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喚醒自己麻木的心靈,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人世間愛的和弦。
教學重點:1、通過作者優美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找尋你已失去或將要失去的純真心靈;
2、通過尋找“聲音”,尋找對生命珍愛的方式。
3、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
教學難點:1、對“聽見”二字的理解。
2、對慣性思維意識的突破。
教具使用: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一段dv片
鏡頭一: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趴在地上喊:“媽媽,你快來聽,小螞蟻在唱歌呢!”媽媽走過來,生氣的說:“竟胡說,螞蟻怎么會唱歌呢?看,把衣服都弄臟了,真不聽話。”說完粗暴的拽起孩子,朝孩子的屁股打了幾下。鏡頭定格在孩子委屈的目光中。
鏡頭二: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站在鴿子群中對著鴿子說話,媽媽走過來問:“寶寶,你在干什么?”寶寶回答:“媽媽,我在與小鴿子聊天呢!”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人怎么能和動物交談呢。動物也永遠不可能聽懂人說的話。”“那為什么電影里的小動物就能和人談話呢。”“寶寶,電影里演的是騙人的。”鏡頭定格在孩子失望的目光中。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兩段片子,你都想了些什么?(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總體可歸納成兩大類,一類同學認為人類是可以聽懂各種聲音的;一類同學認為人類是不可能聽懂任何聲音的。)那么,人類到底能不能聽懂各種聲音呢,讓我們去從桂文亞的文章《你一定會聽見的》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賞析與研讀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思考提出的問題。(大屏幕中提示)
1.文題:《你一定會聽見的》a、“你”指代的對象是誰。b、“聽”的內涵。c、“會”的內涵。d、“一定”的內涵。
理解:
a、“你”應指文章面對的所有讀者,其實更進一步應理解為所有人,包括有耳障的人。
b、“聽”的內涵不僅指有聽力的健康人用耳朵聽,還應指可以憑借視覺、觸覺、心靈去感知聲音,一切體驗生命、享受生命的行為。
c、“會”的內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就可以盡情享受生命賦于人類的一切。
d、“一定”二字是對“會”“聽”二字內涵的肯定,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肯定。無論一個人的個體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于世間,他都有享受生命、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權力。
2.課堂質疑,后課補記。(本個環節是在分析題目和品讀篇章的過程中,由學生提出,師生探討的內容,但在授課前,教師無法預測學生都會提出哪些質疑,因而是課后補記的內容)
a、文章中第八自然段中“說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聾子,只要你兩只耳朵好好地貼在臉側……”一句和文題“你一定會”產生矛盾。
學生觀點一:既然作者認為聾子聽不見聲音,那題目中的“你”就不應理解為所有人。
學生觀點二: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產生了自相矛盾的錯誤。文中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用心聽了嗎?”不就是在向讀者召示,聲音是可以用心“聽”的,所以文題中的“你”應該包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