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八上《絕唱》“新授課”課堂實錄
學習目標:1、學習本文通過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2、學習運用通感手法描寫聲音的方法,體會通感在描繪聲音中的作用。
3、了解我國古代民間藝人高超的演唱技藝,激發對文學音樂藝術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難點:
運用比喻、通感手法寫聲音的藝術效果。(重點)
通過描寫他人和環境來突出主要人物的寫法、效果。(難點)
教學環節:
[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媒體播放一段梨花大鼓。
師:大家聽了這段梨花大鼓有什么感受?
(學生議論紛紛 )
師:誰能來描述一下?
生:唱腔婉轉悠揚,給人一種很舒暢的感覺。
師:出示網絡資料供學生閱讀。
學生閱讀資料:“梨花大鼓”又名“山東大鼓”,它發源于山東、 河北南部農村,清光緒年間始進入市井,后因劉鄂的《老殘游記》而聞名國內外。
師:今天我們來看看這部書中為我們描寫的一段“絕唱”。板書課題:絕唱 劉鄂
[自主學習,走近作品]
師:請各小組先確定好學習目標。
小組內同學討論,組長整理、記錄。
師:1組組長發言,其他組補充。
1組組長:我們認為自學的目標應當是:讀課文,掌握本文的生字詞;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文章的主題思想。
5組組長補充:我們認為先要明確小說的要素,而后根據小說知識分析文章的人物描寫等。
3組組長也補充:分析主要人物的刻畫手法,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4組組長: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最重要。
2組組長補充:本文中的成語特別多,我們要好好掌握。
討論后確定自學目標:(1)聽朗讀,標生字讀音,給自然段標出序號。(2)初步感受小說內容:理清思路,劃出層次,明確人物關系以及主人公形象、文章的主旨。
播放視頻朗讀。
學生聽讀。
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在書上“圈點批注”。
語文科代表提出讓老師介紹小說的相關知識。
師:出示幻燈片課件,向學生展示小說的相關知識。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手段,從而反應社會生活的文體。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側面寫。
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小組內學生討論交流:整理生字并注音;整理好的詞語、成語,并且討論查找詞意;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分析人物形象等。(各小組同學自學興趣高,學習積極。)
各小組組長整理歸納并檢查組員學習成果。
部分同學聽從組長安排,上黑板寫生字詞、文學常識等。
[總結歸納,確立主題探究目標]
師:下面請2組代表展示他們組自學的成果吧。
2組代表發言:我們整理出的生字詞有:遽,騁,錚錚,千仞,周匝,花塢,高談闊論,談笑自如,抑揚頓挫,百變不窮,鴉雀無聲,千回百折,屏氣凝神。文章的思路是:先寫劇場、琴師、黑妞,再寫白妞。我們認為本文的主人公應該是白妞。本文表現的主題是:表現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藝。
我們組發現的問題是:本文真正寫白妞的文字好像有點少,不知為什么?
1組組長提出補充意見:我們組認為本文的寫作思路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寫聽書前。介紹了聽書的時間、地點、戲臺和觀眾的情況。第二部分是第2至7段,寫聽書的過程。寫了琴師、黑妞和白妞。第三部分是第8段,寫聽書后,聽眾的反應。
3組組長發言:我們認為,主人公也應當包括黑妞,因為黑妞的演唱也十分精彩,小說的主題也就是為了表現我國古老的民間說唱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