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 教案
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
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明確: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學習論證方式
象這種論證方式,叫做立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提出觀點,逐層論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這類文章。與之相對應的一種論證方式,叫做駁論,即先樹立批駁的靶子,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我們即將學習的〈〈不求甚解〉〉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都是駁論文,區分的關鍵就看在文章的開頭是否有一個作為靶子的錯誤觀點。
五、品味文章語言
黑格爾說過:“他(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著當作格言。”英國文學家雪萊也說:“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下面,就請同學們將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六、體驗反思
對作者的讀書觀,你是怎么來評價的呢?你對讀書有什么看法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六、布置練習:
1.把《談讀書》中的有關“讀書”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來,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300多字的議論文。
3.字詞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