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12
敬畏自然
南樂縣實驗中學 裴慧峰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人:
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高天流云,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上完本課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整體感知: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然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回答下列問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ūn)鵬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見絀(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釋“敬畏自然”的含義。
“敬畏”,從字面上說,是敬重有畏懼。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屆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
“畏懼”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破壞大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應該與自然球的和諧的發展。
3、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
明確:課文最后一段。明確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三 分析課文
a、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們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會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 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 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b、作者為了證明這個論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c、作者為了證明這個論點 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擬人 反問
四、疑點探討
在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中用了最多的是哪一種?在文中找出來,并說出它的作用。
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