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資料合集(語文版)
涯yá天涯 矢shǐ矢志 遣qiǎn 遣送 藉jí狼藉 再zài再見 噙qín噙淚
4. 詞語(課文注解以外):據自己的詞語積累量和對文章理解的需要歸納。
例如: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聲、截止、豐碩
(三)課文的理解分析:第一篇:《北京喜獲XX年奧運會主辦權》
1. 解題:這是一篇消息。正標題是“北京喜獲XX年奧運會主辦權”,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標題“得票數比第二名多34票”。正標題概括了報道的中心事件,用一個“喜”字貫穿全文;副標題突出了中國得票數之多,充滿自豪。
2. 背景:申辦奧運會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鄧小平視察北京亞運村時提出:“中國要申辦奧運會。”1993年開始首次申辦,到XX年7月13 日申辦成功,“申奧”一直是舉國上下普遍關心的話題,為“申奧”貢獻力量是全國人民共同的行動。現在中國已具備了辦奧運會的各個方面的條件,相信XX年的奧運會在我國一定會開的最完美、最壯觀、最成功。
3. 結構:
第一部分(1——2):導語。概述了報道事件中的核心內容:中國以絕對優勢贏得了XX年奧運會主辦權
第二部分(3——11):主體。用足夠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將導語部分具體化
第一層(3):說明中國的態度。(認真履行承諾,辦好奧運會)
第二層(4——5):報道了兩輪投票的情況。
第三層(6——11):報道了中國人及國際體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開始的第一句話(略粗的黑體字 )叫電頭,主要是交代消息的來源,反映消息迅速及時,背景和結語都蘊涵在主體里。
4. 內容:開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筆調表達中國人申奧成功后的無比喜悅和無比激動之情,又用一組確鑿的數據展示中國的優勢,說明中國申奧成功是眾望所歸。接下來是各界的反映。
5. 主題:這則消息迅速及時地向全國人民報道了中國申奧成功的喜悅,表達了中國人民無比興奮的心情。
6. 特點:語言簡潔明了,如:“該輪到北京辦奧運會了!”的“該”字,就寫出了無限的感慨。善于抓住典型細節,如:寫劉淇對記者說,“剛才簽字的鋼筆無比珍貴,要永遠保存下去”的細節,說明了奧運會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1. 解題:這是一篇特寫,“別了”是告別,“不列顛尼亞”本是英國皇家游輪的名稱。題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2. 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樣的報道有很多,而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景的唯一一篇。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此文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 結構:第一部分(1):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降落,接載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相當于導語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以及有關背景資料。這也是文章的主體。
3. 內容:本文開門見山的點題,然后記敘了英國的告別儀式。第一個場景:下午4點30分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個場景:晚6點15分舉行英國治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三個場景:子夜時分舉行中英香港交接儀式 ,米字旗下降,五星紅旗升起。第四個場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