫北固山的地勢,分為水路和陸路。作者清晨在江岸邊遠眺所見景物: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蕩漾,小船疾駛而去。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潮水漫無邊際地漲,江面也變得寬闊了,風勢正順,船帆高懸,一輪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綠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闊”寫出了漲潮時長江的氣勢,水面變得遼闊了。“懸”反映了一帆風順,行船平穩。表現出詩人胸襟的開闊和心情的舒坦。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變化和江上春氣回轉的微妙特征,雖然是在臘月里,江南卻春意盎然,詩人先頓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擬人化,顯得生動有趣,由此可見詩人煉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舊和新之間的互相依存生動地表達出來,反映出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也暗含著詩人對流年消逝的感傷。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詩句。
末聯兩句由旅途景色引起鄉思,引出以歸雁捎書,表達了詩人羈旅愁懷、思念家鄉的深情。詩人很注意煉字煉句,“入舊年”“生殘夜”等用字準確精練,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動人的景色。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2)體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