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嚴春友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預習獨學
一、導語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 )鵬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 狼藉( )
相形見絀( ) 美味佳肴( )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佳肴:
3、閱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合作探究
① 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談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② 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表達文章觀點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
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