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人與自然備課指導
畏懼這層意思有其特定的含義,現代人之“敬畏自然”,與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人類不應該與大自然對立起來,自然界不是人類征服的對象,而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人類應該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2.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提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盡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敬畏和愛護我們自己。3.句意理解⑴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提示: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⑵以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⑶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提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4.本文多處運用反問句來為文章增色,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比較一下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提示:反問句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思考,發人深省。5.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提示:本題旨在培養獨立思考精神,培養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與作者平等對話。學生不僅要發表看法,而且應盡量說出根據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根據事實來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羅布泊,消逝的仙湖》1.精讀課文,找出撼人心靈、富有表現力的句子,揣摩體會其作用。提示:⑴從詞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等方面來品讀。⑵同學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讀后的感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補充,然后再全班交流。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